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我校1996年7月跨入省二級一等完中行列。
自2003年始,學校分為3個年級部。2004年學校不再招收國中班,變為純高中學校。高中招生數大幅度遞增:由60-70年代每年招收1個高中班,80-90年代每年招收10幾個,2000年後每年招收18個班,到現在每年招收30個班。在校生達5816人,教師達301人。
建校67年來,學校領導帶領全校師生團結奮進,加強內部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推進學校內涵發展,高考成績逐年上升,躍居全市中上水平。師生恪守“品端、師諄、學篤、體健”之校訓,教師遵從“為人師表仰俯無愧天地,誨人子弟褒貶自有春秋”的準則,辛勤耕耘,潤物無聲。校園充滿“一訓三風四陽光”正能量,“每天鍛鍊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身理念蔚然成風,成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行動。黎明,踏著鏗鏘有力的跑操音樂節奏,師生邁著整齊的步伐,迎來一中嶄新的一天。早讀鏗鏘的誓言,晚自習明亮的燈光。師生奮勉的協作,昭示一中明天的輝煌!
彝良一中校歌《騰飛吧!一中》在校園唱響,校園廣播“魯家坪之聲”在學校迴蕩;四壁“中華各民族文化發展史”浮雕印證厚重,《校史》記載67年的發展和輝煌。
學校現有在職在編教職工301人,專業技術人員299人,工勤人員2人,其中高級教師53人,占專業技術職稱的17.7%;中級教師101人,占專業技術職稱的33.7%;初級教師145人。退休教師45人。有4名教師取得碩士學歷(另有5名教師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學歷)。高中教師學歷達標100%。
我校黨支部於2014年10月經縣直工委批准升格為黨委,全稱為“中國共產黨彝良縣第一中學委員會”,下設3個黨支部,2015年7月12日正式掛牌。
我校黨委現有教職工黨員99人,含預備黨員4名,退休教師黨員10名。
作為彝良教育排頭兵和視窗學校的一中,以傳承紅色文化,追蹤關懷農村留守青少年學生為辦學特色,高歌時代主旋律,弘揚將軍精神,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奮力開拓進取,一定會辦成一所為60萬桑梓父老鄉親所滿意的學校。一中必將為祖國建設、彝良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繼續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校徽
校徽如下圖所示。
辦學條件
校園環境
學校原有校園面積45畝,現有校舍占地面積161.2畝。校園占地面積17308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4475平方米。
從丁字街口沿243級石階拾級而上,就進入彝良最高學府--彝良一中。校園花團錦簇,綠樹成蔭,鐫刻勵志文字的景觀石與花園相映成趣,紫紅色三角梅廊亭清幽雅致。主題花園中央莊嚴矗立升旗台和旗桿,其後是50周年校慶紀念碑,兩側佇立羅炳輝將軍、劉平楷烈士古銅色塑像。
教學樓呈回字形分布,“樂學樓”“礪志樓”兩幢新教學拔地而起,有100間標準化教室;“善思樓”現已闢為圖書樓,藏書10000多冊,師生閱覽室有幾百種報刊雜誌可供閱讀;一幢科技實驗樓,內設標準理、化、生實驗室、電腦室、多媒體室、通用技術室、音樂、美術、舞蹈室;4幢學生公寓,可供4000名學生住宿;多功能學生食堂2座,可供全校師生就餐。總面積達6168平方米的9幢教師保障性住房業已建成。一個南北向400X6環形跑道田徑場已然竣工,填補了我縣迄無足球場的歷史,為昭通市縣級一中率先建成此類田徑場不多的學校。一座規模宏大分布合理的花園式學校業已建成,我校已經具備申報省一級三等完中條件。
1983年我校被評為“省級校園綠化甲級學校”,1999年2001年兩度被評為“昭通市文明學校”,2006年被評為雲南省“省級綠色學校”,同年獲得省教廳授予的“雲南省文明學校”稱號,同年被評為“雲南省消防安全示範學校”。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在職在編教職工301人,專業技術人員299人,工勤人員2人,其中高級教師53人,占專業技術職稱的17.7%;中級教師101人,占專業技術職稱的33.7%;初級教師145人。退休教師45人。有4名教師取得碩士學歷(另有5名教師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學歷)。高中教師學歷達標100%。
辦學成果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1995年
高考升學48人,96年高考升學63人,97年高考升學82人,98年高考升學108人,99年高考升學146人,2000年高考升學184人,2001年高考升學216人,2002年高考升學200多人,2003年高考升學250多人,2004年高考升學300多人,2005年高考上線409人,2006年高考上線455人,其中600分以上5人。2005年昭通市高考平均上線率為53%,該校為56%;2006年昭通市高考平均上線率為56%,該校為59.86%。2007年該校922名學生參加高考,上線567人,上線率61%,600分以上達7人,獲昭通市普通高考“三等獎”。在縣市學校名列第5,縣級學校名列第4。教育教學質量躍居全市中上水平。
2007年12月18日,縣委縣政府決定對該校進行改擴建,征地80畝。2008年年底,在該校建校60周年之際一所可容納5000名學生,師資力量翻番,具有“昭通氣派,彝良特色”的嶄新校園將矗立在我們面前一中為彝良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不斷壯大的師資力量為學校的發展和對學生的培養營造了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