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淵明

強淵明,字隱季,杭州錢塘人。父至,以文學受知韓琦,終祠部郎中。淵明進士第,調海州司法參軍,歷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確山縣,通判保定軍。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國子司業。與兄浚明及葉夢得蔡京為死交,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遂濟成黨禍。淵明以故亟遷秘書少監、中書舍人、大司成、翰林學士。大觀三年,京罷相,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徙鄭、越二州。召為禮部尚書,復拜學士,進承旨。翰林廣直廬,帝書“摛文堂”榜賜之。兼太子賓客。以疾,改延康殿學士、提舉醴泉觀兼侍讀、監修國史。卒,贈金紫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謚曰文憲。

基本介紹

  • 本名:強淵明
  • 別稱:隱季
  • 字號:隱季
  • 所處時代:北宋
  • 出生地:杭州錢塘
  • 出生時間:1120
個人簡介,真實的強淵明,史籍記載,強淵明生、卒日期,一步一個腳印的官職升遷,強浚明、強淵明、葉夢得與蔡京,強淵明與蘇軾,

個人簡介

個人歷程
強淵明,字隱季,杭州錢塘人。父至,以文學受知韓琦,終祠部郎中。淵明進士第,調海州司法參軍,歷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確山縣,通判保定軍。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國子司業。與兄浚明及葉夢得蔡京為死交,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遂濟成黨禍。淵明以故亟遷秘書少監、中書舍人、大司成、翰林學士。
大觀捆巴踏三年,京罷相,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徙鄭、越二州。召為禮部尚書,復拜學士,進承旨。翰林廣直廬,帝書“摛文堂”榜賜之。兼太子賓客。以疾,改延康殿學士、提舉醴泉觀兼侍讀、監修國史。卒,贈金紫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謚曰文憲。

真實的強淵明

史籍記載

1.(元)丞相脫脫,阿魯圖等撰《宋史.強淵明傳》:強淵明字隱季,杭州錢塘人。父至,以文學受知韓琦,終祠部郎中。淵明進士第,調海州司法參軍,歷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確山縣,通判保定軍。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國子司業。與兄浚明及葉夢得締蔡京為 死交,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遂濟成黨禍。淵明以故亟遷秘書少監,中書舍人,大司成,翰林學士。
大觀三年,京罷相,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徙鄭.越二州。召為禮部尚書,復拜學士,進承旨,翰林廣直廬,帝書“攡文堂”榜賜之,兼太子賓客。以疾,改 延康殿學士,提舉醴泉觀兼侍讀,兼修國史。卒,贈金紫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謚曰文憲。浚明早死。
2.《宋史記事本末》:哲宗元符三年春正月,帝崩,太后乃召端王入,即位於柩前。十月,以韓宗彥,曾布 為尚書左,右僕射,中書侍郎。韓宗彥乃韓琦之子,因與曾布左,遂於崇寧元年罷相,改相蔡京。時元祐,元符末群賢貶竄死徙者略盡,蔡京猶未愜意,九月,乃與其客強浚明,葉夢得,籍司馬光等凡百二十人,等其罪狀,謂之奸黨,請御書刻石於端禮門。
3.《宋史.徽宗本紀》:崇寧元年秋七月,以蔡京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焚元祐法。詔於都省置講議司。八月,詔司馬光等二十一人子弟勿得官京師。九月,詔中書籍元符三年 臣僚章疏姓名為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邪下三等。除韓宗彥,曾布官。籍元祐及元符末宰相文彥博等,侍從蘇軾等,余官秦觀等,內臣張士坑燥膠求良等,武 臣王獻可等凡百二十人,御書刻石端禮門。以…范柔中以下五百餘人為邪等,降責陵察鑽有差。
4.《宋史.蔡京傳》:京於崇寧元年徙大名府,韓宗彥與曾布交惡,謀引京自助,復用為學士承旨。徽宗有意修熙,豐政事,起居舍人鄧洵武黨京,撰《愛莫助之圖》以獻,徽宗遂決意用京。…時元祐群臣貶竄死徙略盡,京猶未愜意,命等其罪狀,首以司馬光,目為奸黨,刻石文德殿門,又自書為大碑,遍班郡國。...京陰托“紹述”之柄,箝制天子,設講義司,自為提舉,以其黨吳居厚,王漢之十餘人為僚屬,大政設施,皆由是出。
5.為便於讀者閱讀,特附錄北宋部分皇帝年號於下:
英宗 治平(炒炒盛4) 甲辰 公元1064年
神宗雄牛微員 熙寧(10) 戊申 公元1068年
元豐(姜茅籃8) 戊午 公元1078年
哲宗 元祐(9) 丙寅 公元1086年
紹聖(5) 甲戍 公元1094年
元符(3) 戊寅 公元1098年
徽宗 建中靖國(1)辛巳 公元1101年
崇寧(5) 壬午 公元1102年
大觀(4) 丁亥 公元1107年
政和(8) 辛卯 公元1111年
重和(2) 戊戍 公元1118年
宣和(7) 己亥 公元1119年

強淵明生、卒日期

強淵明之生,卒日期,《宋史》及江南強氏諸譜均不見記載。據江蘇溧陽《五雲堂》譜恥市:強至五子,獻明行三十,陟明行三一,浚明行三六,淵明行三七,偉明行三八。強至生於宋真宗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卒於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 按《宋史》:官員年滿七十須致仕,可視情況是否仍領本職。《強淵明傳》及他書中未提到強淵明致仕,是其卒年未過七十歲。宋人王明清之《揮麈後錄》:徽宗時,禮制局鑄景靈玉陽神應鐘,強淵明作《景鐘頌》:“宣和元年八月丁丑,皇帝召大晟作景鐘。是月二十五日,鐘成,皇帝以身為度,以度起律,以律審聲,以聲制鐘,以鐘出樂,而樂宗焉。於以祀天地,享鬼神,朝萬國,罔不用乂。在廷之臣,再拜稽首。上頌曰:明明天子,以身為度。有景鐘者,眾樂所怙。於昭於天,乃眷斯顧。揚於大庭,罔不時序。億萬斯年,受天之祜。”說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八月,強淵明仍健在。綜合上述資料推測,強淵明大約生於公元1051年,卒於公元1120年。

一步一個腳印的官職升遷

據《宋史.強淵明傳》及《職官志》,強淵明歷任職官、贈官之職掌及品秩如下:
海州司法參軍(從九品,宋制:凡入官,進士入望州判,司,次畿簿、尉)。
歷濟、杭二州教授(諸州、軍、監立學,置教授,以經術行義訓導諸生,掌其課試之事,而糾正不如規者)
知蔡州確山縣(從八品)。
通判保定軍(從八品,各州、軍長官之公事,並須長吏、通判簽議連書方許行下)。
入為太府丞(正八品,京秩,北宋入選京官之制:判、司、簿須經七考,合格方除衛、尉、寺丞)。
軍器少監(從六品,軍器監副職,掌監督繕治兵器什物,以給軍國之用)。
國子司業(正六品,國子監副職,掌國子、太學、武學、律學、國小之政)。
秘書少監(從五品,掌古今經籍圖書,國史實錄,天文歷數之事)。
中書舍人(正四品,設四人,舊為六人,掌行命令為制詞,分治六房,隨房當制,事有失當及除授非人, 則論奏封還詞頭)。
大司成(唐代,國子監祭酒又稱大司成,祭酒為國子監正職,從四品,但宋元豐以後班制,大司成排班在國子祭酒之上,則大司成仍應為正四品)。
翰林學士(正三品,學士之職,資望極峻,無吏守,無職掌,清貴顯要,能入者均為文學之士)。
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蔡京罷相後:
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從三品,龍圖閣學士為館閣學士中最尊貴者,高者備皇帝顧問,其次與之論議,典校讎,選擇尤精,得之為榮)。
徙鄭、越二州(從三品,大觀元年十二月,以江寧、杭、越等十州並為帥府)。
召為禮部尚書(從二品,掌禮樂、祭祀、朝會、宴饗、學校、貢舉之政令。據《越州府志》,強淵明大觀三年知越州。召為禮部尚書的時間,大概在大觀三年底或大觀四年初)。
復拜學士,進承旨,翰林廣直廬(承旨不常設,以翰林學士久次者為之)。
兼太子賓客(從三品,東宮屬官,皆以現執政為之)。
以疾,改延康殿學士(正三品,延康殿原為端明殿,政和四年八月,改端明殿學士為延康殿學士,以前任或現任執政為之)。
提舉醴泉觀兼侍讀(宮觀使一般為優待老年高官而設,基本無事而仍領高官俸,京觀以前任或現宰執充任,次充提舉,充宮觀兼侍讀則由宰相為之)。
監修國史(均為宰相充任)
卒,贈金紫光祿大夫(正二品),資政殿學士(正三品,一般由罷任宰相充任,一時以為殊寵)。

強浚明、強淵明、葉夢得與蔡京

強浚明,強至第三子,熙寧間進士。江蘇無錫《仁山堂》、無錫《五雲堂》譜載:先為承議郎,行少府監丞(正八品,少府監監掌百工伎巧之政令,少監為貳,丞參領之),後自尚書郎(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從六品)奉使吳中,愛梁溪山水之秀,遂徙居錫邑之五牧。(元)脫脫《宋史》說:浚明早死。
葉夢得,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 進士,《宋史·葉夢得傳》:嗜學早成,多識前言往行,談論娓娓不窮。…調丹徒尉。徽宗朝,自婺州教授召為議禮武選編修官。用蔡京薦,召對,言:“自古帝王為治,…必自先治其心始,若不先治其心,…則…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嘗不顛倒易位,而況求其功乎?”上異其言,特遷祠部郎官。大觀初,京再入相,向所立法度已罷者復施行,夢得言:“夫事不過可不可二者而已,以為可而出於陛下,則前日不應廢,以為不可而出於陛下,則今日不可復。今徒以大臣進退 為可否,無乃陛下有未瞭然於中者乎?”上喜,除起居郎。大觀二年,累遷翰林學士。上書亟論朋黨之弊,又反對蔡京用宦官童貫作宣撫使,以為不合祖制,而蔡京 優容之。《葉夢得傳》在《宋史.文苑部》。葉乃著名詞人,正直能幹,南宋時除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崇信軍節度使,力主抗 金,是有名的抗金英雄。
蔡京,興化仙遊人,大奸相,徽宗朝六賊之首,生於公元1047年,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 進士,累遷起居郎,使遼還,拜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元豐末,司馬光秉政,復差役法,為期五日,同列病太迫,京獨如約,司馬光喜。已而台諫言 京挾邪壞法,出知成德軍,改瀛州,徙成都。歷鄆,永興軍,遷龍圖閣直學士。高太后死,哲宗親政,復行新法,召蔡京入,權(代理)戶部尚書,章惇復役法,置 司講議,久不決,京謂惇曰:“取熙寧成法施行之爾,何以講為?”惇然之,雇役遂定。
其弟卞(王安石女婿)拜右丞,以京為翰林學士兼侍讀,修國史,是繼王安石、呂惠卿之後新法的主要推行者之一。徽宗即位,罷為端明、龍圖兩學士,御史交論其惡,貶提舉洞霄宮,居杭州。
童貫以供奉官詣三吳訪書畫奇巧,留杭數月,京與游,不捨晝夜。貫數奏於帝,由是帝屬意於京,已而道 士、宮妾、宦官合為一詞譽京(皇帝身邊人物均被蔡京買通),起京知定州,崇寧元年,徙大名府。韓宗彥謀引京自助,復用為學士承旨。徽宗有意修熙,豐政事, 起居舍人鄧詢武黨京,撰《愛莫助之圖》以獻,該圖將滿朝官員分為變法派與反變法派,而變法派僅寥寥數人,徽宗遂決意用京。宗彥罷,拜尚書左丞,俄代曾布為 右僕射。制下之日,賜坐延和殿,命之曰:“神宗創立法制,先帝繼之,兩遭變更,國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願盡死。二年正月,進左僕射。
京起於逐臣,一旦得志,天下拭目所為。
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 免京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復拜為左僕射,大觀三年(公 元1109年),台、諫交論其惡,遂致仕,出居杭。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召復輔政,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再起領三省,旋致仕,欽宗即位,連連貶逐,死在潭州。
蔡京飽讀詩書,辦事幹練,雷厲風行,天資凶譎,舞智御人,其奸狡面目,世人對其認識有一個較長過程。
初,變法與反對變法的首腦人物如王安石、司馬光等,私交很好,為人正派,只是因為政見不同而形成朋黨。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他們之間的爭論也基於擺事實,講道理,但神宗較偏激,凡議論新法甚至議論王安石者,以為議己,均予以降職貶逐。其後元佑間對變法者的打擊和元符間對元佑時復舊法者的排擠,其力度和打擊面一次更甚一次。逮至崇寧,本來元佑、元符未群賢已經貶竄死徙略盡,卻因黨同蔡京的鄧詢武與蔡京幕後謀劃後,有意誇大其詞,碰到毫無執政經驗的新皇帝趙佶,便造成借徽宗之手將蔡 京現存的或潛在的政敵,不管新黨、舊黨,一概貫以“元佑籍”而幾乎一網打盡的歷史著名大案。(元)脫脫等著《宋史》,將罪過完全歸於強浚明,強淵明,葉夢得:“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之結論何其謬矣?首先,分三等定罪乃中書奉詔“籍元符三年臣僚章疏姓名”而定,如果按脫脫之說,當時二強一葉都 不是中書官員,根本無權亦無緣參與其事;其次,二強一葉並非蔡京“死交”,蔡京的核心人物,是蔡京自為提舉的講議司僚屬,操縱大政的吳居厚,王漢之等人; 其三,真正的罪魁是蔡京;其四,根據《宋史>和江南強氏諸譜,以二強一葉之人 品,即便是他們擬的“元佑籍”黨人名單,也是為蔡京“改革弊政”虛偽面目所欺騙,為蔡京所利用。且可以肯定,刻於端禮門石碑和蔡京“自書為大碑,遍班郡 國”的黨人名錄也絕不是原稿,蔡京於其上添加了他想趁機打倒的政敵名字。
蔡京和強淵明並非同鄉,他們是如何“結交”的?對比二人履歷,有三次機會:1、按江南強氏諸譜,強淵明五兄弟皆為神宗熙寧年間進士,熙寧年號共十年,神宗分別在三年(公元1070年)、六年(公元1073年)、 九年(公元1076年)賜禮部奏名進士等若干人,強淵明無疑是五兄弟中之佼佼者,他與強浚明蔡京均為熙寧三年同榜進 士,有同門之誼。2、紹聖初,蔡京代理戶部尚書,拜翰林學士兼侍讀,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十二月,蔡京上《新修太學敕令式》、《詳定重修敕令》期間,強淵明任國子司業(根據北宋時官員升 遷規定的程式和時間推斷,強淵明早就是國子司業),二人同為有名文學之士,並有業務關係而交往。3、強 淵明、強浚明兄弟與韓琦之子韓宗彥是世交。韓宗彥引蔡京為助,可能會將二強介紹與蔡京認識。葉夢得是晚一輩的人,他也許是蔡京的門生,同強浚明一樣,他們 都是朝廷現任職官,不可能是蔡京的門客。葉夢得正直敢言,強浚明“自尚書郎奉使吳中”,強淵明由中書舍人很快(脫脫所說的“亟遷”)轉任大司成,乾他的老 本行,主管國立大學和教育。說明三人並非蔡京死黨。通過“元佑籍”案,他們也看清蔡京面目,便很快與之拉開了距離。

強淵明與蘇軾

蘇軾,生於公元1037年, 卒於公元1101年,其弟蘇轍生於公元1039年, 卒於公元1112年。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 兄弟二人同登進士。江蘇溧陽《五雲堂》、無錫《仁山堂》、無錫《五雲堂》諸譜均有蘇軾為強淵明題的像贊:“詩書禮樂以澤其身,慈祥惠愛以居其心,嗚呼!微斯人,其誰與歸?同學弟東坡蘇軾拜題。”“同學弟”云云當然是蘇軾自謙之詞,他比強淵明長十四、五歲。該讚詞極有可能是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蘇軾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任禮部尚書,強淵明為國子司業時所題。強淵明為其屬下,“慈祥惠愛以居其 心”當是指強淵明對國子諸生生活關愛學業誘導而言,“詩書禮樂以澤其身”則是對強淵明所具高度文化素養的讚許。兩人會因早先強至與蘇轍的關係而結識並進而 成為忘年知交。現存《蘇轍詩集》中有兩首蘇轍依韻奉和強至的詩,《祠部集》中有英宗治平二年(丙午,公元1066年),強至任元城縣令,蘇轍在大名府為推官,相約在壓沙寺賞梨花飲酒賦詩,蘇轍有事不能脫身,連約三 天,蘇轍未至,以詩見寄,強至立即和之以詩。曾鞏與蘇軾關係很好,與強至是詩酒摯友,並為強至《祠部集》作序,幾人意氣相投,因此,蘇軾“嗚呼!微斯人, 其誰與歸?”的感嘆是由衷的。
蘇軾對待神宗熙寧變法的態度比較客觀,他既不贊成王安石有些難以實行的新法,司馬光當政,他又反對不分青紅皂白一概罷斥新法,這些,強淵明無疑是知道的。一個“詩書禮樂以澤其身,慈祥惠愛以居其心”的人,不可能會將蘇軾列入元佑籍名錄,而《宋史紀事本 末》也未提到強淵明參與其事。
5.為便於讀者閱讀,特附錄北宋部分皇帝年號於下:
英宗 治平(4) 甲辰 公元1064年
神宗 熙寧(10) 戊申 公元1068年
元豐(8) 戊午 公元1078年
哲宗 元祐(9) 丙寅 公元1086年
紹聖(5) 甲戍 公元1094年
元符(3) 戊寅 公元1098年
徽宗 建中靖國(1)辛巳 公元1101年
崇寧(5) 壬午 公元1102年
大觀(4) 丁亥 公元1107年
政和(8) 辛卯 公元1111年
重和(2) 戊戍 公元1118年
宣和(7) 己亥 公元1119年

強淵明生、卒日期

強淵明之生,卒日期,《宋史》及江南強氏諸譜均不見記載。據江蘇溧陽《五雲堂》譜:強至五子,獻明行三十,陟明行三一,浚明行三六,淵明行三七,偉明行三八。強至生於宋真宗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卒於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 按《宋史》:官員年滿七十須致仕,可視情況是否仍領本職。《強淵明傳》及他書中未提到強淵明致仕,是其卒年未過七十歲。宋人王明清之《揮麈後錄》:徽宗時,禮制局鑄景靈玉陽神應鐘,強淵明作《景鐘頌》:“宣和元年八月丁丑,皇帝召大晟作景鐘。是月二十五日,鐘成,皇帝以身為度,以度起律,以律審聲,以聲制鐘,以鐘出樂,而樂宗焉。於以祀天地,享鬼神,朝萬國,罔不用乂。在廷之臣,再拜稽首。上頌曰:明明天子,以身為度。有景鐘者,眾樂所怙。於昭於天,乃眷斯顧。揚於大庭,罔不時序。億萬斯年,受天之祜。”說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八月,強淵明仍健在。綜合上述資料推測,強淵明大約生於公元1051年,卒於公元1120年。

一步一個腳印的官職升遷

據《宋史.強淵明傳》及《職官志》,強淵明歷任職官、贈官之職掌及品秩如下:
海州司法參軍(從九品,宋制:凡入官,進士入望州判,司,次畿簿、尉)。
歷濟、杭二州教授(諸州、軍、監立學,置教授,以經術行義訓導諸生,掌其課試之事,而糾正不如規者)
知蔡州確山縣(從八品)。
通判保定軍(從八品,各州、軍長官之公事,並須長吏、通判簽議連書方許行下)。
入為太府丞(正八品,京秩,北宋入選京官之制:判、司、簿須經七考,合格方除衛、尉、寺丞)。
軍器少監(從六品,軍器監副職,掌監督繕治兵器什物,以給軍國之用)。
國子司業(正六品,國子監副職,掌國子、太學、武學、律學、國小之政)。
秘書少監(從五品,掌古今經籍圖書,國史實錄,天文歷數之事)。
中書舍人(正四品,設四人,舊為六人,掌行命令為制詞,分治六房,隨房當制,事有失當及除授非人, 則論奏封還詞頭)。
大司成(唐代,國子監祭酒又稱大司成,祭酒為國子監正職,從四品,但宋元豐以後班制,大司成排班在國子祭酒之上,則大司成仍應為正四品)。
翰林學士(正三品,學士之職,資望極峻,無吏守,無職掌,清貴顯要,能入者均為文學之士)。
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蔡京罷相後:
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從三品,龍圖閣學士為館閣學士中最尊貴者,高者備皇帝顧問,其次與之論議,典校讎,選擇尤精,得之為榮)。
徙鄭、越二州(從三品,大觀元年十二月,以江寧、杭、越等十州並為帥府)。
召為禮部尚書(從二品,掌禮樂、祭祀、朝會、宴饗、學校、貢舉之政令。據《越州府志》,強淵明大觀三年知越州。召為禮部尚書的時間,大概在大觀三年底或大觀四年初)。
復拜學士,進承旨,翰林廣直廬(承旨不常設,以翰林學士久次者為之)。
兼太子賓客(從三品,東宮屬官,皆以現執政為之)。
以疾,改延康殿學士(正三品,延康殿原為端明殿,政和四年八月,改端明殿學士為延康殿學士,以前任或現任執政為之)。
提舉醴泉觀兼侍讀(宮觀使一般為優待老年高官而設,基本無事而仍領高官俸,京觀以前任或現宰執充任,次充提舉,充宮觀兼侍讀則由宰相為之)。
監修國史(均為宰相充任)
卒,贈金紫光祿大夫(正二品),資政殿學士(正三品,一般由罷任宰相充任,一時以為殊寵)。

強浚明、強淵明、葉夢得與蔡京

強浚明,強至第三子,熙寧間進士。江蘇無錫《仁山堂》、無錫《五雲堂》譜載:先為承議郎,行少府監丞(正八品,少府監監掌百工伎巧之政令,少監為貳,丞參領之),後自尚書郎(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從六品)奉使吳中,愛梁溪山水之秀,遂徙居錫邑之五牧。(元)脫脫《宋史》說:浚明早死。
葉夢得,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 進士,《宋史·葉夢得傳》:嗜學早成,多識前言往行,談論娓娓不窮。…調丹徒尉。徽宗朝,自婺州教授召為議禮武選編修官。用蔡京薦,召對,言:“自古帝王為治,…必自先治其心始,若不先治其心,…則…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嘗不顛倒易位,而況求其功乎?”上異其言,特遷祠部郎官。大觀初,京再入相,向所立法度已罷者復施行,夢得言:“夫事不過可不可二者而已,以為可而出於陛下,則前日不應廢,以為不可而出於陛下,則今日不可復。今徒以大臣進退 為可否,無乃陛下有未瞭然於中者乎?”上喜,除起居郎。大觀二年,累遷翰林學士。上書亟論朋黨之弊,又反對蔡京用宦官童貫作宣撫使,以為不合祖制,而蔡京 優容之。《葉夢得傳》在《宋史.文苑部》。葉乃著名詞人,正直能幹,南宋時除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崇信軍節度使,力主抗 金,是有名的抗金英雄。
蔡京,興化仙遊人,大奸相,徽宗朝六賊之首,生於公元1047年,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 進士,累遷起居郎,使遼還,拜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元豐末,司馬光秉政,復差役法,為期五日,同列病太迫,京獨如約,司馬光喜。已而台諫言 京挾邪壞法,出知成德軍,改瀛州,徙成都。歷鄆,永興軍,遷龍圖閣直學士。高太后死,哲宗親政,復行新法,召蔡京入,權(代理)戶部尚書,章惇復役法,置 司講議,久不決,京謂惇曰:“取熙寧成法施行之爾,何以講為?”惇然之,雇役遂定。
其弟卞(王安石女婿)拜右丞,以京為翰林學士兼侍讀,修國史,是繼王安石、呂惠卿之後新法的主要推行者之一。徽宗即位,罷為端明、龍圖兩學士,御史交論其惡,貶提舉洞霄宮,居杭州。
童貫以供奉官詣三吳訪書畫奇巧,留杭數月,京與游,不捨晝夜。貫數奏於帝,由是帝屬意於京,已而道 士、宮妾、宦官合為一詞譽京(皇帝身邊人物均被蔡京買通),起京知定州,崇寧元年,徙大名府。韓宗彥謀引京自助,復用為學士承旨。徽宗有意修熙,豐政事, 起居舍人鄧詢武黨京,撰《愛莫助之圖》以獻,該圖將滿朝官員分為變法派與反變法派,而變法派僅寥寥數人,徽宗遂決意用京。宗彥罷,拜尚書左丞,俄代曾布為 右僕射。制下之日,賜坐延和殿,命之曰:“神宗創立法制,先帝繼之,兩遭變更,國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願盡死。二年正月,進左僕射。
京起於逐臣,一旦得志,天下拭目所為。
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 免京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復拜為左僕射,大觀三年(公 元1109年),台、諫交論其惡,遂致仕,出居杭。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召復輔政,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再起領三省,旋致仕,欽宗即位,連連貶逐,死在潭州。
蔡京飽讀詩書,辦事幹練,雷厲風行,天資凶譎,舞智御人,其奸狡面目,世人對其認識有一個較長過程。
初,變法與反對變法的首腦人物如王安石、司馬光等,私交很好,為人正派,只是因為政見不同而形成朋黨。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他們之間的爭論也基於擺事實,講道理,但神宗較偏激,凡議論新法甚至議論王安石者,以為議己,均予以降職貶逐。其後元佑間對變法者的打擊和元符間對元佑時復舊法者的排擠,其力度和打擊面一次更甚一次。逮至崇寧,本來元佑、元符未群賢已經貶竄死徙略盡,卻因黨同蔡京的鄧詢武與蔡京幕後謀劃後,有意誇大其詞,碰到毫無執政經驗的新皇帝趙佶,便造成借徽宗之手將蔡 京現存的或潛在的政敵,不管新黨、舊黨,一概貫以“元佑籍”而幾乎一網打盡的歷史著名大案。(元)脫脫等著《宋史》,將罪過完全歸於強浚明,強淵明,葉夢得:“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之結論何其謬矣?首先,分三等定罪乃中書奉詔“籍元符三年臣僚章疏姓名”而定,如果按脫脫之說,當時二強一葉都 不是中書官員,根本無權亦無緣參與其事;其次,二強一葉並非蔡京“死交”,蔡京的核心人物,是蔡京自為提舉的講議司僚屬,操縱大政的吳居厚,王漢之等人; 其三,真正的罪魁是蔡京;其四,根據《宋史>和江南強氏諸譜,以二強一葉之人 品,即便是他們擬的“元佑籍”黨人名單,也是為蔡京“改革弊政”虛偽面目所欺騙,為蔡京所利用。且可以肯定,刻於端禮門石碑和蔡京“自書為大碑,遍班郡 國”的黨人名錄也絕不是原稿,蔡京於其上添加了他想趁機打倒的政敵名字。
蔡京和強淵明並非同鄉,他們是如何“結交”的?對比二人履歷,有三次機會:1、按江南強氏諸譜,強淵明五兄弟皆為神宗熙寧年間進士,熙寧年號共十年,神宗分別在三年(公元1070年)、六年(公元1073年)、 九年(公元1076年)賜禮部奏名進士等若干人,強淵明無疑是五兄弟中之佼佼者,他與強浚明蔡京均為熙寧三年同榜進 士,有同門之誼。2、紹聖初,蔡京代理戶部尚書,拜翰林學士兼侍讀,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十二月,蔡京上《新修太學敕令式》、《詳定重修敕令》期間,強淵明任國子司業(根據北宋時官員升 遷規定的程式和時間推斷,強淵明早就是國子司業),二人同為有名文學之士,並有業務關係而交往。3、強 淵明、強浚明兄弟與韓琦之子韓宗彥是世交。韓宗彥引蔡京為助,可能會將二強介紹與蔡京認識。葉夢得是晚一輩的人,他也許是蔡京的門生,同強浚明一樣,他們 都是朝廷現任職官,不可能是蔡京的門客。葉夢得正直敢言,強浚明“自尚書郎奉使吳中”,強淵明由中書舍人很快(脫脫所說的“亟遷”)轉任大司成,乾他的老 本行,主管國立大學和教育。說明三人並非蔡京死黨。通過“元佑籍”案,他們也看清蔡京面目,便很快與之拉開了距離。

強淵明與蘇軾

蘇軾,生於公元1037年, 卒於公元1101年,其弟蘇轍生於公元1039年, 卒於公元1112年。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 兄弟二人同登進士。江蘇溧陽《五雲堂》、無錫《仁山堂》、無錫《五雲堂》諸譜均有蘇軾為強淵明題的像贊:“詩書禮樂以澤其身,慈祥惠愛以居其心,嗚呼!微斯人,其誰與歸?同學弟東坡蘇軾拜題。”“同學弟”云云當然是蘇軾自謙之詞,他比強淵明長十四、五歲。該讚詞極有可能是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蘇軾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任禮部尚書,強淵明為國子司業時所題。強淵明為其屬下,“慈祥惠愛以居其 心”當是指強淵明對國子諸生生活關愛學業誘導而言,“詩書禮樂以澤其身”則是對強淵明所具高度文化素養的讚許。兩人會因早先強至與蘇轍的關係而結識並進而 成為忘年知交。現存《蘇轍詩集》中有兩首蘇轍依韻奉和強至的詩,《祠部集》中有英宗治平二年(丙午,公元1066年),強至任元城縣令,蘇轍在大名府為推官,相約在壓沙寺賞梨花飲酒賦詩,蘇轍有事不能脫身,連約三 天,蘇轍未至,以詩見寄,強至立即和之以詩。曾鞏與蘇軾關係很好,與強至是詩酒摯友,並為強至《祠部集》作序,幾人意氣相投,因此,蘇軾“嗚呼!微斯人, 其誰與歸?”的感嘆是由衷的。
蘇軾對待神宗熙寧變法的態度比較客觀,他既不贊成王安石有些難以實行的新法,司馬光當政,他又反對不分青紅皂白一概罷斥新法,這些,強淵明無疑是知道的。一個“詩書禮樂以澤其身,慈祥惠愛以居其心”的人,不可能會將蘇軾列入元佑籍名錄,而《宋史紀事本 末》也未提到強淵明參與其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