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壯方格星蟲

強壯方格星蟲

強壯方格星蟲,著於直腸壁,下行進入腸螺旋。固腸肌較細,數目很多,把整個消化道牢固地固著在體腔中。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活環境,分類討論,

形態特徵

體大,呈長圓筒狀,末端膨脹而鈍圓。體長410mm,寬30mm。吻長30mm,寬20mm。吻部覆蓋大形乳突,排列緊密,其基部乳突明顯增大。
生活時蟲體乳白而微帶淺紅色。軀幹部表面被有明顯的方格小塊。縱肌束30—32束,末端龜區肌束不再2次分割,保持原有的縱肌束數目。收吻肌2對,較短,起點稍低於肛門:背對比腹對稍低,始自9—14縱肌束;腹對始自2—5縱肌束。紡錘肌始肛門前體壁,附
著於直腸壁,下行進入腸螺旋。固腸肌較細,數目很多,把整個消化道牢固地固著在體腔中。翼狀肌在直腸末端,較短,不明顯,只連線著直腸末端兩側的3個縱肌束。簇器1對,由系膜連線,自兩側背收吻肌基部的第9縱肌束髮出,另一端固著在近直腸末的兩側,距肛門約10mm。腸螺旋約35轉,普利氏管明顯,附在食道的背腹兩側,2支等長。直腸盲囊小,圓形,距肛門35mm。2個腎管,黑褐色,長85mm,游離,吊掛在體腔中,前端有明顯的盲囊,腎孔開口在肛門前4—5縱肌束間。腎孔與後面的肛門相距甚遠,約60mm。腦神經節的突起呈樹枝狀(或帶狀),長約2mm,著生在神經節的兩側。無眼點。

地理分布

廣布於印度一西太平洋淺海。如廣東、西沙群島;帛琉群島,印度尼西亞,索羅門群島,大堡礁,加羅林群島,瓦利斯群島,新加坡,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印度,馬爾地夫群島,紅海,阿曼灣,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西班牙,加勒比海等。
分布示意圖分布示意圖

生活環境

本種是淺海暖水種,多棲息於珊瑚礁石間。

分類討論

本種歷史上曾被作者們多次描述,但看法並不統一,因Keferstein(1865)的原始記載中,謂1條普利氏管、無直腸盲囊、無簇器。Rice和Stephen(1970)將Sipunculus angasii 和本種做了分析。後經Stephen和Edmonds(1972)重新審查了存於漢堡博物館,采自瓦利斯島(烏維亞島)的模式標本,證實普利氏管為2條。有直腸盲囊,有簇器。爾後,Cutler和Cutler (1985)又重述了本種的分類依據(縱肌束26—30束,腎管游離懸掛,腦神經節兩側有呈帶狀生長的指狀突起)。此後逐漸公認 Sipunculus angasii 是本種的同物異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