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地震發生的深部介質和構造環境與動力過程》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滕吉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強烈地震發生的深部介質和構造環境與動力過程
- 作者:滕吉文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03月
- ISBN:9787030398055
《強烈地震發生的深部介質和構造環境與動力過程》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滕吉文。
《強烈地震發生的深部介質和構造環境與動力過程》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滕吉文。內容簡介本書針對歷史上和近代發生在我國境內的破壞性地震,對國內外幾個大地震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且不斷地探索地震“孕育”發生和發展...
《川滇地區強震孕育的深部動力環境研究》是由馬宏生、張國民等人編寫的,全書共分8個章節,主要對川滇地區地殼和上地幔的結構特徵、物性條件和動力作用特點作了探討和研究,具體內容包括川滇地區三維P波速度結構反演與構造分析、川滇及...
從發震至10月31日,據儀器記錄共發生餘震123次,最大餘震為3.2級。根據主震與餘震的關係及衰減特點,發震斷層和震源區構造環境,以及對比以往地震序列,經綜合分析判斷,確定該次地震屬主震餘震型。此次地震發生後當地短期內不會發生更...
③用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及岩石力學實驗等方法綜合研究震源區深部介質性狀,震源位錯的力學特性,估算溫度、壓力等參數,查明其深部構造物理環境。④研究大地震的孕育與發生同一些具體構造形式之間的關係。例如,不同方向構造帶的複合,共軛...
地震發生時產生的波動以彈性波的形式從震源向四面八方傳播。由於地球內部物質不均一,地震波的傳播途徑是一條很複雜的曲線,其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物質的密度和彈性有關,一般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震波種類 地震發生時,震源區的介質發生...
但是,由於人類至今對地震的震源環境所知不多,對地震前兆異常的機制不十分清楚,尚未建立依據充分、令人信服的地震成因理論或模型,從而也就不能建立有效的監測方法。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陳運泰對此指出,對於地震的發生及其預測,...
③用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及岩石力學實驗等方法綜合研究震源區深部介質性狀,震源位錯的力學特性,估算溫度、壓力等參數,查明其深部構造物理環境。④研究大地震的孕育與發生同一些具體構造形式之間的關係。例如,不同方向構造帶的複合,共軛...
板塊構造與地震帶 堅硬岩石圈下的上地幔物質由於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環境處於塑性流動狀態,稱為軟流圈。軟流圈中的各處溫度也不盡相同,如同沸水一般,流體不斷的處於熱對流中,在大洋中脊(海嶺)處岩石圈下方的軟流圈兩側流向相反,...
因此,加快地震科學技術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提升防震減災工作中各個環節的科技含量,是提高我國防震減災能力的迫切需求。地震科學技術不僅是防震減災工作的支撐,也是開展地球系統科學研究、解決資源和環境等問題的重要基礎,在為國家經濟建設、...
通過野外資料分析與物理實驗,研究邊界帶物理力學性質、變形機制以及滑動本構關係,建立物理模型研究運動學和動力學特徵,分析強震構造環境與動力過程。(五)防震減災關鍵技術突破。 地震觀測新感測器、地震預警緊急處置和生命探測救助設備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