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彝族嘎庫甘爾習俗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認證時間:2011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文化館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參加人員,
簡介
人類生存發展歷史中有著輝煌的石器時代。在涼山彝族聚居區的許多邊遠山區,至今還保存和利用著許多古樸而自然的石器,甚至將各種奇形怪異,姿態不一的石頭、大小石山作為神靈供奉。
在眾多的文化類型中,彝族傳統石器中的“三鍋莊”(即嘎庫甘爾習俗)更是以其獨特的姿態和神奇的文化意蘊令人矚目。
歷史淵源
火塘里的火神彝稱“都色”,也是近代學者所爭論的“燭龍”——支格阿龍是彝族火始之祖。這種火龍神話傳說和彝族的火崇拜文化現象是一脈相承的。“嘎爾”漢譯為鍋莊石,鍋莊與火塘緊密相關。對其有著各種民間神話傳說,聖扎人認為是古代彝族英雄阿依迭古的化身。阿依迭古死後在三個地方火化,立了三個墳,用三個石頭做標記。彝族的三鍋莊石支撐鍋習俗來源於此。從這些神話、傳說中所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其原始淵源,從火對人類進步與實用功能上講,火堆與火的運用是共生的,由火堆演變成火塘的當在原始時代之後,社會進入有家庭的時期。
基本內容
彝族嘎庫甘爾的內容主要是一套完整的彝族“三鍋莊”可分為二組,每組三塊共六塊,一組為半圓形,作鋪墊火塘邊待用,一組為月牙形,作支稱莊柱。其中每塊大概有5至6厘米厚。
彝族“三鍋莊”是其制餐之灶。設立“三鍋莊”時主人要請畢摩算一個良辰吉日後才開始立。“三鍋莊”一般設在住房堂屋的左側,先挖一個直徑為30到40公分的坑作為主塘,主塘的邊緣由三塊半圓形的鍋莊石作鋪墊,拼合為圓形火塘。這一組彝族人民稱它為“管底”。
與此同時,在鋪墊好火塘邊緣後,將另一組三塊月牙形的“三鍋莊”立於前一組的拼合處,彎牙處朝上,朝下部也就是莊根部埋於地下,在埋根部時一定要牢固。月牙形的三塊鍋莊石彝族人民稱它為“各弄”。三個彎月牙狀的鍋莊石立好後,形成三角形的支撐點,架上鍋故稱“三鍋莊”。
從主婦位分三鍋莊北上側和西側,分別用竹蓆鋪墊著供客人坐,彝族一般不用凳子而是直接坐在竹蓆上。靠東南兩側是家庭主婦與接待客人時幫忙的年青人坐。
離“三鍋莊”火塘一米左右的正中用鐵絲或鋼絲吊著一長方形的木架,木架上鋪墊著竹簾,以烘烤食物及中藥材之用。也有些彝族人用來烘烤平時采積的一些草藥,這些看似簡陋卻實用又方便。
三個鍋莊各有各的名字,在彝語裡,處於左上方的鍋莊石名叫“木古當伙”,處於右下方者被稱為“偉瑟庫爾”,位於火坑最下者是“偉榮偉幾”。每個鍋莊石各司其職,相對而立,不僅支撐起鍋平衡的作用,而且富有深刻的文化意蘊。他們各有寓意,火塘上方的鍋莊石,象徵著正式,主客各方長者;下方的鍋莊石象徵客方;偏向主人內室的鍋莊石與相互關係密切。禁忌端飯菜到鍋莊石後面飲用。
彝族嘎庫甘爾右上側客人位旁,家家都用竹編,編著一堵簡易“竹牆”,竹牆上掛著人們日常用品,而竹編牆內的牆壁上掛著平日彝族祭奠祖先用的菸酒、樹枝、草之類的東西,竹牆內出除了主人一般人是禁止入內的,這好比漢族家裡的靈位台。
基本特徵
一、神靈聖潔的信仰特徵
火塘,彝稱“嘎庫gax ku”。這詞在彝語中若單分而講,“嘎”含“屋”、“上”之意,而“庫”則有“內”之含意; “嘎庫”即火塘是彝家屋內最尊貴的地方。在聖扎區主人給火塘定位時,火塘與穿過樑柱的橫放梁絕對不能相對,稍微錯開。
彝族民眾每當敬奉神靈(畢摩祭祀)時將事先燒熟的石頭用火鉗夾進盛水的“木柯”(木碗、木缽)里,然後再“三鍋莊”上朝順時針方向轉一圈倒出門外。以示驅邪、除污、淨化家庭等作用,而後將祭物從“三鍋莊”旁轉幾圈,以示“三鍋莊”是彝族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員。然後才開始進行下一步。因此,彝族民眾視“三鍋莊”為聖物。
二、生活起居一刻離不開
彝族嘎庫甘爾的特徵是每個家庭的民居生活中心。它的功用廣泛,是休閒,照明,取暖,飲食,會客的場所。同時“火塘是以祖先神靈為主的諸多神靈聚集的地方,是維繫個人和家庭命運的所在”。
主要價值
一、精神信仰的寄託
火塘搭架起人們與祖先,與神靈的橋樑,是祖先、神靈與人間忠實的傳信者。彝族“聖扎”(土語地區)火塘文化圈更是勝於火塘中的火文化圈,不管在空間範圍內還是在精神深度,火塘文化普遍影響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同時占據了“聖扎”人的精神世界,給他們提供了心中的港灣。聖扎人認為有了火塘的存在,火神才有了歸宿。他們對火塘的崇拜遠勝於火,火塘在當地聖扎人們的心目中漸漸賦予原始信仰的靈物的含義。
二、實用功能的必需
火塘在彝族居民生活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它與主人是聯繫在一起的。雖然在精神世界裡,只要火塘在,彝人認為眾神在保佑家人。但是,很顯然,“民以食為天”,火塘在他們現實世界中的依賴度是不可估量的。有房屋,屋內必有火塘。有火塘人們才能生存並過上美好生活。
參加人員
彝族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