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古代詩學理論

彝族古代詩學理論,中國古代彝族祭司畢摩用彝文撰寫的詩歌理論著述。“以詩論詩”是彝族古代詩學體系的整體特徵和民族形式。這些詩論的撰著者凡具實名者皆為畢摩,他們既是詩論家,又是詩人,既是祭司,又是歌手。詩歌創作的實踐和經驗,是他們總結彝族詩歌藝術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他們又用自己的詩學觀念指導創作,印證自己的詩學原則。他們以詩的思維、詩的語言、詩的格式來分析、比較、鑑別和論述詩歌的美學原則和發展規律。這筆自成一體、獨具特色的彝族古代詩學遺產,集中體現在12部(篇)著作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族古代詩學理論
  • 類別:詩歌理論著述
歷史,分類,推薦書目,

歷史

大抵發軔於魏晉,成熟於唐宋,發展於明清之際,在彝族文學史上呈現為三個詩歌理論繁榮期,基本反映出彝族古代詩學發展的軌跡。最早的彝文詩學著作是魏晉時期的《彝族詩文論》。作者舉奢哲是畢摩大師、經師、史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詩人、作家和文藝理論家。《彝族詩文論》中《論歷史和詩歌的寫作》、《論詩歌和故事的寫作》、《經書的寫法》集中反映了舉奢哲的詩文觀。作品通過對詩與文、詩與史和詩與故事在概念上進行界定和審辨,闡發詩歌的本體特徵,彝族詩文的語言特徵、音律、句式和“對正”的藝術手法及詩歌的社會功能等問題,以及喪祭經詩類作品的寫作原則。

分類

他將彝詩劃分為抒情和敘事兩個大門類,提出“事象”與“心譜”、“情”與“景”、“骨力”等概念和“假想”、“想像”、“對正”等詩說,在後世的詩學論著中都得到繼承和發展。同時代的經典詩學作品還有《彝語詩律論》。作者是女詩人、大畢摩、學者、教育家阿買妮。
《彝語詩律論》用五言詩寫成,全文2 000餘行。這部著作原題直譯為“論詩·書之文”,是彝文經籍《把蘇》(意為“論萬事萬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阿買妮在遵循舉奢哲詩文觀的基礎上,憑藉自己廣博的學識,結合本人的創作實踐和創作經驗,對彝族詩歌理論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系統分析,以強調彝詩押韻諧聲為特點的彝語詩律論說,開彝族詩歌聲律論說的先河。她提出的一些詩學概念,諸如“主”、“題”、“風”、“味”、“骨”等,對後世彝族詩論產生重要影響,為彝族古代詩學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南北朝至唐代有布獨布舉的《紙筆與寫作》、布塔厄籌的《論詩的寫作》和舉婁布佗的《詩歌寫作談》以及實乍苦木的《彝詩九體論》。宋代有北宋布阿洪的《彝詩例話》和南宋布麥阿鈕的《論彝詩體例》。實乍苦木的《彝詩九體論》上承詩學先賢舉奢哲和阿買妮的詩學思想,在彝詩體類的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詩學主張,下對布麥阿鈕的《論彝詩體例》產生直接的影響。這個時期的彝族詩學探討,在創作理念上,詩與人性、心與物、意與境、風骨與神韻、詩情與詩味、詩影與詩魂之間的關係上升並凸現出來;“主”、“題”、“風”、“骨”、“味”等概念和範疇的拓展和演進,“滋味各異趣”、“風骨神韻深”、“影形成意境”、“冷峭是詩魂”等命題的產生和出現,都標誌著彝族詩學體系的理論範疇和命題基本形成體系,並構成彝族古代經籍詩學的核心和精髓,對明清兩代的彝族經籍詩學的發展也產生了影響。
明清時期有漏侯布哲所作的《談詩說文》,和三部佚名作者的《彝詩史話》、《詩音與詩魂》和《論彝族詩歌》。這些論著均或詳密,或簡賅地引用和闡發彝族詩學先賢舉奢哲和阿買妮的理論成果,諸如關於詩骨、詩律、詩歌功能等問題,都得到反覆強調和充分發揮。關於詩歌創作的藝術技巧和詩歌創作主體的論說發前人之所未發,尤其是漏侯布哲的《談詩說文》更將彝族經籍詩學推向深邃豐富的理論總結階段。古代詩學中的三大學說“詩骨說”、“詩魂說”和“詩根說”也發展得更加精細,彝語詩律論、詩歌發生論、詩歌本體論、詩歌功能論、創作主體論、詩歌傳播論等問題都得到進一步的闡述和概括,彝族經籍詩學呈現出成熟的理論形態。彝族古代經籍詩學的局限性表現為範疇和理論形態上的直觀性與經驗性,缺乏周密的系統和精嚴的體系,感性成分超過思辨分析;在範疇和命題上則界限模糊、概念重合而不甚縝密,因此呈現出多義性或復義性;在理論上的嚴密性和概念的同一性等問題上有明顯的不足。
這12部(篇)彝族古代詩學的重要著作在古代烏撒部(威寧和赫章地區)和阿哲部(水西地區)的彝族腹地為歷代彝族畢摩廣泛抄傳,是彝族畢摩和歌手摩史寫詩論文的主要理論依據。這些詩學論著對研究彝族詩歌的產生、發展、類別及其特點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還為探討彝族人民的社會歷史、民俗風情、思維方式、藝術觀、審美觀及其他文化現象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對建構和豐富中國多民族的古代文學理論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古代彝族文論除書面經籍化的詩論外,尚有大量的口頭文論散見於民間口承文學作品中,尤其是許多長篇敘事詩的“歌頭”與“歌尾”大都包含了不少民間的詩學見解,如《木荷與薇葉》、《賣花人》等作品;在雲南彝族支系尼蘇人和朴拉人中也流傳著佚名歌師的《撒歌唱種籽,播舞蹈種籽》、《洛貝》(《布穀鳥》)等民間口承文論;此外,在彝族浩如煙海的歌謠、諺語、格言乃至口頭論辯辭賦中也不乏一些言簡意賅、生動直白、精闢獨到的文學見識,是廣大彝族民眾口頭創作經驗與理性認識的集體總結。

推薦書目

舉奢哲,阿買妮,布獨布舉等.彝族詩文論.康健,王子堯,王冶新等,翻譯整理.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 
布麥阿鈕.論彝詩體例.2版.王子堯,譯.康健,王冶新,何積全,整理.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0.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