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侍郎祠舊址

彭侍郎祠舊址位於慈谿鳴鶴場,這座古祠已經走過了500多個春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侍郎祠舊址
  • 地理位置:慈谿鳴鶴場
  • 建築年代:明代弘治年間
  • 紀念人物刑部侍郎彭韶
概況,歷史,

概況

明代弘治年間官員彭侍郎勤政為民的美德,未因歲月的流逝而消失。時至今日,當人們前去古祠瞻仰,觸摸這斑駁陸離的老牆時,似乎仍可感受到彭侍郎整理鹽政的皇皇業績。
彭侍郎祠舊址

歷史

鳴鶴一地,古為鹽場。到了明中葉以後,這裡已成“東南邦賦之最”。然而就在這歌舞昇平的背後,鳴鶴的鹽民卻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又一場鹽民暴動終於爆發了。朝廷立即派刑部侍郎兼僉都御史彭韶,到鳴鶴場“剿辦民亂”和“整理鹽政”。
彭韶,字鳳儀,福建莆田人,明代天順丁丑(1457年)進士。彭韶受命後,輕車簡從,來到鳴鶴,但看到的是“灶倉半虛,猶有包攤之累;丁戶將絕,尚多額外之徵;工本剋扣,而體無完膚。”的悲慘景象,面對這種慘狀,“司無優恤之仁,吏多科害之擾!”於是他上奏朝廷,指出所謂“灶民叛亂”實為“ 官不恤民,驅民為盜”所致。他整鹽事,革流弊,逐鹽霸,換鹽官,允許鹽民子女可以求學讀書,使鹽場恢復了生產元氣,被鹽民尊為再生父母。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經鹽民請奏,在鳴鶴場建造了“彭惠安公祠”,並在門口立石碑一方,記述彭韶功績。在新建的祠內,不僅塑像以示紀念,還在正殿的牆上,繪上彭韶親手描成的“煮鹽八圖詩”,為莊嚴肅穆的祠堂平添了濃重的生活氣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