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高16.4cm,口徑37.4cm。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質紅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繪紋飾,口沿上描繪以點定位的水波紋,腹部描繪兩層三角形幾何紋,兩層紋飾中三角形的大小及形狀相同,但方向相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彩陶盆
- 出土地點: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類別:陶器
彩陶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高16.4cm,口徑37.4cm。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質紅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繪紋飾,口沿上描繪以點定位的水波紋,腹部描繪兩層三角形幾何紋,兩層紋飾中三角形的大小及形狀相同,但方向相反。
彩陶舞蹈紋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大通縣上孫家寨遺址甲區發掘第20號漢墓時發現的。具有舞蹈畫面簡潔,線條明快,筆法酣暢。透過靜止的畫面,仍能讓今人...
彩陶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高16.4cm,口徑37.4cm。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質紅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繪紋飾,口沿上描繪以點定位的水波紋,...
新石器時代舞蹈紋彩陶盆於1973年出土於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墓地,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陶器,為水器。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石器時代舞蹈紋彩陶盆高14.1厘米,...
高16.4cm,口徑37.4cm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質紅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繪紋飾,口沿上描繪以點定位的水波紋,腹部描繪兩層三角形幾何紋,兩層紋飾中...
黑彩繪紋樣,內壁有四組對稱的雙人抬物圖案。這種勞動紋飾的彩陶盆在全國屬首次發現。圖集 雙人抬物紋彩陶盆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
此展品為仰韶文化時期文物。在仰韶文化彩陶上,這是我們目前發現的唯一一條鳥蛇合體的“鳥龍”。現收藏於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
魚紋彩陶盆既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又是中國燦爛的史前文化的象徵和標誌物之一。魚紋是仰韶文化早期最為常見的彩陶圖案,一直延續使用到仰韶中期,時間長達千年之...
弧邊三角紋彩陶盆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距今5500年前),秦安縣大地灣遺址出土,高16.4厘米,口徑39厘米,底徑13.2厘米。器上施橙黃色陶衣,腹部...
斜線三角紋彩陶盆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仰韶文化半坡類型(距今6000年前),天水市出土,高8.5厘米,口徑19厘米。泥質橙黃陶,外壁用黑褐彩繪對三角平行線紋。1 ...
實物於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馬家窯類型墓地第384號墓出土。這件彩陶盆高12.7厘米、口徑28.5厘米。為細泥橙紅陶。彩陶盆的花紋分別裝飾在器內外的上腹和盆唇這...
新石器時代遺物。1983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上孫家寨墓地出土。口徑28.5厘米,高12.7厘米。陶盆出土時已經殘破,經修復。陶盆大口收腹,平底,為泥質黃陶,施...
彩陶博物館中國青海柳灣,隸屬青海省文化廳,在原青海省彩陶研究中心的基礎上,於2001年6月成立博物館,並由國家文物局、青海省財政廳、日本友人小島鐐次郎的捐款,共...
這隻舞蹈紋盆是馬家窯文化彩陶中罕見的描繪人物形態的作品。...... 這隻舞蹈紋盆是馬家窯文化彩陶中罕見的描繪人物形態的作品。中文名稱 舞蹈紋盆 出土地點 青海大...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之一,甘肅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甘肅新石器時代文化以豐富的彩陶為特徵,迄今為止出現了距今約八千年以來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彩陶。《遠古之花...
成對隨葬器物,在新石器時代的墓葬中十分罕見。1987年7月,蔡家河沿岸出土馬家窯類型的彩陶盆兩件,為內彩同心圓紋。是皋蘭彩陶類型中較早的一例。...
青海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生動地描繪了五人一組的集體舞場面,堪稱彩陶精品。還有一種彩陶是在陶器燒成後進行彩繪的,稱“燒後彩繪陶”,彩色易剝落。秦始皇陵兵馬俑...
其紋飾主要有:①動物紋,以魚、蛙、鹿及鳥為裝飾對象,尤以人面魚紋、魚紋、魚鳥結合紋,生動精采,變化多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見彩圖人面魚紋彩陶盆(仰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