彭天貴,(1937~ 1998)筆名峰野。河南林縣人。畢業於安陽師專、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生前為林州市文化館館員。已故著名書畫家彭天貴生前在市文化館從事美術工作,是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山水畫研究會會員、安陽市美術家協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天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南
- 出生日期:1937
- 逝世日期:1998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中國書畫函授大學
- 主要成就:《人工天河》省美展二等獎《命脈圖》獲豫北五省市聯展二等獎
- 代表作品:《紅旗渠》連環畫
簡介,有關報導,
簡介
畢業於安陽師專、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生前為林州市文化館館員。已故著名書畫家彭天貴生前在市文化館從事美術工作,是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山水畫研究會會員、安陽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彭天貴目睹了上世紀60年代紅旗渠修建的全過程。他的書畫作品因此大多與紅旗渠有關,畫紅旗渠、畫林縣人成了他的不懈追求。上世紀70年代,他的畫作頻頻出現在全國和全省的展台上,並且相繼出售到日本、香港、英國、美國等地。以紅旗渠和太行風光創作的美術作品,多次在省展中獲獎。1995年美術作品《紅旗渠》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受到專家好評。除作畫之外,彭天貴還擅長書法。他的書法博採眾長,筆墨鮮活,磅礴大氣。
“紅旗渠紀念碑” 1990年4月慶祝紅旗渠通水25周年前夕,由全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沈鵬所題。碑背面為彭天貴書“山魂”兩字。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及書畫作品展覽,出版有《紅旗渠》連環畫。山水長卷《人工天河》獲省美展二等獎,後被日本友人收藏;《命脈圖》獲豫北五省市聯展二等獎;另有作品數十幅為英、美、日等國和地區收藏。辭條輯入《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河南美術家》、《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有關報導
2008年6月3日,林州市已故書畫家彭天貴先生書畫展暨作品集首發式在該市文化館舉行,其磅礴大氣、激情飛揚的書畫作品,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彭天貴,1937年10月出生於林縣上陶村。1955年,他從安陽二師畢業後,被分配到山區農村國小從事教育工作。1958年,他調入林縣文化館從事美術工作,並成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林州市政協常委、安陽市美協理事、河南省山水畫研究會會員。
上世紀60年代,英勇的林縣人民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在黨的領導下,劈山鑿洞建成了長約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彭天貴目睹了修建紅旗渠的全過程,為紅旗渠的壯觀和紅旗渠精神的偉大所震撼。畫紅旗渠、畫太行山、畫林縣人成為他一生不懈的追求。為了完成紅旗渠長卷《命脈圖》,他徒步百餘公里,沿著紅旗渠總乾渠,穿山越嶺,親自體會十萬大軍戰太行的壯觀場景。他上溯到山西省境內的紅旗渠渠首,回味民工們跳入齊腰深的漳河,手挽手攔截河水流入渠首的場面;他攀上巍巍太行的懸崖峭壁,領略“青年洞”工程之險要;他穿越幽深空曠的桃源峽谷,縱觀“桃源渡槽”飛架山澗的巍峨雄姿。在紅旗渠建設者不畏艱難、勇於犧牲、團結協作、艱苦創業精神的感染和激勵下,他用炭棒和鉛筆畫出數不清的畫稿,積累了深厚的寫實功底,打下了堅實的創作基礎。他把心中的紅旗渠一筆筆訴諸於宣紙彩墨,把對太行兒女的滿腔真情傾注於一幅幅畫卷。如今,凝結著彭天貴心血的精品——描繪紅旗渠壯麗全景的七米國畫長卷《命脈圖》,被林州市文化館收藏,並被視為鎮館之寶。
彭天貴主攻山水畫,他的工筆山水最引人注目。在畫法上,他既運用中國傳統彩墨畫的皴、擦、暈、染的技法,又吸收了西洋畫中關於光的運用和技巧,大膽地進行明暗對比和高光的處理,峭壁萬仞迎日而立,罩上一片淡淡的緋紅,背光處以乾筆勾皴,以濃墨暈染,立體感凸現;層巒疊嶂中碧流如帶,似雲似水,傳統畫畫法的運用,使畫面顯得厚重而又空靈;或是懸崖與峭壁相對應,或是以樓閣建築相銜接,使畫面融合一氣又有所變化。他有一幅半工筆半寫意的作品,在作品中以乾筆燥墨勾勒出山石、人物、牛羊,用皴擦的技巧畫出石面,同時又在對應處以濕筆濃墨渲染雲煙,形成濃淡乾濕的強烈對比,顯得煙雨空濛,雲霧繚繞,流暢不呆滯,瀟灑不生硬,和諧又生動。他的寫意小品,似乎隨手拈來,卻又意趣橫生。
天河依舊繞太行,山魂回喚聲悠長。彭天貴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書畫藝術,奉獻給了太行山,奉獻給了林縣人民。他想舉辦一次畫展的願望生前未能實現,那些用心靈和熱血創造出來的優美畫卷尚未打開讓人們欣賞,他便匆匆離去。
為了緬懷彭天貴先生熱愛家鄉的深情,在其去世十周年之際,林州市舉辦了彭天貴書畫作品展,將其書畫作品奉獻於家鄉父老面前,如果先生靈魂有知,定當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