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刺栲(學名:Castanopsis clarkei King ex Hook. f.),是殼斗科喬木植物,高達20米,樹皮灰黑色。小枝密被黃棕色絨毛,以後漸脫落。產雲南南部、西藏東南部(墨脫)。生於海拔500-800米山地常綠闊葉林中。不丹、錫金及緬甸東北部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20米,胸徑30-50厘米,芽鱗被稍長的伏毛,當年生新枝及花序軸均密被柔毛,嫩枝暗紫褐色,有縱溝棱,二年生枝及果序軸散生皮孔。
葉厚紙質或近革質,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0-20厘米,寬5-9厘米,頂部短尖,基部急尖,一側略短且稍傾斜,葉緣自下部起有鋸齒狀銳齒,葉面的中脈兩側葉肉部分微凹陷,中脈在葉背甚凸起,側脈每邊14-20條,直達齒端,支脈甚明顯,彼此近於平行,葉面中脈被微柔毛,葉背被甚短而早期脫落的微柔毛及細片狀蠟鱗;葉柄長15-30毫米,稀較短。
雄花序通常為圓錐花序;雌花序長達20厘米;果序軸橫切面徑4-5毫米。
殼斗近圓球形,連刺直徑35-40毫米,刺密生,全遮蔽殼斗外壁,刺的橫切面具3或4角棱,彼此分離或僅在基部合生成刺束,長10-15毫米,幾無毛,每殼斗有1堅果,堅果寬圓錐形,頂端錐尖,高與寬約14-16毫米,果臍位於堅果下部。花期3-5月,果期次年10-12月成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800米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物種區別
本種與印度錐很近緣,其區別是:本種的葉片質地較厚,葉柄較長,殼斗的刺較粗厚,橫切面為3或4角棱形而非渾圓,又葉背沿中及側脈無短柔毛或毛甚早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