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管”似應為赤管筆,即紅色筆管的筆;而據《中國文學史》和《四書五經》又似為紅嫩的草兒,即紅管草。我認為,按詩中所寫的情境,“赤管筆”之說似不合理;比較起來,“紅管草”之說更為可信,而課本注釋則語焉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彤管草
- 形狀:莖形狀如管外皮顏色呈偏紫紅色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彤管草] tóng guǎn cǎo
彤管”似應為赤管筆,即紅色筆管的筆;而據《中國文學史》和《四書五經》又似為紅嫩的草兒,即紅管草。
詳細解釋
桿身漆朱的筆。古代女史記事用
毛 傳:“古者後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記過,其罪殺之。” 鄭玄 箋:“彤管,筆赤管也。” 陳奐 傳疏引 董仲舒 曰:“彤者,赤漆耳。”一說指樂器。見 高亨 《詩經今注》。一說指紅色管狀的初生植物。見 余冠英 《詩經選譯》。《後漢書·皇后紀序》:“女史彤管,記功書過。” 李賢 註:“彤管,赤管筆也。”
指女子文墨之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三閨秀時代相近,並有功是書。彤管清徽,一時鼎峙,韻矣哉!”
赤管筆
指 漢 代尚書丞、尚書郎每月所賜的一雙赤管大筆。後用為在朝任官之典。
《晉書·夏侯湛傳》:“入閶闔,躡丹墀,染彤管,吐洪煇,幹當世之務,觸人主之威,有效矣。” 明 何景明 《田子行》:“我持彤管雙鳳翎,浮沉帝傍近紫庭。”唐中宗 《授張錫工部尚書制》:“紫樞佇俊,彤管須賢。”(《全唐文》卷一六)
《辭源》植物
初時為草,長大後,其莖形狀如管,外皮顏色呈略偏紫的紅色,高可達一米以上。把它砍下來,靠根的一頭削成尖頭,靠梢的一頭削成平頭,可在尖頭把它吹響。若像笛子似的在管上挖幾個孔,還可吹出音調來。把紅色的外皮剝去,厚厚的草管還可吃,略帶酸味,故名之為“酸彤管”。
古書中又指另一種植物。四月而紅,花語為:結緣,傾慕。有其特有的節日,民間傳說:若是能與心上人一同觀賞彤管,便能與對方結下三世之緣。但若是心上人還未知曉自己的心意,便送他一支,就意味著表白心意,若是對方收下了彤,便是也有意與你。”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邶風·靜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