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近字辨誤100例

形近字辨誤100例

《形近字辨誤100例》,收入常用而易錯易混的若干形近字,根據語用實際,從字形、字音和字義分別進行辨析,探索出錯的原因。冊子中所引形近誤用的例句,出自各類媒體,必有所據。《形近字辨誤100例》結合例句中的誤寫誤用情況,分別加以辨析,以幫助讀者掌握形近字各自跟字音字義之間的關係,旨在倡導規範,幫助讀者提高語言文字套用能力和讀寫水平。本書在被撰寫時儘量言之有物,論之有據,把語言事實說清楚,做到實用性、規範性和科學性相結合。

基本介紹

  • 書名:形近字辨誤100例
  •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131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人民出版社
  • 作者:李行健 余志鴻
  • 出版日期:2009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8062204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形近字辨誤100例》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媒體推薦

使用語言文字的水平如何,包括是不是符合規範,是一個人文化素養高低的表現。怎樣提高自己的語文修養?除了平時說話寫東西要注意外,看看有關這方面的讀物是很有益的。這套《常用字詞句辨誤小叢書》就是為此而編寫的。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著名語言學家 許嘉璐
這是一套為你指點語言文字迷津的叢書。讓你享受咬文嚼字的樂趣,領略中華文化的風采,體悟漢語漢字的味道。叢書由多名專家學者撰寫,貫徹語文標準,指導語文實踐。叢書引例鮮活、具體,文字不刻板、不說教,充滿豐富生動的語言知識。
——本套叢書主編 李行健、余志鴻

圖書目錄

“萬馬”何以“齊暗”?/1
何來“板平”?/2
何物,“拌馬繩”?/3
戰事毀於多寫一撇/4
世間沒有“和氏壁”/5
不是“針貶”是“針砭”/7
“分辨”“分辯”不可混/9
“梁山伯”不是“梁山泊”/10
安徽沒有“毫州”/11
誰是“巨擎”?/12
如何“對薄公堂”?/14
“牆”如何能“折”?/16
害人的快餐店/18
“欣嘗”,還是“欣賞”?/19
要“稱”要“秤”不一樣/20
“馳聘”是啥玩意?/21
有“張”怎能還有“馳”?/22
自持≠自恃/24
“鬼鬼崇崇”是什麼樣子?/25
“唾涎三尺”?/26
“這裡應該寫‘味道醇厚’!”/28
“戳”和“戮”的不同/29
筆耕如何“不綴”?/30
“刺”不封口“刺”封口/31
別把劇場當賭場/32
張學良沒有“販依”基督/33
“荷戟獨仿徨”?/34
“蜚”字莫錯寫錯用/35
“亨”“享”的古今義/36
我姓“侯”不姓“候”/38
懸的不是“壹”/39
無法“慰籍”/40
為什麼會混用?/41
諸葛亮“揮淚”斬何人?/43
“戛然而止”才有韻味/45
草管不了人命/47
阿拉法特命運多“桀”?/48
木棉和絲綿/49
“灸”是熏灼,“炙”是烤/50
“狙擊”跟“阻擊”不同/51
掃興的“入場卷”/53
力作不是“槓鼎之作”/55
“荊柯”沒有刺秦王/56
“穴中日窠,樹上日巢”/58
“火坑”“火炕”兩重天/59
“燴炙人口”對不對?/6l
錯把“謂嘆”當“喟嘆”/62
“未耒”是何時?/63
新疆沒有“旱懶”/65
“再接再勵”是訛誤/66
“板栗”變成了“板粟”/68
用“練”還是用“煉”?/69
“高梁”不能做饅頭/71
“西冷印社”今何在?/72
“箇中三味”錯在哪?/73
“汨汨而流”向何方?/75
那不是“大姆指”/77
夏鼐先生嚇一跳/78
“按捺”要用手/79
約定俗成說“涅磐”/80
“皰疹”和“庖人”/82
一字之差“床”變“屋”/84
“皤然悔悟”豈不晚矣?/85
林妹妹不在“一杯黃土”下/86
不能“分岐”/87
開不得的“竊門”/88
易錯用三字辨/89
“疝”字索命是教訓/91
高“贍”遠矚怎么看?/92
點戍劃戌戊中空/93
逆流而上是“追溯”/95
“謄”“譽”不要混用/96
什麼叫“貼子”?/97
“亭亭”才能玉立/99
“如火如茶”是什麼樣子?/100
沒有“身價徒增”之說/101
肝末見病變!/103
鴨子跑到哪裡去了?/105
是“無瑕”還是“無暇”?/106
不要“洶酒”/107
多說暖心的話/108
“讓人目眩”為哪般?/109
多寫兩筆,險送一命/111
何來“膺品”?/112
“麼”“么”已分道揚鑣/113
何“妖治”之有?/114
莫把“偈語”作“謁語”/115
別畫蛇添足/116
你見過“繩頭小楷”嗎?/118
中國沒有“穎川”/120
毛澤東幫衛士改別字/121
《詩經》何來“幽風”?/122
角落不關“偶”事/123
上海“環城公園”在何方?/124
此“蜇”非彼“蟄”/126
直言規勸真諍友/127
“卮言”“危言”須分清/128
一道選擇題/130
用字取捨須據義/131

序言

語言是鮮活的、生動的,是有生命力的。它無時不在生長、變化,離開一個熟悉的語言環境,例如離鄉或出國多年,回到原來生活的地方,就會發現當地有些話生疏了,隔膜了,甚至不明其所以然了。這是因為,語言發展了,自己的語言儲備沒有相應的變化。但是,語言裡有些東西是不變的,或者說是變化得極慢,慢到在幾十年里都察覺不出來。換句話說,語言的“變”與“不變”是相對的。這和我們的社會、家庭生活很相像:永遠沒有變化就會乏味,變得劇烈也會無法適應。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是使只有聲音而沒有形體的語言“有形化”的符號,其發展變化的道理和語言是一樣的。
作為創造了語言文字、永遠離不開語言文字、又受著語言文字“管轄”的人類,應該怎樣應對語言文字的這一狀況呢?其實很簡單:對變得快的部分,只要不脫離社會生活,就會適應,否則自己聽別人的話或看別人的作品時就會有困難;對於變得慢的部分,就不要隨心所欲地或想當然地去改變,也就是不要違背千百年來形成、全民都在遵守的規則,否則你的話別人聽不懂,你寫的文章別人看不懂,白白費時費力,還可能造成誤會,惹下麻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