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四川省喜德縣、貴州省大方縣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彝族漆器髹飾技藝選用優質杜鵑木、酸枝木、樟木等為原料,經過鋸、刨、磨、粘等工序,然後在器形表面精心漆繪圖案紋飾最後完成一件漆器。
2008年6月7日,彝族漆器髹飾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2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彝族漆器髹飾技藝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四川省喜德縣、貴州省大方縣
- 遺產編號:Ⅷ-128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展覽,榮譽表彰,
歷史淵源
彝族漆器的萌芽
據“涼山彝族吉伍工藝世家”記載,公元1616年,在今喜德縣東北部的勒俄來呷(地名)居住著吉伍家的祖先吉史、阿布、布叄三代人,吉史加工一些簡單的磨盤、木桶、木杓、木瓢、木盔等木製用品,後來慢慢地加工較為複雜的畢莫(祭司)作法事時用法具,後來又把伍曲製作成一條龍的圖形;阿布、布叄跟隨吉史學起了木製漆器的製作,然而那時的製作流程簡單、也沒有發現塗料,所以只是處於木製漆器的萌芽狀態。
漆器塗料的發現
據記載說,有一天,吉伍在砍伐一棵樹時,在砍口上滴下的黑色液體滴在了他的衣服上,回家後,無論是用冷火洗,還是用開水燙洗,都無濟於事。第二天,他再次來到這個地方時候,發現在石頭上、枯枝上,只要黑色液體滴到的地方,再怎么擦也擦不乾淨,而且表面還很光滑。回來後,他砍了一些帶回家,邊砍邊讓黑色液體滴在粗糙的木製用品上,同樣的,這些用品不但表面光滑,而且耐用多了。兄弟三人將這種黑色液體收集起來(即生漆,他們所砍的樹就是漆樹),讓所有自己產的木製器具都塗上黑漆,從這以後,雖然還沒有任何圖案,但塗上黑漆後的木製漆器經久耐用、樸實大方等特點,使彝族木製漆器有了長足的發展。
繪筆的產生
公元1766年,吉伍世家的阿必把原來只塗上生漆的家用木器用手指畫上一條黃線或紅線,再在黃線上面加畫一條紅曲線,紅曲線上再畫一條黃曲線,這樣處理的結果,比原來好看得多。到了吉布這代,就有了專門的繪筆。
工藝特徵
製作時間長
彝族漆器的製作有40多道流程,每兩道工序之間有嚴格的時間間隔,少則十天半月之隔,多則一年半載之隔,比如,從砍伐木料到製作粗胚需要有半年之隔,從深埋到製作細胚需要有百日之隔。如果嚴格按照傳統製作要求來製作彝族漆器的話,每一件漆器的形成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品種多樣,製作精美
彝族漆器品種很多,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每一種產品的工序、形狀、紋飾、圖案和用途都是比較固定和規範的,比如有一組叫“得喔”的圖案只能用於牛皮碗、高腳盤和馬鞍的紋飾,而牛目紋卻只能漆繪在木缽和矮腳盤上。顏料的漆繪也非常講究,用優質竹木片、細麻繩和山羊的鬍鬚製作繪筆,按照黑—黃—紅的順序上色,製作成精美大方、造型多樣的漆器。
實用性強
在過去,眾多的彝族漆器都直接實用於生產生活,有的用於一日三餐,有的用於喝水飲酒,有的用於宗教活動,有的用於軍家兵器,有的用於婚喪嫁娶等,純粹的工藝品和裝飾品較少。
工藝流程
彝族漆器髹飾技藝經過千百年來的提煉和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工藝,其製作的工藝流程可分為幾十道工序,大概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工序:
選材
彝族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們認為製作彝族漆器最上等的原木就是格尼(樺槁樹)和索瑪(杜鵑樹之一),格尼用於製作大餐(酒)具,索瑪用於製作小餐(酒)具,原料採伐一般要在冬季砍伐,砍伐後的木料要在樹林裡自然陰乾,次年冬天才能投入製作。
粗坯製作
彝族漆器的坯胎分為粗坯和細坯,粗坯的製作是指以刀斧將原木砍削成形,分為野外製作和室內製作。野外製作就是直接在儲藏木料的地方製作粗坯,室內製作就是把木料運回屋內製作粗坯。一般情況下,較大的粗坯製作在野外,製成雛形之後再運回來,以減輕運輸難度;較小的粗坯製作在室內,可以一次性運回。根據各種餐、酒具的形狀特徵,彝族漆器粗坯一般分為庫祖和艾持兩大類,庫祖類即木質湯缽、高腳菜盤、矮腳菜盤、木碗、首飾缽、酒杯等器皿的粗坯,艾持類主要指的是大鍋勺、小湯勺、髮簪等用品的粗坯。這兩類粗坯的主要區別在於胎體形狀不同,庫祖類胎體呈圓錐或圓柱形,艾持類胎體呈半橢圓形。
粗坯儲藏
粗坯製成後,就是粗坯儲藏,這是事關漆器質量的一個環節,通常在地里挖坑深埋,坑上再堆積農家肥令其發酵,深埋時間一般在100天左右,經過這樣去性處理製作而成的漆器就不易變形、不易裂開、經久耐用。
細坯製作
這個環節實際上就是製作漆器的具體形狀了,要在傳統工場裡完成,漆器的手工製作工場往往設在住房附近,挖一個長形方坑,搭起木架,帶上皮帶構成一個看似簡單的傳統機械,具體製作時粗坯以活塞式固定於木架,由一人或若干人坐於木架板上踩踏機械令其有序轉動,師傅盤腿坐於工場上方,雙手一前一後握住一長柄旋刀,對準飛旋的粗坯作“削”,通過對木胎不同部位的逐削加工和精細製作,製成原木色器皿,下一步就可以進入漆繪階段了。
漆繪
彝族漆器的漆繪技法獨特,凡是彝族漆器都只有黑、紅、黃三種顏色,其中黑色的顏料是土漆,就是從漆樹上採集的汁液,漆樹基本上都生長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二壩山區;紅色的顏料是銀硃,這種顏料從前產地不詳,老人們都只知道是來自“漢區”,現在的彝族漆器製作戶主要在廣東購買銀硃;黃色的顏料叫石黃,是產於雲南省下關地區的一種礦物質天然顏料。漆繪工具有黑漆筆、黃漆筆、紅漆筆、打點筆和顏料瓶。漆繪筆都是藝人自製的,一般以山羊的鬍鬚毛製作筆毛,以竹或木為筆桿,用細麻繩拴捆粘連,製作成齊刃或斜刃排筆狀工具,而打點筆的筆毛卻只有幾根山羊鬍須,主要用於“點”式漆繪。漆繪時各種筆各有所用,不能互動使用;各種顏料也只能間隔使用而不能相互調配。彝族漆器的製作進入漆繪流程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打底色,底色顏料用豬血、黃豆面和鍋煙精心配製而成,在木胎上通體打一遍底色,然後置於陰涼處自然陰乾,3天后用一專用橢圓扁形鵝卵石進行乾磨,磨光後才開始髹第一道黑漆,等陰乾後又打磨,打磨後又髹上黑漆,第二道黑漆之後又陰乾,陰乾後又髹第三道黑漆……這樣的次數越多越好,多可達十餘次,至少也在三次以上。等髹完最後一道黑漆陰乾後,方可進入彩繪階段。彩繪時先繪黃色,後上紅色,但每種顏色分別靠三支不同的筆完成。彩繪時一般左手握木胎,右手拿畫筆,右手運筆時左手不停地移動木胎,雙手相互配合著進行漆繪,在胎體上自如地繪上日月星辰、花鳥蟲魚及其它圖案,在漆繪某個物象的圖案時,往往抓住該物的某個部位特點象徵性地漆繪,比如想要體現牛圖騰的話,不能將整頭牛的樣子完全畫在木胎上,而是象徵性地畫出牛的眼睛就行了。因此,彝族漆器的主要花紋有牛目紋、雞冠紋、羊角紋、魚刺紋、蟲紋、蕨芨紋、月牙紋、網紋、鏈條紋、窗格紋等。在彝族漆器的漆繪工藝中,所有的線條都不曾藉助於尺子、圓規等工具,全憑手上功夫完成。
成品儲藏
彝族漆器的漆繪流程結束後就進入儲藏陰乾階段,儲藏室一般建在房前屋後,通常在土墩里橫挖一個小窯洞,容積以一個成年男人的手臂伸入所及為宜,在洞中鋪一層青松葉,然後將已完工的成品漆器平放洞中,件數依容積而定,不能擁擠堆放,最後以石板為門,用布絮塞縫,密封嚴實,不能透風,不能漏雨,不能有鼠、蛙等小動物爬進。俗語說 “盼漆三年”,意即漆器的陰乾時間很長,一般都是置於儲藏室一年以上方可投入使用和出售。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歷史價值
彝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彝族漆器髹飾技藝是一項古老的技藝,彝族漆器髹飾技藝一直伴隨著彝族歷史的發展。在彝族創世史詩、畢摩典籍上有彝族漆器的記載,在彝族傳統民歌、克智爾比中有對彝族漆器的說唱和讚美,在眾多的彝族歷史文物上都有彝族漆器髹飾技藝的體現,因此,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對研究彝族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
工藝美術價值
每一件彝族漆器都凝聚著複雜的製作工藝技術,每一個漆器紋飾都蘊含著一定的文化內涵,每一種產品的造型和色調都獨具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工藝美術價值。
實用功能價值
在琳琅滿目的彝族漆器當中,僅僅作為擺設用品的極少,幾乎都直接實用於人們的生產生活,在不同的生活領域和生存空間發揮著各自的功能,具有實用功能價值。
開發和收藏價值
彝族漆器紋飾源於自然,來自生活,有體現大自然、動物、植物的紋飾,也有反映人們生產生活的文飾,圖案多以日月星辰、山河樹木、花鳥蛇蟲、飛禽走獸及生活用具為素材,以抽象化、藝術化、規則化的手法,在胎體上再現大自然及人類的生產生活場景。彝族漆器具有做工精緻、造型多樣、美觀大方、筆法細膩、通體繪紋、繁簡相宜、色澤對比強烈、主次位置得當的風格;還有無毒、無異味、耐酸鹼、耐高溫、不變形、不易裂、不脫漆的性能;華貴,絢麗的紋飾和優美的造型渾然一體,和諧統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進步,彝族漆器日漸倍受青睞,成為饋贈和旅遊紀念佳品,其收藏和市場開發價值得到日益凸顯。
傳承人物
吉伍巫且,男,1953年5月1日出生。2009年5月,吉伍巫且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申報。項目名稱:彝族漆器髹飾技藝。
保護措施
2013年10月,喜德縣委農辦邀請阿普如哈彝族漆器世襲製作師吉伍約色等三位製作師,在喜德縣馳彝族漆器有限公司對農民民眾進行為期十天的培訓,將漆器製作技能推向普及化,打破傳統世襲傳授觀念,使彝族漆器製作傳統文化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為該縣傳承彝族漆器製作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6年開始,吉伍巫且在西昌、昭覺等地收納學徒,從事講學工作,交流漆器工藝技法。
2007年起,大方縣文化遺產管理局定期開辦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培訓班,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2007年,大方縣出台《漆器產品市場規範管理辦法》,通過增大投入,以園區形式對作坊式分散的生產經營進行集群化布局,切實有效地推進大方漆器的傳承、保護、發展和利用。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07年5月23日至6月,在“首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活動中充分展示了彝族漆器文化,受到了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同仁和各級官員的一致好評。
2008年7月,吉伍巫且製作的漆器參加了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聖塔菲舉辦的第五屆國際民間藝術商交會,展出了285件個人作品,向超過17000人的參觀隊伍展示了彝族漆器技能及藝術作品。
2016年,中國(貴州)彝族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大方舉辦,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在展覽中被展示。
榮譽表彰
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貴州大方漆器與江蘇揚州漆器雙雙獲得銀質獎。
1983年,吉伍巫且製作的漆器獲得了國家民委和輕工部頒發的優質產品證書。
1986年,吉伍巫且製作的漆器榮獲四川省二輕廳旅遊產品“創新獎”。
2006年,吉伍巫且製作的漆器榮獲四川省第二屆冬季旅遊發展大會旅遊商品設計徵集大賽銅獎。
2008年4月,吉伍巫且的作品《酒具》系列被四川省文聯和四川省民協收藏。2008年7月,吉伍巫且的作品《庫祖》和《冊底》被世界民俗博物館直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