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元文化

強元文化是由人民日報海外版李樹森先生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強元文化
  • 單位:人民日報海外版
  • 提出人:李樹森
  • 提出環境:現今世界“多元”文化語境
簡介,主要成員,發展,

簡介

“強元”文化,是在現今世界“多元”文化語境下提出的。“強元”中的“元”,是指以我們本民族主體文化匯集成的“一元”,是統領中國當代多元文化的“大一元”。“強元”就是加強本民族主體文化這個“大一元”建設,使之強化、復興、強大,在中國占主導地位,引領中國走向民族偉大復興。同時,在世界上重新確立中華文化的國際地位,為人類文明與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主要成員

於志學:強中華民族文化之光,元啟人類文化之夢。
王學仲:中華文化復興,是全世界每箇中華兒女的責任。
田黎明:強民族精神之元,強時代人文之境是每位文化工作者的責任。
孫伯翔:弘揚古老文明正大氣象,寫天寫地寫中華民族。
羅 楊:強我中華優秀文化,建設美好精神家園。
賈又福:強中華民族之精魂,固經濟文化之本元。
賈浩義:強中華文化之元,促中華文化偉大復興。
晁 海:強中華民族深層精神文化之元,建構世界文化生態新秩序。
廖靜文“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強元文化振國興邦”。

發展

本著文化責任與擔當原則,我們提出如是構想:通過建構、打造“中華民族主體文化”,來完善、建設我們的文化體系、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精神。以“中華民族主體文化”為核心,建設中國的“強元”文化,以此實現文化復興、文化強國及確立中華文化國際地位,以強大的文化使中華民族永遠巋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書畫藝術“強元”建設工作推出半年多來,已得到了書畫界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
在全球文化大交流、大交融的時代背景下,許多國家獨具特色的文化遭到了嚴重破壞甚至消解,我國的文化安全同樣也面臨著嚴峻考驗。
一百多年的積貧積弱,使中華民族曾數經劫難。1949年,新中國誕生,中國人民站了起來。今天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國際地位蒸蒸日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在由夢想向現實轉變。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和靈魂,沒有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就難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復興已是中國歷史進程的必然要求。
文化復興,我們該復興什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我們該發展什麼,繁榮什麼?文化強國之路該怎樣走?這是每箇中國人都應該思考和參與的大問題。
文化復興,匹夫有責。謹以書畫藝術為例,拋磚引玉,談一點個人的思考,供探討。
1 近代史上的落伍,並不能說明文化的落後
中華文明是五千年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中國歷史上,雖然朝代多有更迭,但文化卻主體未變。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堪稱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蹟。
發生在18世紀的西方工業革命,掀起了現代改革浪潮,使西方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經濟發展一日千里,產生了空前的物質文明,極大地改變了西方及世界狀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某些西方國家以其科技、經濟、軍事、政治形成的超強綜合實力,一改老牌殖民主義者的心態,變化手法,制定戰略計畫,有目的地向全世界強行推廣其所謂新文化。打著多元文化旗號,憑藉其強勢話語權,所向披靡地同化和消解了許多國家或地區的特色文化。
中國歷史上未發生工業革命。由於西方強權的侵略、清代封建王朝的對外政策等複雜原因,導致綜合國力長期落後,經濟和國際地位急劇下滑。自此發生的一系列讓國人恥辱的歷史事件,大幅降低了國人的民族自信心。
在此大背景之下,近兩百年來,西方文化大量湧入中國,中華文化面臨著嚴峻考驗,甚至是危機。環顧現實,再過二三十年,20世紀90年代以後出生的、受過多西方文化薰陶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將成為社會中堅,那時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挖掘與發揚是不是就更難了?可見,中華文化歷史鏈條急需在我們這裡扣緊應有的一環。
實際上,各種綜合因素造成的文化話語權的暫時式微,並不等於中國文化需要被西方文化所更替,對於中國文化的巨大價值,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里曾說過:“世界文化的未來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體的《展望二十一世紀》中,曾預測中國文化將在未來世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湯因比甚至樂觀地強調:人類未來和平統一的地理和文化主軸是以中華文化為代表的東亞文化。
可喜的是,隨著新中國的誕生,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騰飛,民族自信心開始“重燃”起來,中華文化的自覺與自信逐漸恢復和強化。20世紀90年代,立足於為西方社會出謀劃策的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已經認識到:當東亞人在經濟上獲得成功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強調自己文化的獨特性。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已在文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更是提出了“文化強國”戰略,中華文化復興的曙光已清晰地展露在世界的東方。
2 世界美術思潮東移佐證中國文化價值
著名書畫家、學者王學仲先生提出了“世界美術思潮東移”之說。據他研究,從19世紀中葉到現在,這種發展趨勢已經初現端倪,東移似乎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這方面,我們也能夠從很多世界著名的藝術家、美術評論家、美術理論家等人士的觀點中得到印證。
早在14世紀,著名探險家、旅行家伊本巴圖塔在日記中就記載:“中國人的藝術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這是在許多記載書籍中作出了的評價,尤其是繪畫,無論是西方基督教國家,還是其他國家,都永遠達不到中國的水平,他們的藝術才能是非凡的。”近代西方藝術家畢卡索曾對張大千說:“真正的藝術是在中國,令我困惑不解的是東方人為什麼喜歡到外國去學藝術。”常書鴻在法國留學時,老師告訴他:“世界藝術的真正中心在你們中國,中國的敦煌才是世界藝術的最大寶庫。”法國第戎國立美術學院耶希斯對林風眠說:“你可不知道,你們中國的藝術具有多么寶貴、優秀的傳統啊!”19世紀法國野獸派領袖馬蒂斯,早期學習日本浮世繪風格,其後期畫作尤從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中得到啟發。
世界美術思潮東移,充分證明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和價值。隨著我們文化的復興、國家的強大,中國文化話語權將逐漸得到強化、提升。
3 世界文化需要多樣性、差異性 警惕文化霸權
現今世界,很多國家的特色文化被極大削弱,甚至被消解掉了。
然而,世界經濟一體化並不等於世界文化也要一體化。人類文化的起源就是多元的,一部人類文明的歷史,就是各個民族多元文化發展的歷史。幾千年來,中國文化、希臘文化、印度文化、非洲文化、希伯來文化以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等,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應該是多樣性、差異性的,應該是百花齊放、各展優長,和諧共處、相互輝映,彼此學習、共同促進。試想,如果世界只有一種文化,沒有了相對性的橫向對比,缺乏了競爭,將何其單調?遑論促進、先進與豐富。
就繪畫藝術而論,一個國家的藝術風格對世界藝術的貢獻就在於它不可取代的民族個性。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其獨特的藝術都是世界藝術的平等構成。
然而,不得不引起我們深刻反思及高度警覺的是:一方面,真正代表中華文化的現當代中國畫,被西方有意識地壓制,在國際上與其應該具有的價值與文化影響力嚴重不相稱。而另一方面,西方的一些利益集團通過種種手段,包裝、打造出許多具有市場影響力的中國油畫家並主導製造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的神話,讓太多的國人迷失了方向。某超級強國在沒有太多文化積澱的基礎上,將其新創造、新樹立起的該國民族性、區域性極強的所謂“藝術”,披上“國際當代藝術”的華麗外衣,假以政治、經濟等影響力,有計畫有步驟地向全世界強勢推廣。熱鬧的中國當代藝術,具有明顯的被西方主流意識形態和市場強制構造出來的痕跡。
我們應該認識到,某些西方國家的新興文化確有一定的市場優越性,很適合於其民族特性,但未必適合全世界所有國家和民族。他們向世界推行多元文化,最主要的目的不過是試圖在全世界形成以其文化為主體的一元文化,進而通過文化加強對別國的控制。
實際上,國外學者對當今世界文化現狀,也多有冷靜、深刻而又準確、恰當的分析和論述。法國人類學家列維-史特勞斯說:“世界文明只能是各種保存各自獨特性的文化在世界範圍的聯合,而不可能是別的什麼。”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文明衝突”理論,但他也出於對現實世界的具體觀察,強調了“文化個性”,他說:當今世界的七八個主要文明並不會統合,而將長期保持各自的“文化個性”。
4 “強元”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主體文化”
“強元”文化,是在現今世界“多元”文化語境下提出的。“強元”中的“元”,是指以我們本民族主體文化匯集成的“一元”,是統領中國當代多元文化的“大一元”。“強元”就是加強本民族主體文化這個“大一元”建設,使之強化、復興、強大,在中國占主導地位,引領中國走向民族偉大復興。同時,在世界上重新確立中華文化的國際地位,為人類文明與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們不排斥也不必懼怕文化的多元,但我們要明白,真正屬於本民族的主體文化是什麼,通過發展主體文化,使自身強壯起來,才是關鍵。這個主體文化不妨稱之為“中華民族主體文化”,它是“強元”文化的核心。
什麼是“中華民族主體文化”?這個概念太大,涉及內容與領域太多,難以輕易表述。筆者在《“多元”環境下的“強元”》一文中,曾嘗試就繪畫方面為“中華民族主體藝術”下一個定義,不妨引來,權作引玉之磚:在中國的當下,以數千年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根基,以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精神為靈魂,緊隨時代環境,廣博融納,不斷追求創新、個人風格與美的創造,真正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內涵和文化特色,反映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又具有時代特徵的中國畫,當視為“中華民族主體藝術”。
5 包容“多元”文化,“化”之入中華民族主體文化
無比巨大的包容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屬性,也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中華文化對外來文化同樣具有包容性。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形成了儒、釋、道三大核心文化共生共存共融的格局,豐富了中國文化。
歷史上,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之一,就是每次大的地域、民族間的文化交流都會帶來一次文化融匯發展的高峰。比如,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的交融,奠定了漢代的文化隆盛,魏晉南北朝的文化大融合對唐朝的文化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么,在今天世界性的、空前的文化大交流與大融合中,西方文化是對我們的救贖,還是應該被中華文化容而化之,轉化為中華文化一次大發展的重要機遇?
結論只能是:包容多元,“化”為己有,壯大“強元”。世界上不同國度、民族、地區的優秀文化都是我們應該引入、學習的。湧入的世界多元文化,在我們主體文化無比巨大的包容性下,應將其消化、吸收,轉化成為完善、豐富、提升、強大中華民族主體文化的有益補充。
6 文化建設之路該怎么走 中國書畫“強元”探索獲得高度讚譽
首先,建議國家把以“中華民族主體文化”為核心的“強元”文化建設確立為恆常國策,制定出相應的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規劃,從體制機制上為實現“強元”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充分激發和調動包括廣大文化工作者在內的人民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國家力量、市場力量都要重視,協調並進。
其次,各級文化部門、群團單位全力做好“中華民族主體文化”確立工程。其他相關部門協同做好財力支持、宣傳引導、推廣弘揚等工作。
“中華民族主體文化”的確立,是一個重大課題,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甚至可以說是國家工程。似可成立一個“文化智庫”機構,來完成“中華民族主體文化”的確立,同時負責實施過程中的謀劃、統籌、協調、指導和監督。
對於“中華民族主體文化”的確立問題,筆者認為,既不應該是簡單的文化復古,更不應該是全盤西化。其要旨與目標是,要正視現代社會現實,以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優秀文化為根基,側重中國哲學方法與中華精神,包容多元,廣博融化世界優秀文化,通過挖掘、深化、提煉、創新、整合、提升、建構,最後重建起符合時代要求、反映中華民族人本特性、適合未來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所需要的文化體系、核心價值觀和民族精神。
在此前提下,以國家之力發現、推崇、打造一批能表現“中華民族主體文化”的、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代表性作品和人物,成為引領文化方向的旗幟和走向世界的中華文化符號與代言人。
文化強國,人人有責。全世界每箇中華兒女都要認識到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要意義,加強個人對民族文化的修為,每個人都應該成為主體文化的一員,為中華文化復興貢獻一份責任和力量。具體到藝術領域,每個藝術家都應該在偉大時代感召之下,激發起自身的創造力,貢獻出文化精品。
2011年8月2日,我們以書畫領域為切入點,展開了“強元”文化探索工作。我們提出的以“中華民族主體藝術”為中國書畫“強元”的中國書畫藝術健康發展新理念,已獲得書畫界廣泛讚賞和積極參與,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7 “強元”文化建設與“文化巨人” 中國書畫“強元”與學術精英群體
一個文化復興的時代,必定是文化巨人輩出的時代,時代需要具有歷史責任感、勇於擔當的文化巨人不斷湧現,需要有一大批影響世界和中國歷史的文學藝術,尤其是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和傑出作品誕生。當年,恩格斯曾高度評價歐洲文藝復興,並將其變革的深刻根源歸結於人的覺醒:“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就書畫藝術領域而言,中國期望誕生里程碑式的、引領這個時代審美風尚或影響未來的偉大藝術家。
在百餘年間,中國畫經過了無數畫家的不斷改良、革新和自我挖掘、中西融合等各種探索。尤其是改革開放30餘年來,交通的發達、印刷技術的提高、電腦網路的發展、電視的普及,使對繪畫的學習、交流、觀摩變得簡便快捷。同時,我國經濟騰飛、國力劇增,處處呈現勃勃生機,良好、寬鬆的社會環境使人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與發揮。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之下,我們沒有理由不產生偉大的“書畫巨人”及經典作品。
歷史也似乎到了一個沉澱的階段。中國書畫藝術“強元”建設工作,就某種意義而言,也是為發現和推崇“書畫巨人”作的梳理與探索。同時,也是為當代中國畫界形成自己以學術為核心的精英群體作的一種梳理與嘗試。我們更期望通過這個精英群體的巨大合力與示範效應,引領中國書畫藝術健康發展,促進文藝復興,並期望從中走出一批以作品說話的中國書畫國際代言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