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福

彭啟福

彭啟福,男,1963年生,福建長汀人,哲學博士,中共黨員,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級教學名師,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校教授委員會委員暨科學研究分委員會副主任,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委員,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師範大學詮釋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中國詮釋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安徽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啟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
  • 出生日期:1963年2月
  • 學位/學歷:博士/教授
  • 職業:教師
  • 學位:博士
  • 職稱:教授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獲獎記錄,個人作品,出版圖書,研究課題,

人物經歷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中山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學習,獲哲學學士學位。
1987月9月至90年7月,在安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學習,獲哲學碩士學位。
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復旦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專業做高級訪問學者研究。
2006年9月至2011年11月,在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
2016年6月,參加中央黨校第69期“六部委教學與科研骨幹培訓班”。
2016年7-8月,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短期訪學。

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經典詮釋方法論;外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

主要成就

1.國家社科後期資助項目《理解、解釋與文化:詮釋學方法論及其套用研究》(項目編號:13FZX011),主持人。
2.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一般項目《實踐哲學模式下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項目編號:11YJA710037),主持人。
3.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批判與建構:詮釋學與中國文化》(項目編號:AHSKF09-10D47),主持人。
4.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馬克思哲學文本研究的方法論探討》(項目編號:2006SK084),主持人。
5.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文化詮釋學研究》(項目編號:2009SK098),主持人。
6.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現代西方科學哲學與詮釋學比較研究》(項目編號:2004SK053),主持人。
7. 2014年安徽省“振興計畫”省學術帶頭人資助項目,主持人。
8.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西方詮釋學史》(項目編號:03BXZ038),第一參與人。
9.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孵化項目)《馬克思主義經典的中國化詮釋問題研究》(項目編號AHSKF2019D025),主持人。
10.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詮釋學辭典編纂與中國詮釋學知識體系建構》(項目批准號20&ZD029,潘德榮主持)子課題《“方法論詮釋學”概念研究和詞條編纂》,主持人。
11.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新文科、新醫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夯實思政課程之基 拓寬課程思政之路——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哲學學科教學方式改革探究(項目編號2020wyxm093),主持人。

獲獎記錄

1.《從“經學”走向“經典詮釋學”》(論文),2019年獲2013-2016年度安徽省社會科學獎一等獎(省政府獎);
2.《馬克思主義“三化”中的詮釋學問題》(論文),2014年獲2009-2010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二等獎(省政府獎);
3.《文本詮釋的限度與超越:兼論馬克思文本詮釋的方法論問題》(論文),2011年獲2007-2008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二等獎(省政府獎);
4.《理解、解釋與文化:詮釋學方法論及其套用研究》(專著),2020年獲2017-2018年度安徽省社會科學獎三等獎(省政府獎);
5.《理解之思:詮釋學初論》(專著),2009年獲2005-2006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三等獎(省政府獎);
6.2020年9月入選“安徽省卓越教學名師展示活動”;
7.2020年1月獲“安徽省教學名師”稱號。
8.2019年,入選安徽師範大學“文津學者(A類)”;
9.2018年獲“安徽師範大學教學名師”榮譽稱號;
10.2017年獲“安徽師範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11.2016年獲省屬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2.2015年獲安徽師範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3.2013年,入選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14.2012年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
15.2009年獲安徽師範大學“三育人”先進工作者稱號;
16.1997年獲安徽師範大學教學質量優秀獎二等獎。

個人作品

1.《 歷史規律與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客體運動》,《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2.1
2.《馬克思實踐方法的創立及其意義》,《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3.3
3.《 社會科學與預測》(第一作者),《北方論叢》1994.4,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社會科學總論全文轉載1994.4
4. 《當代詮釋學中的間距概念》(第二作者),《哲學研究》1994.8,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1994.10
5.《社會科學中的整體主義和個體主義》,《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5.3,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社會科學總論全文轉載1995.3
6.《試論社會科學的科學地位》,《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6.4,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社會科學總論全文轉載1997.1
7.《也談科學的善和惡——與何萍同志商榷》,《哲學動態》1996.11,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科學技術哲學全文轉載1997.2
8.《當代新儒家的先驅——梁漱溟》,《北方論叢》1998.4
9.《科學及其與真善的關係——對傳統科學觀的一種反思》,《自然辯證法研究》1998.8
10.《可持續發展視野中的知識經濟》,《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1999.4
11.《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哲學基本問題》,《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9.1
12.《論科學的目標追求》,《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0.1
13.《對科學的諸種偏見》,《東嶽論叢》2001.1
14.《倫理與智慧——兼與於樹貴先生商榷》,《哲學動態》2001.9
15.《海德格爾的本體論與伽達默爾的哲學詮釋學》(譯文,原著者為Palmer),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2.3
16.《宗教、迷信和科學的早期發展管窺》,《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2.1
17.《知識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芻議》(第二作者),《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1
18.《論社會歷史的自為必然性特徵——從“社會歷史規律能不能被創造和消滅”的爭論談起》(第一作者),《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4
19.《現代西方詮釋學與科學哲學走向之比較》,《天津社會科學》2002.4,《新華文摘》論點摘要2002.11
20.《文本的詮釋與意義的創生》,《哲學動態》2002.11
21.《西方詮釋學詮釋重心的轉換及其合理走向》,《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3.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全文轉載2003.6
22.《解釋學轉向,還是解釋的轉向?——關於現代西方科學哲學走向的思考》,《浙江學刊》2003.1,《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003.5
23.《馬克思文本解讀中的“詮釋學困境”及其出路》,《哲學動態》2003.1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哲學文摘卡2004.1摘要
24.《伽達默爾的哲學詮釋學與我國教育理念的轉變》,《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1
25.《真理觀建構的兩種不同路向——詮釋學真理與科學真理關係新議》,《學術界》2004.3
26.《波普爾科學哲學思想的詮釋學維度》,《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4.4
27.《伽達默爾與哲學詮釋學中的相對主義》,《天津社會科學》2004.4,《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004.21
28.《實踐、文本與詮釋:關於建構馬克思主義詮釋學的幾點思考》,《哲學動態》2004.10
29.《“實踐-文本”詮釋學:一種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合理範式》(第一作者),《江海學刊》2004.5,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全文轉載2004.12
30.《哲學詮釋學中的“問題意識”》,《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5.4
31.《也談“西方哲學批評史”學科的創建問題——兼與張耀南先生商榷》(第一作者),《學術界》2005.3,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全文轉載2005.9
32.《理解的套用性與伽達默爾的“實踐哲學走向”》,《哲學動態》2005.9,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全文轉載2006.2
33.《語言與詮釋》,《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06.1
34.《波普爾科學客觀性理論的“社會學轉向”》,《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6.6
35.《文本詮釋中的限度與超越——兼論馬克思文本詮釋的方法論問題》,《哲學研究》2007.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07.6“聚焦”欄目全文轉載
36.《對話中的他者——伽達默爾“詮釋學對話”的理論批判》,《哲學動態》2007.3
37.《關於詮釋學的四封通信》(第一作者),《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7.2
38.《視域融合度:伽達默爾的“視域融合論”批判》,《學術月刊》2007.8;收錄到潘德榮、付長珍主編《對話與和諧——伽達默爾詮釋學思想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
39.《詮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2007.4
40.《走向生存論意義的方法論——關於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的方法論沉思》,《天津社會科學》2008.1
41.《朱熹的知識論詮釋學和陸九淵的實踐論詮釋學》,《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8.3
42.《走向本體與方法的統一——成中英“本體詮釋學”印象》,《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08.4
43.《文本解讀中的限制與自由——論赫施對方法論詮釋學的重構》,《世界哲學》2008.1
44.《市民社會理論的嬗變——從馬克思到葛蘭西》(第一作者),《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09.2
45.《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性保存的詮釋學憂思》,《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9.6
46.《文本的誤讀與意義的創生——談談傅偉勛“創造的詮釋學”中的“誤讀”概念》,《學術界》2009.1
47.《王弼“得意忘言”思想的詮釋學意蘊》(第二作者),《安徽電力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48.《理解與實踐:對理論與實踐關係的一種詮釋學反思》,《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10.2
49.《傳統文化的當代詮釋與文化建設》,《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4.27
50.《孟子經典詮釋方法再思考》,《江海學刊》2010.6,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11.3全文轉載。
51.《詮釋學的起源:神話與科學》,《天津社會科學》2010.3;《新華文摘》論點摘要2010.17,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論點摘要2010.9
52.《理解的具體化:從理論到實踐的必要中介》,《光明日報》理論版2010.2.23
53.《馬克思主義“三化”中的詮釋學問題》,《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6(《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011.4;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全文轉載2011.2)
54.《“效果歷史”與文化因果關聯》(第二作者),《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1.2
55.《陸九淵心學詮釋學思想辨析》,《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1.1
56.《詮釋學距離與理解之蔽的形成——陸九淵心學詮釋學思想辨析之二》,《學術界》2011.4
57. 《伽達默爾對“共通感”概念的詮釋學改造及其意義》(第一作者),《江淮論壇》2011.5,收錄到陳祥明主編《詮釋學的理論與實踐》(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
58.《對話與精神分析治療——從伽達默爾對話理論談現代精神分析治療技術》(第一作者),《醫學與哲學》2011.10
59. 《伯艾克語文學方法論詮釋學述要》(第一作者),哲學動態2011.10
60. 《施萊爾馬赫和伯艾克對詮釋學方法論的不同建構》(第二作者),《天津社會科學》2012.1;收錄到陳祥明主編《詮釋學的理論與實踐》(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
61.《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重訴求》,《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1(被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哲學學報》2012年第1期全文轉載、《馬克思主義學報》2012年第1期全文轉載,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12年第4期全文轉載。)
62.《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雙重維度》(第二作者),《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63.《狄爾泰Nacherleben概念中的詮釋學循環思想——兼論狄爾泰生命詮釋學的中介意義》,《江海學刊》2012.6(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2013.3全文轉載),收錄到潘德榮主編《中西學術視野下的詮釋學——紀念伽達默爾逝世十周年論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年)
64.《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信仰培育——一種基於西方詮釋學的考察》,《江淮論壇》2013.1(《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6論點摘要)
65.《“格物”即是“格心”嗎?——陸九淵“格物論”和“本心論”的關係辨析》,《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
66.《伽達默爾對“古典型”概念的改造及其意義》(第二作者),《汕頭大學學報》2014.4
67.《詮釋學視域中的學術創新》(第一作者),《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14.6
68.《論法律文本的詮釋空間及其意義》,《中國詮釋學》第11輯(2014年)
69.論法院自由裁量權的規範——基於法律解釋方法的分析(第一作者),煙臺大學學報2015.2
70.從理論哲學到實踐哲學——論新中國成立後勞動價值論詮釋範式的走向 (第二作者),河南社會科學2016.3
71.從“經學”走向“經典詮釋學” (第一作者),天津社會科學2016.3,《新華文摘》2016.22全文轉載
72.走出我國詮釋學研究的“伽達默爾框架” ,山東大學學報2016.4
73.哈貝馬斯“生活世界”研究 (第二作者),吉首大學學報2016第S2期
74.論經典詮釋的定位、性質和任務,學術研究2018.2
75.馬克思主義“三原”問題的詮釋學探析(第一作者),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8.3
76.論經典詮釋中的權責問題,學術界2019.5
77.實踐哲學模式下的對話辯證法之重建——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再探究,天津社會科學2019.6
七、論著教材
1.《 理解之思:詮釋學初論》(獨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2. 《宗教·科學·迷信》(與張傳開、陳立新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3. 《讓思想光照生活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2008-2009)》(主編),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4.《理解之路——詮釋學論文選粹》(主編),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5.《理解、解釋與文化:詮釋學方法論及其套用研究》(獨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
6.《道路自信中推動民族復興——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2015-2016)》(第一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2018年。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彭啟福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5年10月
《理解之思:詮釋學初論》是一部探討理解問題和理解理論的學術著作。作者採用史論結合的方法,立足於對現代西方詮釋學源流關係的梳理和對西方詮釋學相關理論問題的個案分析,將詮釋學研究的視野拓展到現代西方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等領域,在諸多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獨到的見解。 《理解之思:詮釋...

研究課題

主持或參與承擔《西方詮釋學史》(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範疇在當代的發展》(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馬克思哲學文本研究的方法論探討》(省教育廳項目)、《現代西方詮釋學與科學哲學的比較研究》(省教育廳項目)等重要研究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