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伍巫且

吉伍巫且,生於1953年5月,出生在喜德縣依洛鄉阿普如哈村,這個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彝族漆器傳統技藝民族文化瑰寶,在這裡傳承了上千年,並被人們譽為“彝族漆器之鄉”的吉伍世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伍巫且
  • 民族:彝族
  • 出生地:喜德縣依洛鄉阿普如哈村
  • 出生日期:1953年5月
傳承人簡介,成長經歷,成就及榮譽,

傳承人簡介

吉伍巫且,生於1953年5月,出生在喜德縣依洛鄉阿普如哈村,這個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彝族漆器傳統技藝民族文化瑰寶,在這裡傳承了上千年,並被人們譽為“彝族漆器之鄉”的吉伍世家。
吉伍巫且吉伍巫且

成長經歷

1959年,年僅6歲的吉伍巫且走進了學校,成了家鄉第一代學習漢文的學生,但好景不長,事與願違,具有彝族餐具製作和漆器髹飾傳統技藝的父親吉伍里坡因民主改革時涉嫌參與叛亂被政府判處有期徒刑,吉伍巫且被迫輟學。失學後的吉伍巫且只好回家幫助奶奶養豬放豬,當了幾年“豬倌”。時隔數年後,父親有幸獲得刑滿釋放回家,小巫且從此跟著父親學習彝族餐具的製作和漆器髹飾技藝,同彝族餐具製作和漆器髹飾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藝的道路是十分艱難的,父親,是一個對技術精益求精,對學徒要求十分嚴格的長者,小巫且跟著父親學藝,吃盡了不少苦頭。製作餐具是一門苦力活,從原木製作成品,到加工磨平,需要手砍腳跌跌蹬,學會動作要領。漆器髹飾是一門非常講究技術的工藝,需要動腦細心,心靈手巧。小巫且在父親的指點下,無論在赤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大雪紛飛的冬天,頂烈日,冒風雪,手腳的硬繭脫了一層又一層,身上的髒衣換了一件又一件,滾過洗不盡的泥,流過擦不乾的汗,脫過刷不掉的皮。不善言詞,但天資聰慧、勤奮好學的吉伍巫且通過十餘年的學徒生涯,經過艱辛的努力,不但其漆器髹飾技藝逐漸趕上並超過了自己的父親,而且,彝族竹編技藝也超過了當地許多高手,繼當地本家族前輩名傳四方的吉伍洛波之後,吉伍巫且逐漸成為當地民間公認的彝族漆器髹飾佼佼者,父子倆為當時的生產隊創造了不少的副業收入。
常言道:“人怕出名,豬怕壯”。吉伍巫且技藝高超的訊息不脛而走,當時的縣民族餐具廠正缺技術人才,縣有關部門領導多次出面聘請吉伍巫且進廠擔任技術指導,但因吉伍巫且是獨子,其父親一直不能忍痛割愛。後來經過縣委、縣人民政府領導親自出面向老父親作多方開導工作,“三顧茅廬”後,1982年,吉伍巫且終於出山,從此,他告別了生他養他的山谷,正式成為縣民族餐具廠一名職工。不久,吉伍巫且被任命為生產車間主任,主要負責漆器製作與漆繪技術。從此,吉伍巫且和具有千年歷史的彝族傳統漆器工藝便開始走出大山。吉伍巫且進廠擔任車間主任,一面大刀闊斧抓生產,一面無私傳道授業,使縣民族餐具廠的產品質量得到了不斷的提高,而且,還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使廠里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吉伍巫且進廠後的1983年,他製作的漆器在武漢獲得了國家民委和輕工部頒布發的優質產品證書;1986年榮獲四川省輕工廳旅遊產品“創新”獎;1988年榮獲第一屆四川省“民族民間工藝大師”稱號。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堯漢教授曾對吉伍巫且製作的漆器作過高度的評價,並作了“喜德彝族漆器具有涼山彝族最悠久的傳統工藝,風格朴雅,深受彝族和國內外各界的喜愛,希望在現代化進程中加以保護和發揚”的題詞。吉伍巫且的名聲與日俱增。不久,他理所當然地坐上了副廠長的第二把交椅。有了名譽,有了地位,但他始終覺得有一個巨石壓在他的身上,有一條無形的繩索捆住他的手腳,使他無法施展全身的精力,想甩開膀子,邁開雙腳,卻欲罷不能,這成為他多年來的心病。隨著時間的推移,國營企業負債日趨加重,職工怨聲載道,說到底,好景不長。正在此時,上級主管部門動員他擔任廠長職務,被其婉言拒絕,恰好相反,他正式向廠里提出了“停薪留職”申請書。
1992年,改革開放的東風席捲全國大地,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下海”經商成為有識之士的熱門話題。吉伍巫且隨改革潮流,象一匹脫韁的野馬,在州、縣有關部門和喜德縣林場主要領導的有力支持幫助下,四處籌集資金購置機械設備,創辦了“喜德縣民政民族工藝廠”。從此,吉伍巫且邊抓產品質量,邊打開銷路,名聲和榮譽逐年提升,產品訂單紛至沓來,經濟效益日趨提高。吉伍巫且在父親那裡繼續下來的漆器製作技藝原來僅有16種,而且多半屬家用餐具類。10多年來經過自己的潛心摸索、研究,現已新增加了30多個品種,種類繁多,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一些紋飾經過他的創新變得更加精美細膩,使消費者愛不釋手。與此同時,多年來,他還在雲南省寧蒗縣、西昌、昭覺等地收納學徒,從事講學傳藝活動,交流漆器技藝,深受大家歡迎。妻子、兒女們在他教授、指導下已掌握了描繪技法,人人懂技術,個個是高手。他可謂“桃李滿天”。
近年來,外來遊客大量湧入涼山,吉伍巫且的彝族漆器在名目繁多的旅遊產品中,以其特有的優勢獨樹一幟,成為旅客競相購買的紀念品。10多年來,吉伍巫且親手製作的彝族漆器精品不但銷往港、澳、台、泰國、緬甸、菲律賓、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和地區,還遠銷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挪威、阿爾幾利亞、澳大利亞等三十多個歐美國家和地區,不少珍品被許多國家名人和博物館所收藏。
近年來,吉伍巫且的漆呂技藝,不但體現在各類彝族餐具和旅遊精品上,而且也拓展進入了建築領域。喜德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強調:喜德是彝族聚居縣,喜德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一定要體現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這就為吉伍巫且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施展技藝的歷史機遇。近幾年修建的縣城各類建築屋脊、屋檐、壁畫都搬上了吉伍巫且和徒弟們的傑作,同時,他們技藝也走出了喜德,西昌的“索瑪酒樓”、“美女峰”,普格縣螺髻山鎮的彝寨等精美的吊檐、壁畫藝術,均屬吉伍巫且大師的手跡.

成就及榮譽

精美的藝術品進入世界各國角落,亮麗的風景線為彝家山寨增添光彩。對於吉伍巫且來說,漆器工藝是他的全部生命,同時也體現了他的人生價值,對於他來說,漆器工藝好經是座友誼的橋樑,通過漆器藝術,他結識了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各類專家、名人。登門拜訪者絡繹不絕,各類訂單紛至沓來,邀請函件多如雪片,各類榮譽接踵而來。他所經營的企業已正式被國家民委定為“民族特需用品定點生產企業”。他本人先後分別於1996年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緬甸首都仰光舉辦的“東亞漆器研討會”;2005年被選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漆藝專業委員會理事;2006年5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向國內正式公布:喜德縣彝族民間漆器傳承人吉伍巫且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漆器製作傳承人”;2006年榮獲四川省第二屆冬季旅遊發展大會旅遊商品設計徵集大賽銅獎;2007年5月23日至6月在“首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活動中充分展示了彝族漆器文化,受到了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同仁和中國民間藝協會命名為首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2007年12月,吉伍巫且註冊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政民族工藝廠經國務院批准,被國家民委、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為“十一五期間中國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製作企業”;2008年4月8日至10日,參加“四川省首屆民間工藝百家”表彰大會暨全省民間文化遺產創救與保護研討會,榮獲“四川省民間工藝榮譽傑出傳承人”稱號,其作品《酒具》系列被四川省文聯和四川省民協收藏。2008年7月12日至13日,第五屆聖塔菲國際民間藝術商交會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聖塔菲舉辦,吉伍巫且受到官方正式邀請,赴美參加了會議。在開幕式場,組委會特意安排給他30平方米的第21號展廳,他向大會展出285件個人作品,為17000餘人參會者展示了彝族漆器技能及藝術作品,獲得了一本作為2008年聖塔菲國際民間藝術商交會正式官方參與者的榮譽認可證書,其中,“庫祖”和“冊底”兩件作品被世界民俗博物館直接收藏。2009年6月1日至13日,出席了由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中國成都第二屆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會後,吉伍巫且被國家授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吉伍巫且,喜德縣六至十二屆政協委員,充分發揮了人民政協“智慧型庫”的作用。這位憨厚的漢子,他用誠實為人,用靈心描圖,用巧手繪色,他執著的一生為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譜寫出了一曲又一曲讚歌;這隻矯健的雄鷹從涼山起飛,飛向藍天,飛向世界,他正向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門不斷闊步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