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塗魚(彈塗)

彈塗魚

彈塗一般指本詞條

彈塗魚(學名: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是蝦虎魚科、彈塗魚屬的一種魚類。體長形,側扁,背緣平直;腹緣略凸;頭稍大,亦側扁;吻短,前端近截形;眼位於頭側上緣;前鼻孔小,短管狀,後鼻孔位於眼前方;口前位,很低,微斜;舌圓形;唇發達;無須;鰓孔側位;鰓膜連鰓峽;鰓峽寬;鰓耙小突起狀;肛門位於臀鰭稍前方;眼後頭體均有小圓鱗;無側線;背側褐色,微綠,向下色漸淡;鰭灰黃色,後背鰭有2條藍黑色縱帶紋,背鰭上緣白色,腹鰭基部與尾鰭中部色較暗,臀鰭有時有一灰黑色縱紋。

彈塗魚為暖溫性近岸小型魚類,喜棲息於河口、港灣、紅樹林區之鹹淡水域及沿岸的淺水區及在底質為淤泥、泥沙的灘涂處活動,亦進入淡水。穴居性。常依靠發達的胸肌柄匍匐或跳躍於灘涂上,退潮時在灘涂上覓食。主食浮遊動物、昆蟲及其他無脊推動物。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從越南向北至朝鮮和日本南部。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彈塗魚
  • 拉丁學名: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魚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蝦虎魚亞目 
  • :蝦虎魚科 
  • 亞科:背眼蝦虎魚亞科 
  • 彈塗魚屬
  • 亞屬:彈塗魚亞屬
  • :彈塗魚
  • 亞種:0 
  • 命名者及年代:Osbeck,1757
  • 同義學名:Cyprinus cantonensis
  • 外文名:Shuttles hoppfish、mudskipper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養殖技術,前期工作,苗种放養,養殖管理,收捕運輸,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背鰭ⅩⅡ-ⅩⅢ,1-12~13,背緣圓凸且第1棘最長;臀鰭1-10~11;胸鰭14~15;腹鰭1-5;尾鰭Ⅵ-12-Ⅵ。縱行鱗75~85。鰓3+6(~8)。椎骨11+15。
體長39.6~83毫米。體長形,側扁,背緣平直。腹緣略凸;體長為體高5.1~5.6倍,為頭長3.5~4.1倍。頭稍大,亦側扁;頭長為吻長3.1~4.4倍,為眼徑4.2~5.9倍。吻短,前端近截形。眼位於頭側上緣,很突出,似有柄,能活動。眼間隔很小。前鼻孔小,短管狀,垂於上唇;後鼻孔位於眼前方。口前位,很低,微斜。上、下頜長度相等,後端達眼中部下方。兩頜齒1行,尖形,直立。無大犬牙。舌圓形。唇發達,分中央及兩側3部分。無須。鰓孔側位,下端達胸鰭基下端前方,不達頭腹側。鰓膜連鰓峽。鰓峽寬。鰓耙小突起狀。肛門位於臀鰭稍前方。
眼後頭體均有小圓鱗。無側線。兩背鰭略分離。前背始於胸鰭基後上方,背緣斜形,微圓凸第1鰭棘最長,頭長為其長的1.2~2.1倍。後背鰭約始於肛門後緣上方,背緣近似平直、頭長為最長背鰭條長1.6~2.6倍。臀鰭似後背鰭面較窄短,頭長為最長鰭條長2.7~3.9倍。鰭圓矛狀;側中位鰭基肉柄狀,能在陸地用以爬行和跳行;頭長為胸鰭長1~1.1倍。腹鰭胸位,合為圓盤狀,後緣有深凹刻,頭長為腹鰭長1.9~2.2倍。左、右腹鰭基部癒合且癒合膜發達。尾鰭圓矛狀。
背側褐色,微綠,向下色漸淡;背面及側上方有小黑點。鰭灰黃色;後背鰭有2條藍黑色縱帶紋,背鰭上緣白色;腹鰭基部與尾鰭中部色較暗;臀鰭有時有一灰黑色縱紋。

棲息環境

彈塗魚喜棲息於河口、港灣、紅樹林區之鹹淡水域及沿岸的淺水區及在底質為淤泥、泥沙的灘涂處,亦進入淡水;也棲息於沿海島嶼、港灣潮間帶及低潮區水域。彈塗魚適宜水溫為24~30℃,適宜海水比重為1.01~1.02。

生活習性

彈塗魚為暖水性近岸小型底層魚類。彈塗魚具有挖鑽孔道而棲息的習性,其孔口至少有兩個,一處為正孔口,是出入的主通道;另一處為後孔口,是出入的支通道。孔道為“丫”型,也可做產卵室。冬季水溫14℃以下時躲藏於洞穴越冬。有太陽的好天氣,即使是冬季也會出來攝食活動。當水溫低於10℃以下時,會深居於底穴洞中,休眠保暖過冬。
大部分魚類如果離開了水就會缺氧窒息而死。然而,彈塗魚除了用鰓呼吸外,還可以憑藉皮膚和口腔黏膜的呼吸作用來攝取空氣中的氧氣。彈塗魚主要以底棲硅藻為食,常看到其在退潮時的淺灘與排水渠道的底部或兩側攝食底棲硅藻的情況。當魚體被太陽曬乾時即爬入水溜中,然後再游出水溜繼續攝食底棲硅藻。
彈塗魚能在陸地上運動,這都要歸功於它發達的胸鰭。胸鰭肌柄能前後自如運動,起著爬行動物前肢的作用。在地上活動時,彈塗魚先用胸鰭踏在地上,再把身體拖向前去,步調重複很快。當胸鰭向前運動時,腹鰭起著支撐身體的作用。在樹上時,腹鰭就像吸盤,幫助身體附著樹上。

分布範圍

彈塗魚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從越南向北至朝鮮和日本南部;在中國分布於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海域。
彈塗魚分布圖彈塗魚分布圖

繁殖方式

雌彈塗魚的產卵期為每年5~8月,這時雄彈塗魚就會向雌彈塗魚表演舞蹈以表達自己的愛情。它們鼓起鰓,弓起背,支起尾鰭,扭動身軀。當雌彈塗魚被其魅力傾倒,向其靠近時,雄魚會繼續用表演的方式引其入自己的洞穴。彈塗魚的受精卵被精心嵌在孵卵室泥壁上,受精卵要待上一星期後才發育成幼魚。

養殖技術

前期工作

  • 池塘準備
池塘面積每個養殖池一般2~20畝為宜,一般以2~8畝為主。可以利用低產曬鹽塘或海水池塘改造,也可高塗蓄水養殖。
池堤與底質池底平坦,以便施肥、曬底培養底棲硅藻。每個池設進、排水閘門各1座,池底須略向閘門傾斜,並在中央設一寬2米連線閘門的深溝以利於排水。底質以較軟的粘性土為宜,松壤土次之。池堤應高些,加一道圍網或其它防逃設施以防其逃逸及有害動物的侵入。
  • 施足基肥
彈塗魚主要以底棲硅藻為食,其次是藍綠藻,不直接攝食米糠、豆餅、花生與魚漿飼料,無互相線食現象,唯有藻類豐富才能供其生長。在放養前須做好清塘曬底、消毒、清除敵害、施足基肥培植基礎餌料等。有機物較多的老魚蝦池,施基肥量宜少,曝曬至龜裂後投放米糠,注水5~10厘米即可放養。新建的魚塘每畝施經堆放發酵消毒過的雞、豬糞或米糠約45公斤,進鹹淡水15厘米,培養底棲硅藻。

苗种放養

天然捕撈或購入的魚苗,可直接放入養成池,體長一般達5~10厘米為生長快速階段,其後生長較慢。放養時間一般為6~8月份,彈塗魚不易捕捉,放養後較難分養。所以以短時間內將種苗放足為佳。畝放養量一般在3000~4000尾。

養殖管理

  • 施肥
由於放養初期幼苗鑽洞不深,為防止水溫變化度過大。因此,在放養初期水深度保持15厘米左右,藻類繁殖較好,彈塗魚餌料充足,此時其孔道挖得較淺約40天后個體長至5厘米以上時開始挖掘深的孔道。這時如果底棲硅藻消失和減少,可選擇晴天,排掉池水,僅在溝中留些積水,曬底3~5天,當池底較堅硬,曬龜裂後即可施肥、撒些米糖等,施肥量依底棲硅藻多寡而增減,普通米糠每畝用量20公斤左右,要撒播均勻,在排水後池底還軟濕時撒播效果較好,使米糠與灘涂表面層潤濕結合然後曬至龜裂時,開始注入海水約3~10厘米。過幾天,附著性硅藻會繼續繁殖。在施糞肥或施液態肥時,不要使多量的液態糞肥直接流入孔道內而殺死彈塗魚。糞肥可直接潑於龜裂的底泥表面層,也可在進水時一起混合沖淡後注入,這樣不會刺激棲息於孔道內的彈塗魚。
  • 保溫
冬季為提高養殖池水溫,天晴風靜浪平時須排水曬池,遇陰天寒潮侵襲時則注水要多些,保持一定的水量,當水溫降至14℃以下時,彈塗魚已穴居,較少出來索食。要嚴防彈塗魚受凍、導致意外死亡。
保溫冬季為提高養殖池水溫,天晴風靜浪平時須排水曬池,遇陰天寒潮侵襲時則注水要多些,保持一定的水量,當水溫降至14℃以下時,彈塗魚已穴居,較少出來索食。要嚴防彈塗魚受凍,導致意外死亡。
  • 除害
①魚害:海鰻、沙鰻等會捕食放養不久的幼苗,致使其存活率降低,故在曬底灘時必須把它消滅掉。在每次進水時要防止有害生物進入養殖池;②鳥害:一般採用驅趕,驚嚇;③蟹害有些小型蟹類不但會與之爭餌,而且會喜食彈塗魚。彈塗魚有時誤入蟹洞而被捕殺,而小型蟹類也會侵入彈塗魚穴捕殺彈塗魚為食,池周圍以塑膠板密封以防蟹類進入。池中的蟹類在排乾曬池時用高濃度的殺蟹劑灌入蟹洞中並密封其洞口,或晚上用燈光誘捕;④其它海螺、多毛類等雖然不直接危害彈塗魚,但它能大量攝食底棲藻類,與彈塗魚爭食,也要設法驅除。多毛類等可用藥物全池潑灑驅除。

收捕運輸

收捕彈塗魚規格達20克/尾時即可上市出售。捕撈彈塗魚的方法有兩種:①籠捕法排乾池水,僅中央水溝留水,然後尋找進口和出口。前進口有進出痕跡,後出口無此痕跡。以泥土塞住後出口,前進口用魚籠口插上,並做好記號,彈塗魚只能由未封的前進口出來入魚籠中。約半小時收穫一次,再換新口;②吊網法此法除冬季無法採用外,其它季節均可採用。利用彈塗魚的溯水習性,先將池水排至幾厘米或全乾涸,然後設定吊網於注水口,利用漲潮時注水,其潮水集群於吊網內時,拉動網繩吊起而捕獲。
彈塗魚運輸簡單,只要保持合適溫度,加少量成淡水,即可長途運輸。

主要價值

彈塗魚是小型食用魚類,肉味鮮美、食物鏈短、養殖成本低、投資成本低、魚病少、易於養成、活魚耐長途運輸、營養豐富,為中國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各地民眾廣泛認為的食用佳品,需求量較大。還可作為雞鴨家禽的飼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