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彈道觀測信息傳遞建立的通信聯絡。戰略飛彈部隊通信的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彈道觀測通信
- 外文名:observation communication of missile trajectory
為保障彈道觀測信息傳遞建立的通信聯絡。戰略飛彈部隊通信的一種。
為保障彈道觀測信息傳遞建立的通信聯絡。戰略飛彈部隊通信的一種。基本任務是保障設在飛彈飛行各區域(首區、航區和末區)測控站之間觀測信息的傳遞。重點是保障彈道觀測站、台、哨與彈道觀測中心的觀測信息、遙測信息和電視圖像信息的傳...
數據傳輸是測控通信網的主要業務,主要內容是:①將測控站獲得的測量信息、接收到的遙測和其他信息送到航天控制中心;②將航天控制中心計算的彈道(或軌道)數據和太空飛行器設備工作性能的數據送到各級指揮控制中心的顯示設備和記錄設備;③向測控設備傳送經計算機處理的引導數據;④將航天控制中心發出的控制太空飛行器軌道、姿態和...
預警衛星。隨著戰略核武器的發展,出現了一種預警衛星。這種衛星是設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一個忠於職守的哨兵。裝在預警衛星上的無線電雷達和紅外探測器日夜監視著敵方洲際彈道飛彈和核潛艇,一旦敵方飛彈起飛,預警衛星在一分半鐘之內就能發現,並且通知地面指揮中心,以便採取相應的應戰措施。測地衛星 人類雖然祖祖輩輩...
但美韓等國認為朝鮮發射的是“大浦洞”1型洲際彈道飛彈。 當時的發射是第一級和第二級助推火箭正常運行,但第三級火箭墜毀。第一級和第二級火箭分別在距發射地點250公里和1646公里的地方墜落。由於朝鮮當時還沒有掌握髮射所需的固體燃料技術,導致那次發射失敗,但當時的美國柯林頓政府由此與朝鮮政府進行接觸,並展開...
彈道測量設備主要有電影經緯儀、彈道照相機、雷射測距設備和雷射雷達、條帶式畫幅攝影機。其中電影經緯儀使用最為普遍,多用於測量軌道參數。彈道照相機用於靶場測量設備的鑑定。姿態和事件記錄設備包括跟蹤望遠鏡和各類高速攝影機,用於觀測火箭發動機的噴焰等。光譜和輻射測量設備有望遠鏡攝譜儀、光譜輻射計和紅外測量設備等...
④ 計算系統:用於彈道、軌道和姿態的確定和實時控制中的計算。 ⑤ 時間統一系統:為整個測控系統提供標準時刻和時標。 ⑥ 顯示記錄系統:顯示太空飛行器遙測、彈道、軌道和其他參數及其變化情況,必要時予以列印記錄。 ⑦ 通信、數據傳輸系統:作為各種電子設備和通信網路的中間設備,溝通各個系統之間的信息,以實現指揮調度。
衛星氣象觀測 按照軍事上的需要,用衛星觀測獲得氣象資料和預報天氣形勢。軍事氣象衛星可蒐集全球的或特定地區上空的氣象信息,為各軍種、兵種和戰區提供氣象資料,包括彈道飛彈飛行沿線的氣象情況。衛星導航 利用衛星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間用戶進行導航定位。衛星導航能做到高精度、全天候、覆蓋全球。衛星導航技術已經廣泛...
通信系統把各指揮中心、預警系統、作戰部隊以及情報部門等有機聯繫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在美國戰略C4ISR系統中,有通用和專用的40多個通信系統,這些通信系統構成縱橫交錯的網路,就象人體內的神經一樣,將大腦的各種指令傳給肢體,同時又將反饋信息有效地傳給大腦。飛彈預警系統 潛射彈道飛彈預警系統由預警衛星和陸基...
此時,衛星上的處理系統將預測出最終的飛彈彈道以及彈頭的落點。低軌衛星星座能夠幾顆衛星合作實現對飛彈發射的立體觀測,而且衛星之間可相互通信。一旦飛彈飛出一顆衛星的視線,該衛星能通過衛星之間的通信鏈路將收集的飛彈信息傳給其它衛星。作戰運用 1991年的海灣戰爭,各類軍事衛星再次大顯神通。可以監聽坦克電台的電子...
其任務是在航天控制中心的指揮下跟蹤測量太空飛行器的運行軌跡,接收遙測信息,傳送遙控指令,與航天員通信以及營救返回濺落在海上的航天員;還可用來跟蹤測量試驗彈道飛彈的飛行軌跡,接收彈頭遙測信息,測量彈頭海上落點坐標,打撈數據艙等。 航天測量船可按需要建成設備完善、功能較全的綜合測量船和設備較少、功能單一的...
光纖通信已成為通信系統的發展重點。機載、星載的雷射通信系統和對潛艇的雷射通信系統也在研究發展中。④強雷射技術。用高功率雷射器製成的戰術雷射武器,可使人眼致盲和使光電探測器失效。利用高能雷射束可能摧毀飛機、飛彈、衛星等軍事目標。用於致盲、防空等的戰術雷射武器,已接近實用階段。用於反衛星、反洲際彈道...
火力控制系統通常由以下3部分組成:(1)搜尋和跟蹤系統;(2)火控計算系統;(3)武器瞄準系統。每個功能系統又包括若干功能單元。這些功能單元分別是:搜尋單元;跟蹤單元;彈道數據單元;預測單元;彈道修正單元;導航單元;補償單元;瞄準單元;指揮、控制和通信單元;數據傳輸單元;引信裝定單元。以上11個功能單元並不是每...
1980年5月在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遠程彈道式飛彈的飛行試驗中,作為首區總指揮,協助領導和指揮了這一重大的飛行試驗任務。組織研製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保證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獲得成功。領導組織了氫氧發動機、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和整個通信衛星工程的研製試驗;領導組織了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把亞洲一號通信衛星...
衛星重量為900kg,位於赤道上空的定點軌道上,利用大的紅外望遠鏡探測飛彈發射發出的紅外信號,通過分析這些信號的強度以及與地球冷背景的差別,判別出飛彈的型號,並把這些信號送到地面的彈道飛彈預警系統,計算出飛彈的落點。在海灣戰爭中,美軍至少將兩顆DSP 衛星轉到戰區上空,用於監視伊拉克飛毛腿戰術飛彈的發射。衛星...
俄聯邦總統駐“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維克托·伊沙耶夫負責監造東方航天發射場。東方航天發射場是由原先的彈道飛彈發射基地改造而成的。從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這裡一直駐紮著一支彈道飛彈部隊,他們處於經常性戰備值班狀態,列裝的是PC-10彈道飛彈。飛彈基地的所有設施(包括倉儲設施、樓房、技術設備等等)還歸俄國防...
在發射前,業餘天文學家網就計算出了大力神4火箭的飛行彈道。在發射後幾天之內,澳大利亞的業餘愛好者就捕獲了衛星並推出了其軌道要素。在北半球,隨著觀測條件的改善,瑞典的業餘愛好者鎖定衛星並進一步確定了其蹤跡。這是第一顆由業餘愛好者從發射後進行連續跟蹤的極軌衛星。隨著網際網路的日益普及,只要簡單地下載...
光學跟蹤系統在靶場測量中採用前方交會測量法。在一條精密測量基線的兩端各布置一個光學測量站,同時測量飛行器的方位角α和俯仰角γ,得到兩條方向線,再根據已知兩測量站間的距離L,即可由球面三角函式關係求出飛行器質心位置的坐標。電影經緯儀和彈道照相機就是用這種方法進行測量的。綜合定向測量法 加裝雷射測距器...
核爆炸探測是判明核爆炸的發生,並獲取其 爆炸的性質、時間、位置、當量和爆炸方式等信息,對核爆炸的直接和間接效應所進行的探測。隨著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展,使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處於核武器的襲擊範圍之內。為了及早發現遭受核襲擊的危險性,不少國家都設有早期預警系統,在預警系統中即設有探測核爆炸的裝置。概念 ...
美國陸軍在布勞恩的幫助下於1945年成功發射了V-2火箭,1949年開始研究“紅石”彈道飛彈,1954年制訂人造衛星計畫,1958年2月1日“丘比特”C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為發射多種太空飛行器的需要,先後研製成功“先鋒”號、“丘諾”號、“紅石”號、“偵察兵”號、“大力神”號和“土星”號等運載火箭。法國...
首區測控站,主要負責彈道主動段的測控;航區各測控站,主要負責彈道中段的測量;末區測控站,除負責彈道再入段和彈道終點測量外,還可配置針對目標特性的測量設備,進行突防、反突防等研究試驗。各測控站的主要設備有:①光學觀測設備(包括電影經緯儀、跟蹤望遠鏡、雷射電視經緯儀等)和無線電測量設備(包括脈衝和...
如發現編目表以外的目標,則須進行詳細觀測和識別,以便採取對策。衛星預警指揮系統一方面利用彈道飛彈預警指揮系統中的超遠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對空間目標進行探測,另一方面還須在陸地和艦船上建立專用的雷達、光學和輻射探測站,實現對全球外層空間目標的探測和跟蹤,測得的數據傳送到指揮控制中心進行處理。隨著各種威脅目標...
天基紅外系統通過兩顆觀測星對目標的監視確定目標的軌跡方向、飛行速度以及飛行高度。據公開資料報導,天基紅外系統的測量精度小於1 km。為使地球背景的亮度最小化,人們可能採用了2.7um和4.3um兩個大氣吸收帶內的譜段作為紅外探測譜段。主要任務 天基紅外系統的主要任務是為美軍提供全球範圍內的戰略和戰術彈道飛彈...
為了防備對方戰略進攻,美、蘇兩國都部署了彈道飛彈預警系統。採用航天遙感技術可探測來襲戰略彈道飛彈(見戰略飛彈)。當飛彈發射時,發動機噴焰的溫度高達3000℃以上,輻射出很強的紅外線。運行在地球靜止軌道或周期約12小時的大橢圓軌道上的預警衛星,藉助高靈敏度紅外探測器和高解析度電視攝像機,能探測到飛彈主動段...
MGM-140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是美軍用以攻擊敵方縱深裝甲集群、機場、飛彈發射場、機動部隊等目標的一種短程單級固體戰術彈道飛彈,其代號為MGM-140(ATACMS)。陸軍戰術飛彈系統由4部分組成:M270發射架、發射箱與飛彈發射組合、彈藥補給車與拖車以及指揮、控制與通訊系統。陸軍戰術飛彈系統打擊目標的靈活性已大大提高,...
4月29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說,如果聯合國安理會不就侵犯朝鮮自主權的行動“賠禮道歉”,朝鮮將進一步採取自衛措施,再次進行核試驗和試射洲際彈道飛彈。 美國警告朝鮮不要再進行彈道飛彈及核試驗 5月8日,朝鮮外務省發言人說,由於美國政府“絲毫沒有改變”敵視朝鮮的政策,朝鮮將按照業已表明的立場,進一步加強核...
航天方面,1960年中國自己製造的彈道飛彈發射成功,開始了中國航天的新時代。1965年11月DF1中近程彈道飛彈研製成功,1966年12月我國自行研製的DF2中飛彈試飛成功,1970年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4月“長征1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到80年代中期已初步形成系列化。 經過40年的努力,相繼研製成功多種運載火箭...
1962年,無線電公司參照“磨石山”雷達的主要技術指標研製出AN/FPS-49單脈衝遠程精密跟蹤雷達,用它對金星的表面進行了研究,探索了宇宙通信的可能性。AN/FPS-49雷達是美國彈道飛彈預警系統(BMEWS)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64年,對FPS-49雷達進行了改進,於1966年研製成AN/FPS-92單脈衝遠程精密跟蹤雷達,補充進BMEWS的...
多數潛艇被認為是一種戰略武器(尤其是中大型的彈道飛彈潛艇與巡航飛彈潛艇),在裁軍或擴軍談判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發潛艇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業能力,目前只有少數國家能夠自行設計和生產軍用級潛艇。聲納 主條目:聲納 由於電磁波在水中衰減的速率非常的高,無法做為偵測的訊號來源,以聲響訊號探測水面下的人造物體...
1980年洲際飛彈試驗護航,是1980年5月中國海軍護航編隊成功執行了東風5洲際飛彈的發射試驗測量,打撈回收和護航任務。此次由18 艘艦船進行的遠航是新中國海軍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遠洋軍事行動,不僅標誌著中國地地戰略飛彈技術達到了新的水平,也意味著中國海軍從此將逐漸走向遠海。歷史背景 洲際彈道飛彈是核大國手中最為...
第二類:主要任務不是用於空間偵察監視,但可以用來擔負空間偵察監視任務的探測器,在不執行其主要任務時, 可以用來提供空間監視數據,稱為“兼用空間探測器”。兼用探測器在不執行上要任務時用於對空間目標探測。如彈道飛彈預警雷達,平時也用於空間日標監視。典型裝備有“鋪路爪”雷達等。二、空間目標監視光電系統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