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弶港鎮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Jiang town government work report 2007
- 性質:工作報告
鎮十三屆人代會以來,鎮人民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和鎮黨委的領導下,在市鎮人大的監督下,堅決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始終以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為主旋律,突出富民強鎮、改革創新、社會穩定等重點,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小康社會的建成,努力打造高效廉潔、勤政為民的政府形象。六年來,鎮人民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緊緊圍繞經濟發展全局,全力提升綜合發展實力。
過去的六年是我鎮經濟、社會發展不平凡的六年,六年來先後經歷了非典疫情、颱風、禽流感等重大自然災害的挑戰,經歷了國家巨觀調控的政策影響,經歷了兩鎮合併後各種社會矛盾凸顯時期的考驗,鎮政府面對困難應對挑戰,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富民強鎮為第一要務,突出工業經濟主體地位,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和全民創業,狠抓農業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努力構建農民增收新途徑,經濟發展保持了持續穩定的增長。2007年,全鎮預計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63億元,比2001年增長了66%,六年平均增幅13.2%,六年經濟總量達30.51億元,比前六年翻了一番多。2007年實現人均GDP2413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一倍,六年實現財政總收入6683萬元,比“九五”時期增長了67%;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5108元增長到8816元,淨增3708元,平均年增幅達9.2%。
1、狠抓工業主體經濟的提升,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綜合實力。工業經濟是支撐整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工業經濟歷年來都是我鎮的一條“短腿”。幾年來,鎮人民政府在組織經濟工作中,始終抓住工業主體經濟不放鬆,一是調整發展思路,確立了以三大行業為重點的發展目標。聚合優勢發展針織業。在中心河西側建立了針織工業園區,六年全鎮新發展培植壯大針織企業6家,使針織企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站住了腳跟;依靠傳統發展食品機械業。食品機械廠通過與國外企業嫁接,發揮專利作用,先後在廣西、湖北、無錫興辦企業,生產的馬鈴薯全粉獲國家援非項目,實現了機械、食品雙雙走進國際市場。今年(2007年)食機廠又計畫投資8000萬元在沿海經濟區建立了江蘇金陵塔機械公司;依靠資源新辟紫菜加工業。六年來,紫菜產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到目前為止,已發展紫菜養殖加工企業12家,一次加工生產線達20條,並成功引進了日本、加拿大和連雲港、如東、海安等地客商前來投資,使紫菜產業異軍突起。六年中全鎮定報企業從4家發展到現在的10家,且規模逐步加大。預計2007年,全鎮實現工業增加值0.9億元,比2001年翻兩番,定報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0.7億元,占工業總量的77%。工業經濟在三業結構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六年上升了近8個百分點。二是突出招商引資、利用外資為重點,不斷增強工業發展的後續力。自2002年以來,鎮政府緊緊抓住招商引資、利用外資這根主線,依靠資源優勢,牢牢抓住沿海經濟大開發的契機,招商引資、利用外資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六年中全鎮共引進大小項目80個,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19個,外資項目3個,總投資3.16億元,註冊外資資本250.6萬美元,為工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增強了後勁。
2、大力引導全民創業,拓展農(漁)民增收的新空間。六年來,鎮政府堅持把全民創業作為農(漁)民增收致富的核心來抓,採取宣傳造勢、典型引導、政策扶持等措施,激發全民創業的熱情。利用幹部引領創業的典型,引導全民創業的深入,利用資源優勢拓寬全民創業途徑,依靠服務部門的優質服務,為全民創業提供平台。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全民創業得到長足的發展,六年中新發展私營企業89家,新增個體工商戶620多戶,新增轉移勞動力2300多人,僅全民創業農(漁)民平均增收1017元,紫菜加工、棉花加工、木材加工等,使一些地方資源效益得到了發揮。
3、以市場農業為紐帶,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形成。2002年以來,全鎮大力調整農業發展思路,聚合產業優勢,大力實施結構調優、基地調大、創優品牌,走市場農業的新路子,市場農業呈現出規模、數量、效益同步增長,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新的空間。一是海洋漁業上,積極實施減船轉產、棄捕從養戰略,全面推廣貝藻類增養殖和節能型新作業,全鎮減少海洋捕撈船隻169條,發展貝藻類養殖面積60多萬畝,灘涂養殖實現了從“無序、無度、無償”到“有序、有度、有償”使用的根本性轉變。海產品加工企業達20多家,其中條斑紫菜加工企業就達12家,擁有百噸級以上冷庫10座。打造了“海夫”牌條斑紫菜、“光亞”牌文蛤、“宜春”牌泥螺等市場品牌,海產品市場化率達到90%以上,產品的加工轉化率達20%以上,一批品牌海產品走進了超市、走入了都市、走向了國際。二是種植業上,全面推廣大棚農業、訂單農業、反季節蔬菜的種植,實施減糧穩棉擴特經戰略,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的推廣力度,建立了以堤利、前哨、新川為主體的大棚西瓜基地。2007年,全鎮種植大棚西瓜面積達35000多畝,比2001年增加了7倍;以尖南、海堤為主體的冬棚萵苣和反季節茄果基地,不斷發揮示範效應,全鎮冬棚萵苣面積已發展到4000多畝。大棚青椒5000多畝,大棚韭菜2000多畝,農民增收的途徑逐步擴大。“佳蜜”西瓜、“翠紅”胡蘿蔔暢銷南京三汊河、無錫錫澄、上海滬西等市場,農產品的市場化率逐步提升,2007年被省確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三是多種經營上,大力推廣畜牧優良品種,提高市場的商品率。有效地控制了禽流感、生豬口蹄疫、高熱病的發生。生豬生產經省批准為無公害生豬生產基地。積極營造生態林、防護林、經濟林工程。到2007年全鎮擁有生態林3.5萬畝,其中用材林2.5萬畝,林木蓄積總量達6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1.1%,連續五年被市表彰為先進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