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運載火箭是一種全固體的三級運載火箭,由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研製,據信是從兩級傑里科2中程彈道飛彈發展而來的。傑里科2於1986年向地中海進行了首次發射。1989年6月可能又從南非開普敦附近的一座基地進行了一次1400公里全射程試射,同年9月14日又向地中海進行了一次1300公里射程的試射。據報導,以色列在60年代就在法國的援助下發展了射程為500公里的傑里科1飛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彗星運載火箭
- 首次發射:1988年9月19日
- 有效載荷:155公斤重
- 規模:彗星高約18米
彗星運載火箭,規模,直徑,其它,
彗星運載火箭
的首次發射是1988年9月19日進行的,有效載荷為155公斤重的地平線1試驗衛星,用於收集空間環境和地球磁場的數據。1990年4月3日成功地進行了第二次發射,有效載荷為地平線2,重160公斤,與地平線1相似,也是一顆試驗衛星,具有收發數據能力
1995年4月5日,這種火箭又發射了地平線3。以色列方面把地平線3說成是一顆民用衛星,用於研究紫外線的影響和進行X射線望遠鏡技術試驗,但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內的許多機構都認為它是一顆間諜衛星。彗星運載火箭的研製成功,使以色列成為世界上第8個能用本國火箭
發射衛星的國家。
規模
彗星高約18米,箭體直徑約1.56米,起飛重量30噸左右,主要用於向低地軌道發射小型有效載荷,能把156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248公里×1170公里、傾角142.9度的軌道,已發射的地平線3衛星重225公斤。
軌道高度為368公里×729公里。火箭的慣導系統裝在第二級上。
彗星的第一級固體發動機採用石墨環氧複合材料殼體,全長約6.5米, 直徑約1.56米,採用4片燃氣舵加4片空氣舵進行姿態控制,
燃氣舵在垂直飛行段後被拋掉。第一和第二級間採用V型包帶加火工品分離方案。第二級與第一級相似,但發動機膨脹比加大,以改進高空工作性能。發動機全長約5.3米,
直徑
與第一級相同,採用液體噴射推力向量控制方式來實現俯仰和偏航方向的姿態控制,分離方法與第一級相同,為熱分離。第三級使用的是拉斐爾公司研製的AUS?51固體發動機,全長約2.6米,直徑仍為約1.56米,級重約2噸,其中1.9噸為推進劑。
彗星運載火箭的發射場設在內蓋夫沙漠的帕勒馬希姆空軍基地(北緯約31度)。為了防止火箭級掉落到阿拉伯鄰國的領土上,從而引起麻煩,彗星採取了自西向東發射的方案,即向地中海方向發射,把衛星送入逆行軌道。由於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速度要受到損失(約損失530米/秒?)
彗星火箭計畫由以色列航天局負責管理,由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負責製造和使用。1990年,該公司曾和美國的德爾它研究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以競爭美國航宇局商業試驗件搭載衛星(COMET)的發射契約,但未能成功。目前該火箭的第三級AUS?51發動機正由其製造商
拉斐爾公司和美國大西洋研究公司共同對外推銷。
以色列已提出要研製彗星的一種商用改型,稱為耐克斯特(NEXT),準備用它來承擔小型衛星的商業發射業務。它將在彗星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液體雙組元推進劑模組(BPM)作為第四級。該模組使用一台主發動機和幾台三軸控制用的20牛推力器,用於把有效載荷送入圓形軌道。這
種新火箭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機導航。從美國范登堡發射時,它能把約400公斤重的有效載荷送入500公里高的極地軌道,發射費用為1200萬美元。除上面級和整流罩要在發射場上組裝外,該火箭的其餘部分可用大型運輸車整體運輸,發射準備時間僅為一周。
其它
耐克斯特火箭的整流罩使用複合材料,可安放直徑1.2米的衛星, 並可擴大到1.5米。
另外,以色列曾在1990年春稱其正在對一種可多次啟動的液氧/ 液氫上面級的推進系統進行地面試驗,並稱該上面級可在1992年底投入使用。這種上面級可用10天時間把2.1噸重的有效載荷從200公里、28.5度的低地軌道送到靜地軌道。它的真空推力為10千牛,級重5520公斤,推進劑重4800公斤,燃燒時間總計為2100秒,
共工作5次(4次近地點,1次遠地點)。除以航天局1993年5月出版的一本小冊子(仍稱可在1992年底進行發射)外,沒有再見到其它有關該液體轉移模組的報導。
可能是由於與傑里科飛彈有關聯的緣故,彗星運載火箭有很多技術參數沒有對外公布,其中包括各級推力和燃燒時間等基本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