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法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新視角》是2007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孫伶伶。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實現社會和諧,是法治社會的最終目標。追求和諧正是彝族法文化的核心價值。在存續數千年的彝族社會,至今仍保留著這樣一種奇特的現象:無論是家族間衝突,還是個體間的恩怨;無論是人命關天的大事,還是雞毛蒜皮的紛爭,若採用彝族固有的習慣法進行調處,事性往往很快得到平息,人們依然能夠和諧如初。本書介紹了彝族法文化的源、基、流、體、用、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新視角。
本書是對一個嶄新領域的開拓性的探索,筆者希望突破前人的思維禁錮,力圖從法學的視角對彝族法文化進行完整的描述、深刻的剖析、理性的揚棄、合理的使用,通過對其歷史、現狀及未來進行挖掘和闡釋,為世人描繪出彝族法文化的全貌,探尋彝族法文化生命力的根源,對其產生、發展及內容賦予新的內涵和活力,為彝族法文化的發展走向及彝族地區的法制的立法、司法實踐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希望對彝族法文化研究之空白,豐富中華法文化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的關注。這便是筆者的寫作初衷,特以此書求教於學界各位同人。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彝族法文化之源
第一節 彝族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 彝族法文化的源頭
第三節 彝族法文化的生存土壤
第二章 彝族法文化之基
第一節 血緣等級制度
第二節 婚姻家庭制度
第三節 宗法家支制度
第三章 彝族法文化之流
第一節 彝族法文化的發展脈絡
第二節 彝族法文化的區域模式特徵
第三節 彝族法文化形成的外因
第四章 彝族法文化之體
第一節 彝族法文化的表現形態
第二節 涼山彝族習慣法內容概述
第三節 彝族習慣法的運行機制
第五章 彝族法文化之用
第一節 彝族法文化的現狀及影響
第二節 彝族法文化的合理核心
第三節 彝族傳統法文化自身的現代化
第四節 國家法與彝族法文化的共存與調適
參考資料
後記
作者簡介
孫伶伶,1973年4月30日生於山東煙臺。199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進入北京大學深造,先後獲北京大學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1997-1998年受北京大學委派日本留學。2003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工作,任日本政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華日本學會學術部副主任。目前主要從事日本政治法律制度、中日關係等相關研究。曾在國內外刊物發表二十餘篇論文,主持完成《二戰戰爭罪行與受害者索賠》等國家重大課題,參與撰寫並出版《日本修改憲法與國家發展道路》、《日本的反腐敗體制研究》、《21世紀初期日本國家發展戰略》、《當代日本政治中的民族保守主義》、《日本軍國主義罪行檔案》、《中國大律師》、《剖析上海人》等著作。2006-2007年獲福特基金資助到美國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做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