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全

張鼎全

張鼎全,1953年農曆3月15日出生在陝西省革命老區淳化縣嵯峨山下石橋村一個農民家庭。1962年12月底,張鼎全懷著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穿上草綠色軍裝,告別父老鄉親,來到總後青藏兵站部,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他立下誓言:“為革命事業奮鬥一生,獻出一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鼎全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3年農曆3月15日
  • 職業:軍人
  • 出生地陝西淳化
張鼎全簡介,著作,經歷,鋼鐵軍人,出色的軍旅作家,創作歷程,社會評論,生活作風,工作精神,榮譽,逝世,

張鼎全簡介

陝西淳化人。中共黨員。1969年參加解放軍,歷任駕駛員、運輸參謀及兵站部運輸科副科長、科長。7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

著作

著有長篇小說《雪祭唐古拉》,中篇小說《紅果》、《積雪山脊》、《西部朝覲》等。

經歷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部隊的20多年中,先後10多次變動工作崗位,他始終抱著“只要革命需要,乾(哈)啥都行”的態度,愉快地服從命令,而且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對於組織分配的每一項工作,每一項任務,他總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地圓滿完成。

鋼鐵軍人

莽莽的青藏高原,綿延起伏,高寒缺氧,異常艱苦。穿越這“生命禁區”的、長達2000公里的青藏公路,是連線內地與拉薩的大動脈,是保衛祖國西南邊疆、支援青藏地區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通道和生命線。自1954年建立青藏兵站部以來,10多萬名解放軍官在這條線上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精神,英勇奮鬥,頑強拼博,流血犧牲,做出了突出貢獻,建立了光輝業績。1990年,被中央軍委命名為“青藏高原模範兵站。”在這樣的英雄部隊、戰鬥集體裡工作,對於具有遠大抱負的張鼎全來說,真是如魚得水,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兒,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1990年以來,張鼎全經常感到腰部劇烈疼痛,實際上是肺癌已轉移腰部脊髓骨。但他一直認為是一般腰肌勞損,不到醫院檢查治療,仍堅持工作。他上班時,常常要用手扶在腰上,才能挺住身子。4月,為了摸索汽車部隊正規化管理的路子,他不顧大家勸阻,帶病組織工作組下連隊進行運輸正規化試點。連續緊張工作40天,他的腰疼得坐不直、站不穩,上下車都很困難,經常吞服止痛片,但仍一聲不吭,跟車隊上拉薩,往返4000多公里。有一次,一位同志看到他疼得直冒汗珠,勸他坐小車提前返回兵站休息,可他執意不肯,說搞試點不跟車就掌握不了活動情況。他以頑強的毅力堅持白天跟車收集資料,晚上加班整理試點經驗,深夜又與連隊幹部查鋪查哨,早晨還堅持出操。就是這樣,他強忍著巨大的疼痛,搞完了試點,總結出了盛大的經驗,編寫出了第一部《青藏線運輸工作手冊》。在運輸連隊試行中,獲得了安全、節油、節材料等9項最佳值。
在執行運兵任務的一個多月的緊張工作中,張鼎全完成了一個常人難以完成的工作量,也承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他熱情周到的服務,出色的工作,特別是他對病魔的堅韌剛強的意志,給出藏部隊和醫護人員留下了深刻和印象,不少人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人們敬佩地稱他是“青藏線上的鋼鐵軍人”。

出色的軍旅作家

張鼎全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軍人,同時又是一位出色的軍旅作家。他一生最大的愛好是業餘文藝創作。他只上過七年學,文化底子並不厚實。多年來,他一直反讀書學習作為人生的第一需要。他利用業餘時間閱讀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書籍,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人物傳記、風土物志無所不讀。他邊讀邊摘抄,積累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他每月的津貼,除吃飯、抽菸外,幾乎全用來買書。對一些名著,他反覆精讀,有些片斷和名句,他能夠背誦下來。他讀過的一部《靜靜的頓河》,書角捲成了筒筒,差不多每一頁都翻爛了。為了鍛鍊寫作,從1969年起,張鼎全就堅持寫日記,22年來從未間斷。他還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青藏高原的神話傳說、歷史掌故,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他善於琢磨問題,勤於練習寫作,虛心向周圍的同志學習。在工作實踐中逐步鍛鍊成為撰寫各種檔案、材料的好手,成了兵營、機關里的“筆桿子”、“秀才”。在青海師範大學成人大專班學習的兩年中,他雖已過而立之年,卻十分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虛心求教,如饑似渴的學習。畢業時10門功課,取得了平均88.8分的好成績,獲得了優秀學員獎。張鼎全走訪和結交了許多作家、記者,虛心向他們請教文藝創作的方法和經驗,凡與他接觸過的文藝界的同志,莫不為他誠摯的感情、強烈的求知慾所感動。

創作歷程

大凡作家,都有自己的創作動因。張鼎全的文藝創作道路是艱難而又曲折的。從1972年開始,他就開始了業餘寫作。多少年業,他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除有時看看電視新聞外,他很少外出和閒聊。就連元旦、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也是在寫作中度過的。氣得兩個孩子為爸爸不陪他們放鞭炮而流淚。青藏兵站部機關的同志都知道,每當夜深人靜,司令部辦公大樓有三盞常明燈:戰備值班室,機要值班室和張鼎全的辦公室。張鼎全每次隨車隊上青藏線,總要帶上一捆蠟燭,以備停電後繼續寫作。就這樣,他寫了十多年,給全國各種刊物寄去了600多篇稿件,卻沒有一篇被採用。一些好心的戰友曾勸他:“鼎全,算了吧,咱汽車兵耍不了筆桿子,握好方向盤就行了,何必自找苦吃呢?”但張鼎全從不灰心,繼續寫作不止。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少次艱辛的耕耘,終於迎來了成功的喜悅。1983年,他的小說《黎明》處女作在青海《雪蓮》雜誌上發表了。張鼎全流下了苦澀的淚水。緊接著《雪蓮》又發表了另一篇短篇小說《他來了》。他怕創作日趨成熟,連續發表了十多篇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1986年,說評論家牛玉秋在《文藝報》上撰文,認為《紅果》屬社會心理類的代表作,有較深的社會意義。他的勁頭更足了,花在創作上的時間也更多了。
自1986年,他發表的中篇小說《腸斷嵯峨》和報告文學《雪的惑力》先後榮獲青海省建國四十周年優秀文學創作獎和青海省“鹽化杯”報告文學獎之後,反映青藏官兵生活的中篇小說《積雪山脊》、《魔域》、《西部朝覲》分別被《青海湖》、《崑崙》、《後勤文藝》刊用。僅1989年一年,就創作發表了36萬字的作品,平均每天1000多字。張鼎全終於成為一名成熟的多出作品的優秀業餘作家。
1988年夏天,總後勤部邀請一批內地作家來青藏高原深入生活,採風創作。一位作家竟斷言:“青藏線沒有什麼可寫的……”不久另一位從青藏線採風返回內地的作家,在一個刊物發表的作家通訊中,竟把堅守“生命禁區”三十年的青藏線軍人的事跡指責為“令人悲哀的麻木和愚昧……”張鼎全震怒了,他感受到有生以來最大的嘲弄和污辱。他在日記中寫道:“高原上的每一個軍人都是一部史詩,恢宏磅礴的史詩,永世不朽的史詩,這部史詩對於那不曉世理的所謂高貴人才來說,是不會讀,也永遠讀不懂的……。”
張鼎全飽蘸著對高原深沉的愛,對汽車兵濃重的情投入了反映高原軍人“三個特別”精神的長達18萬字的長篇小說《雪祭唐古拉》的艱苦創作。1990年12月,他嘔心瀝血、歷時數載寫成的《雪祭唐古拉》由《崑崙》雜誌社編輯部出版,總後勤部政委周克玉為之作序,趙南起部長為之題詞:“無私奉獻的典範,時代精神的凱歌。”當他作為中國文壇一顆紅星升起的時候,他怕癌症已經到了晚期。當編輯部負責人乘飛機從北京將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精裝書送到在西寧住院的張鼎全榻前時,這位身患絕症、年僅37歲的關中漢子手捧新書,潸然淚下:“倘若馬克思不準備接見我,我還要繼續寫青藏線,寫汽車兵……”。

社會評論

著名作家浩然說過:“作品是作者靈魂的影像。”張鼎全的人品和他的作品一樣,使人激奮,催人向上,讓人回味無窮。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很平凡,但卻強烈地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優秀和品質。凡讀過他的日記的同志都感動地說:這是第二部《雷鋒》日記。

生活作風

張鼎全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和艱苦樸素的作風。生活上克勤克儉,從不鋪張。張鼎全在工作中也十分注意節儉,每動用一台車輛,購買一件物品,花公家一分錢,他都要精打細算。就連科里用過的草稿紙、舊報紙,都要讓參謀們先用於鍊字,然後再賣給廢品站。關心同志,樂於助人是張鼎全優秀品質的又一個閃光點。他十分關心戰士們的成長進步。誰得了病,誰家有困難,他都跑前跑後,想方設法給予幫助。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這是張鼎全的一貫表現,舉不勝舉的。“堂堂正正的做人,扎紮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這是張鼎全的座右銘。

工作精神

他在基層幹了8年,機關14年,無論在哪個崗位,無論有多大職權,都公私分明,兩袖清風。他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要求部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從不利用職權搞特殊。搞正規化行車試點,他是工作組副組長,帶病跟車上路,和連隊官兵同吃同住,不坐小車,不吃小灶,不住單間。沱沱河兵站炊事班同志看他身體虛弱,給他煮了碗荷包蛋,他硬是讓端了回去。由於創作需要,他經常晚上外出和青海一些作家進行交流,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他卻騎著腳踏車前往,從不動用公車。
運輸科長是兵站的“中樞”,作為科長的張鼎全管著那么多車的調度、指揮,“油水”應該就不小,可他就是死活不沾。有人給他送酒,他說:“不會喝,拿回去吧!”有人給他送煙,他說:“抽自己的煙香,我不要。”他買了不少書,但從不在分家的腰包掏一個子兒。一次,有位參謀發現他的辦公桌上放著兩張發票,心想:“給科長報了吧。”就把這兩張發票和科里資料書的發票夾在一起,張鼎全審查時發現了,立即撕了下了,並嚴肅地說:“公是公,私是私,自己買書卻開公家的錢箱,哪有這道理?”凡是接觸過他怕同志都說,張鼎全真是一個一塵不染的好乾部,是新時代的焦裕祿。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張鼎全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忘我的工作態度,崇高的思想品質和鍥而不捨的創作精神從哪裡來?他用平凡而又光輝的一生做出了回答:這一切都來自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真摯的愛,對共產主義信念的無比堅定。是莽莽崑崙的雄風磨礪了他,是青藏線官兵“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精神造就了他。

榮譽

1991年5月12日,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發布命令,授予總後青藏兵站部司令部運輸科科長張鼎全以“青藏高原模範幹部”的榮譽稱號,稱讚他“是黨和人民的好兒子,我軍的好乾部”,是青藏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精神鑄造出來的優秀共產黨員,是在新時期弘揚和實踐線雷鋒精神的傑出代表。號召全軍同志都要學習張鼎全同志的崇高思想和先進事跡,忠於職守,勤奮工作,艱苦奮鬥,獻身國防,為加速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而努力奮鬥。總後勤部黨委、中共青海省委,青藏兵站部黨委、中國作家協會青海分會、《青海湖》文學月刊編輯部也先後做出決定或發出通知和倡議,號召廣大幹部、黨員、文藝工作者向張鼎全同志學習。張鼎全的名字,伴隨著他閃光的事跡、不脛而走,廣為傳頌,他的品質,感人至深,他的精神,催人淚下。人們稱他是當代軍人的楷模,全體幹部的榜樣。

逝世

1991年7月5日,他走完了三十九歲的人生旅途。但他魂鑄唐古拉,功垂青藏線,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