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色彩濃烈,技法粗獷,反映彝族人的圖騰崇拜和民俗風情,是彝族文化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傳承的一種形式。它以多樣化的文化生態景觀,在各民族刺繡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

2021年5月24日,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3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 遺產編號:Ⅶ-130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據考證可以追溯到三國以前,與原始繪畫、記事符號、服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文化特徵

藝術特徵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的圖案紋樣大多源於自然。動物圖案有山羊角、綿羊角、水牛角及各動物烏獸的眼睛;植物圖案有各種花草樹木和種子;自然圖案有山水雷電等,以及各種線條和面組成的幾何圖案。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的色彩基本以黑色布料為基調,配以純度極高的紅、綠、紫色,顯現出一種強烈的對比效果。其刺繡作品面積大,密度高,繡工細,不失為民族刺繡中的藝術瑰寶。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針法一般採用平針、插針、摻針及盤繡、拉繡、掛繡、十字繡等技法。色彩豐富,圖案和諧,飽滿奔放是彝繡的主要藝術特點。
用途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大多運用在彝族服飾的頭帕、花帽、衣領、托肩、衣襟、袖口、腰帶、披風、裙邊上,也出現在挎包、三角包、針線包、香囊等生活用品上。

製作工序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的布料,一般用木棉質和麻質的平織布,以及其他混紡平織布。繡線採用棉線、膨體紗彩線、絲光繡線和金線等。布料經裁剪、提針繡花、熨燙等各種動作後,便成為了一件精美的彝繡作品。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是彝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表述和載體,也是中國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體現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民間信仰、歷史文化和審美情趣,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審美價值。
傳承狀況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作品
長期以來,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主要以家庭式自產自足為主,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加上遭到現代機繡的衝擊,會彝族刺繡的繡娘們越來越少,彝族刺繡文化一度面臨失傳的危機。
傳承人物
阿西巫之莫,1957年生,四川省首屆農村手工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
保護措施
2021年9月18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涼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項目保護單位涼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20年9月19日,“彝”韻新風•涼山印象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發布會開展,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作品亮相北京時裝周。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
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作品
2021年4月13日,首屆涼山非遺創新設計大賽“圓·彝”主題大秀在深圳時裝周上演,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作品參與展示。
社會活動
2015年7月23日,涼山州舉行“彝裳秘境”——中國傳統與現代彝族服飾(彝繡)設計大賽。
2019年10月16日,由涼山州婦聯主辦的“巧手編織五彩涼山”——2019大涼山婦女手工編織大賽在西昌火把廣場啟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