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啟安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澄海市
- 出生日期:1932年
個人事跡,個人評價,
個人事跡
1993年,彭啟安從汕頭市常務副市長任上退下來後,仍以“政府顧問”身份主持一攤工作。9年前的一天,他到澄海區塔山風景區參加活動,看到這塊亂墳坡。當他獲悉這些墳的來歷後,內心的疤痕像被掀起了一樣。不久後,他主動與一些經歷過“文革”的老同志商量,共同籌劃建立塔園。當初的目的很簡單:紀念那些在“文革”中死去的人們。彭啟安是澄海本地人,“文革”前在鄰近的揭陽縣任縣委副書記。當時他致力於發展生產、解決就業、整頓社會秩序,被樹為典型,周圍的十幾個縣都在學習“彭啟安經驗”。
個人評價
“文革”爆發後,頃刻間典型就成了“三反分子”,頭上帶上了“階級鬥爭熄滅論”、“地主富農的孝子賢孫”的帽子。 後來,澄海縣揪出“余林反革命集團”,作為澄海人,在揭陽工作的彭啟安也未能倖免,以“余林反革命集團的黑干將”的罪名被正式逮捕。“我當時估計自己要被判30年徒刑。”怕記者聽不清他那不容易懂的潮州國語,彭啟安特意豎起3根指頭。事實上,他當時低估了自己的“罪行”。直到出獄後不久,他才聽說,自己曾被列入被槍斃名單。
彭啟安說,那段時間,自己是真心認罪,在學習班上,檢討寫了80多頁。“對毛主席一片忠心,絲毫沒有懷疑過‘文革’”。因而,剛從監獄邁出第一步,他最大的感受是“感動”,“感謝共產黨”。
1998年後,彭啟安“全退”。這個自稱“工農子弟,文化不高,唯讀過6年書”的老幹部,開始讀老年大學,“書店每兩周至少要去一次”。這時,他第一次讀到了巴金的《隨想錄》。如果說,建塔園的初衷只是為了紀念“文革”中死去的人們,那么,隨著彭啟安閱讀和思索的深入,“文革”博物館已遠遠不止是一處憑弔死難者的陵園。
1998年後,彭啟安“全退”。這個自稱“工農子弟,文化不高,唯讀過6年書”的老幹部,開始讀老年大學,“書店每兩周至少要去一次”。這時,他第一次讀到了巴金的《隨想錄》。如果說,建塔園的初衷只是為了紀念“文革”中死去的人們,那么,隨著彭啟安閱讀和思索的深入,“文革”博物館已遠遠不止是一處憑弔死難者的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