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又稱行意拳,中國傳統拳術之一形意,拳有八須、九要、八論、四梢。
基本介紹
- 書名:形意拳二十四法
- 又名:行意拳二十四法
- 類別:養生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簡介,八須,九要,八論,四梢,
簡介
鍛鍊筋骨:欲求身體之健康,首要鍛鍊筋骨。骨者,生於精炁,而與筋連,筋之伸縮,則增力,骨之重者,則髓滿(髓是人之精也)。筋之伸縮,骨之靈活,全系鍛鍊。頭為五陽之首,尾閭為督脈之門。頭宜上頂,尾閭中正則精炁透三關入泥丸(腦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圓開,氣自沉下歸丹田(小腹)。兩肱抱撐,肩窩吐氣,開合伸縮,力達指心(是指手心屬筋)。象其形,龍墩目之精,爪之威,虎之坐,搖首怒目,胯坐挺膝腰。腰似車輪轉,身有平準線;兩足心含虛,抓地如鑽鑽;兩股形似弓,進退要連環;骨靈河車轉(如機器之轉軸也),筋絡伸縮如弓弦;身勁動發若弦滿,手出如放箭;運動如抽絲,兩手如撕綿;手足挺勁力,扣齒骨自堅。形其意搖,首攪尾閭,動如飛龍升天,剪似猛虎出林,縱跳靈空象猿猴,步法輕妙如貓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摘錄於薛顛《象形拳法》一書
八須
頂、扣、圓、毒、抱、垂、曲、挺。每一須對應人體三處,合計為二十四法。拳式站定,此八須具備焉,皆所以蓄力養氣,使敵我者無所措,此亦五行拳特有者也。
三頂:頭上頂,有沖天之雄;手外頂,有推山之功;舌上頂,有吼獅吞象之容。
三扣:肩扣,則氣力到肘;膝胯扣則全身氣湊;手足指掌扣,則周身力厚。
三圓:脊背圓,其力摧身;前胸圓,則兩肘力全;虎口圓,則勇猛外宣。
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觀兔之飢鷹;手毒如撲羊之餓虎。
三抱:丹田抱氣,氣不外散;膽量抱身,臨事不怯;兩肘抱肋,出入不亂。(另一說為三敏即:心敏、眼敏手敏是也。)
三垂:氣垂則氣降丹田;肩垂則肩能摧肘;肘垂則肘能摧手。
三曲:兩肱宜曲,曲則力富;兩股宜曲,曲則力湊;手腕宜曲,曲則力厚。
三挺:頸挺則精氣實頂,腰挺則力達四肢;膝挺則有彈力。
——摘錄於李仲軒《逝去的武林》一書注文
九要
三弓:脊背相弓督脈上升;兩肱兩弓出勢速猛;相股相弓進退靈通。
三垂:肩要下垂氣力貫肘;肘要下垂氣力至手;氣要下垂丹田養守。
三扣:膀扣開胸精氣上升;陰氣下降任脈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
三圓:脊背形圓精炁摧身;身形勢圓旋轉通神;虎口開圓剛柔齊伸。
三頂:頭上頂有沖天之雄;手上有頂摧山之功;舌上有頂吼獅威容。
三擺:兩肘要擺擺肘保胸;身形宜擺擺身形空;膝擺步拗旋轉靈通。
三挺:挺頸貫頂精氣上通;勢若挺腰氣貫四梢;一身抖挺力達四霄。
三抱:膽量抱身臨事不亂;丹田抱氣氣不外散;兩肱抱肋出入不繁。
起躦落翻:起要勢躦,落要勢翻,起要勢橫,落要勢順。起為橫之始,躦為橫之終,落為順之始,翻為順之終,起躦落翻,四字理分清。
八論
論身:前俯後仰,左側右斜,正而似斜,斜而似正,陰即是陽,陽好是陰。
論肩:精氣貫頂,肩要下垂,兩肘齊心,手勢相隨,身力至手,肩肘所摧。
論肱:左肱前伸,右肱搰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相弓形,出用返方。
論手:右手在肋,左手齊心,兩手陰陽,用力前伸,手隨身動,勢出宜迅。
論指:五指各分,形相似鉤,虎口圓開,有剛有柔,力要至指,須從意求。
論股:左股在前,右股後撐,似直不直,似弓不弓,進則用力,股如返弓。
論足:左足直出,右足斜橫,步法莫紊,前踵對脛,兩足旋轉,足指扣定。
論谷:谷道提起,氣通四梢,兩骽轉動,臀部肉交,勢隨身變,速巧靈妙。
論曰:九要八論理要明,生克變化有神通。學者悟通玄中妙,心意象形任意行。
四梢
筋梢:爪為筋梢,手足指功,手抓足踏,氣力兼併,爪之所至,立生奇功。
骨梢:齒為骨梢,有用在骨,切齒則發,威猛如虎,牙之功用,令人膽觫。
血梢:發為血梢,怒發沖寇,血輪若轉,精神勇敢,雖微毛髮,力能撼山。
肉梢:舌為肉梢,卷則降氣,目張發堅,丹田壯力,肌肉相鐵,臟腑充實。
論曰:四梢之微理要研,精神勇敢力摧山。若明四字玄中妙,神意光芒氣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