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彩陶缸繪鸛魚石斧紋
- 類別:陶質
- 年代:新石器時代
- 規格:器高47cm、口徑32.7cm
基本信息,歷史傳承,文物賞析,美學特色,
基本信息
新石器時代、陶質彩繪、器高47cm、口徑32.7cm。
歷史傳承
迄今為止,考古工作者發現的中國史前繪畫藝術遺存有彩陶畫、岩畫、壁畫和地畫。其中最主要的是彩陶畫。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畫是中國史前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
仰韶文化是因1921年首先發現於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而得名的。其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遺址頒分布地域東到豫東,西至甘、青接壤地區,南達鄂西北,北抵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而渭、汾、洛諸黃河支流匯集的中原地區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先民善於製作彩繪的陶器。
文物賞析
《鸛魚石斧圖》畫面縱37厘米,橫44厘米。在繪畫史上,它不僅反映了人類童年繪畫萌芽時期的藝術風格,而且以其宏偉的氣勢,體現了中國史前彩陶畫藝術創作的最高成就。
整幅作品的內容分為兩組:右邊畫的是一把豎立的裝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號和緊纏的繩子,都被真實、細緻地用黑線條勾勒出來。左邊畫的是一隻圓眸、長喙、兩腿直撐地面的水鳥。它昂著頭,身軀稍微向後傾,顯得非常健美,嘴上銜著一條大魚,面對豎立的石斧。
石斧是新石器時代人們普遍使用的生產工具。人們用石斧砍倒荊棘,開闢田地。人們用石斧防禦猛獸襲擊,保護自身安全。石斧在原始人征服、改造大自然的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自然,原始人對石斧產生了崇拜的心理。畫面上的石斧是經過作者精心藝術加工處理的,它不是簡單地靜物寫生。真實情況,石斧只能隨意平放,不會自然豎立。作者讓石斧巍然屹立在畫面右邊,斧刃朝向外邊,形象嚴肅,一絲不苟,顯示出巨大的威力,石斧被賦予靈性,人格化了。它已經成為氏族圖騰,接受人們的頂禮膜拜了。畫面上的水鳥,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是鸛,但也有少數研究者認為是鷺。不管是鸛也好,還鷺也好,都是能給原始氏族帶來歡樂、吉祥的益鳥。鸛銜著大魚,虔誠地面對石斧,意味著向石斧奉獻供品,祈求石斧保佑氏族平安、吉祥、歡樂、豐收。這幅彩陶畫極有可能是原始氏族圖騰崇拜禮儀場面的一個特寫鏡頭。
一般彩陶上的繪畫以裝飾紋樣為主,像這種描繪物象的繪畫罕見。《鸛魚石斧圖》標誌著中國史前繪畫藝術由紋飾繪畫向物象繪畫的發展。紋飾繪畫與器物密切結合,而物象繪畫與器物形狀基本脫節,繪畫的獨立性增強了。整幅作品中,鸛、魚、石斧的描繪極具繪畫性。無論是形象的塑造,還是畫面的構思,都不像紋飾繪畫那樣考慮如何與器形有機結合,而它僅僅是以陶缸腹部表面作畫而已。在這裡,繪畫性彩陶與幾何紋彩陶的分離,以至繪畫與陶器的分離,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們審美觀念、創作思想及繪畫技巧向更高階段演進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