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

彖,tuàn,從

會意。字從彑(jì),從豕。“彑”指“豬頭”。豬頭有長吻部,其中上吻部半包住下吻部。“彑”與“豕”聯合起來表示“半包邊的豬嘴”。本義:包邊、包括。引申義:總括。說明:《易經》的專用術語“彖辭”即指“總括之辭”、“小結”,即小結一卦之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彖
  • 外文名:Hog
  • 拼音:tuàn
  • 五筆86&98:XEU
  • 部首:彑
  • 總筆畫:9
漢字釋義,讀音,部首筆畫,漢字編碼,字形結構,基本字義,常用詞組,英文翻譯,易經描述,古籍解釋,

漢字釋義

讀音

【漢字】彖
【拼音】tuàn ㄊㄨㄢˋ

部首筆畫

部首:彑,部外筆畫:6,總筆畫:9 ; 繁體部首:彐,部外筆畫:6,總筆畫:9

漢字編碼

五筆86&98:XEU
倉頡:VNMO
筆順編號:551353334
四角號碼:2723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F56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彑豕 漢字部件分解:彑豕
筆順編號:551353334
筆順讀寫:折折橫撇折撇撇撇捺

基本字義

1. 《易經》中解釋卦義的文字:~辭(亦稱“卦辭”)。又稱《彖傳》、《彖辭》。分上、下兩部分,為《易傳》中的兩篇。說明《易經》各卦之義,專門解釋卦名、卦象、卦辭。而不涉及爻辭。唐孔穎達依據漢魏以來的注釋,將“彖”訓為“斷”,即判定一卦之義。認為“夫子所作彖辭,統論一卦之義,或說其卦之德,或說其卦之文,或說其卦之名。”分為三類:以卦象象徵萬物釋卦義;以義理、德行釋卦義,以爻象在卦中所處地位釋卦義。認為“天地盈虛、與時訊息”是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普通法則,承認世界處於不斷變化過程之中,認為天地萬物存在對立、統一關係。“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言對立物的吸引導 “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言對立物的排斥;“萬物睽而其事類”,言對立物的統一性。並提出當位、中位、比應、承乘、時中,剛柔往來、順天因人、尚賢養賢等學說。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其形成年代和作者,近人有三說,一是認為出於戰國前期孔門再傳弟子駪臂子弓,(高亨《周易大傳今注》)二是認為出於戰國後期(孟荀之間)儒家後學。(朱伯昆《易學哲學史》)三是認為出於秦漢之際荀子後學。(李鏡池《易傳探源》)
彖
2、即“卦辭”。《周易·繫辭上》:“彖者,言乎象者也。”認為“彖”為“斷”義,卦辭依卦象以論斷吉凶。唐孔穎達琉;“彖謂卦下之辭言,說乎一卦之象也。”明清之際王夫之認為周文王“得即卦象而體之,乃係之彖辭。”此“彖辭”即指“卦辭”。

常用詞組

1. 彖辭tuàncí
[writing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Book of Changes”;commentary on meaning of diagrams in the Classic of Changes] 《易經》中論卦義的文字。也叫“卦辭”

英文翻譯

mouth of a pig; pig-mouth liked

易經描述

易經的“彖辭”
《易·繫辭》彖者,言乎象者也。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 《又》彖者,材也。虞翻曰:八卦以象吿。彖說三才。故言乎象也。三才即天、地、人。(意思是,先觀天文知道上天以及天子的信息,次觀地理知道地方諸侯的信息,再觀人文知道普通人的信息,然後把這三種信息綜合在一起分析、判斷就能決斷事情。)彖言成卦之材,以統卦義也。《周易正義》彖,斷也。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為彖也。 周易卦辭謂之彖。爻辭謂之象。爻即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長短橫道。
彖辭”,就是《易經》六十四中每一卦開頭的卦辭。它與“爻辭”相對而言。例如乾卦,“元亨利貞”就是彖辭或者卦辭;其餘六爻筮辭就是爻辭。爻辭只斷定該爻的吉凶,彖辭則斷定整卦的吉凶。古人把“彖”解釋為“斷”,就是“斷定”(吉凶)的意思。這種斷定是根據整個卦象來進行的,所以《繫辭上》說:“彖者,言乎象者也。”
彖辭是對卦象的吉凶斷定,而《彖傳》則應該是為彖辭作的“傳”,也就是對彖辭的解釋。但實際上它也直接解釋卦義:“統論一卦之義:或說其卦之德,或說其卦之文,或說其卦之名。”試以需卦為例:彖辭為:“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彖傳為:“需,須也(解釋卦名),險在前也(解釋卦象:下坎)。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根據卦象乾下坎上解釋卦德)。‘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解釋彖辭亦即卦文);‘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解釋彖辭)。”但要注意的是,這些解釋未必是彖辭本來的意思。作為筮書的《周易》古經本是吉凶占斷,《彖傳》把它們政治化、倫理化、哲理化了。不僅《彖傳》,整個《易傳》都是如此。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彐字部】彖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6
《唐韻》通貫切《集韻》《韻會》土玩切《正韻》吐玩切,𠀤湍去聲。《說文》豕走也。
《廣韻》易有彖象。《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易·繫辭》彖者,言乎象者也。《注》彖總一卦之義也。《又》彖者,材也。《注》材,才德也。彖言成卦之材,以統卦義也。《周易正義》彖,斷也。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為彖也。
《類篇》賞氏切,音矢。豕屬。
敞尒切,音侈。義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