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群,奎文區實驗國小教師 ,山東省英語教學能手、奎文區英語教壇新秀、區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鶴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師
教育感言,事跡介紹,執著成就夢想,貼近生活,內外相融,微笑教學,心靈相契,
教育感言
用豐厚的文化底蘊塑造個性;用精湛的教學藝術彰顯靈性;用宏闊的課改視野呈現活性;用高尚的職業境界詮釋師性。
事跡介紹
執著成就夢想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地露珠是美麗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流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天真爛漫的小學生純潔的如同一張白紙,他們稚嫩的心靈時刻渴望著老師的欣賞和呵護。在這張白紙上,能否描繪出絢麗的人生,教師的點撥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
自畢業至今不知不覺間,張老師從教已有十多年的時間了。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依她自己的理解就是教室當中兩種角色的徹底換位。還未完全遺忘做學生的記憶,她努力想從自身做學生的感受出發,做一名自己想像中讓學生喜愛的老師。於是,課堂上張老師總是試著用一種溫和的語氣和學生交流;教學中,儘量避免講台對她和她的學生帶來的隔閡感,多多地出現在學生的“身旁”,而不是學生的“對面”,因為這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擺位問題,更是師生雙方心理空間的擺位。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良好而融洽的英語教學氛圍,是張老師一直夢想和追求的一種教學境界。
貼近生活,內外相融
國小英語教材中有很多都是很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新穎、獨特、活潑而有趣,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因素,多多找尋跟生活有關的英語,讓學生從自己喜歡的話題中學到英語。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師生間的共同語言,使師生關係更加融洽,也可以促進學生更自覺地學習英語。每每碰到課本上講授有趣的小故事或是一些寓教於樂的英語小短文,孩子們就會在理解的基礎上特別喜歡模仿;並且還伴有很強烈的表演欲望。甚至有時候在校園裡或是走廊上見到張老師,就會高興地跑來,用那些好聽儘管不太流利的英語向她展現他們的英語才能。而每每此時,張老師總會驕傲而好不吝惜的誇獎他們。看到孩子們臉上那種源出於心底的燦爛而真誠的微笑,她領略到了老師的鼓勵對於一個孩子的力量。
當然,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嚴慈相生、剛柔相濟的。所以,教育不能僅僅是和風細雨,該批評時就批評,但應適當適度。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讓他們心服口服。
微笑教學,心靈相契
作為英語老師,如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始終堅持興趣第一的原則,做到現實與未來相結合? 面對天真爛漫的小學生,她深知老師的微笑,不僅可以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還能培養學生健康愉悅的心理。教學中,張老師始終將高質高效完成每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作為自己的最大樂趣,不斷加強業務理論學習,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與實驗工作,使實驗與自身的提高得到同步進行。同時時刻不忘教師為人師表的作用,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大膽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每個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切實加強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作為英語教研組長,積極承擔校本課程的教材編輯及授課工作,帶領全組認真參與全區連片教研活動,並多次參與市級英語送課助教活動,受到與會老師的好評。
同時,張老師始終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去面對每一堂課,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每一名學生。針對國小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善教育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積極採用多媒體教學,有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切實增強英語教學的生動性、實效性。抓好課堂質量,努力貫徹深入淺出,精講多練的原則,啟發點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課堂語言力求風趣、幽默、生動多樣,提高了課堂效率。為了鞏固所學知識,精心設計作業,並及時批改講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做到查缺補漏,溫故而知新。心靈的交匯、彼此的默契,讓課堂的氣氛特別的融洽,教學效果自然比較讓人滿意。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如能做到和學生在人格上、情感上平等的話,學生的獨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都將得到充分發揮。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憑著執著的信念和踏實的工作,張老師先後獲得了首屆全國國小英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優勝獎”;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優秀教學獎”;並有幸被評為山東省英語“教學能手”稱號。
總之,新課程要求教師提升教育理念,呼喚“以人為本”的教育 。而英語教學的天地更是廣闊而燦爛,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掌握英語語言,為了更好的進行交流,就必須了解並掌握與此相關的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展示交際功能。原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說得好:“如果加上心靈的力量,那么知識的大門都將在他面前敞開,知識將成為他改造事物和進行創造的工具。”所以,敬愛的教師,敞開我們的心扉,用我們的愛和淵博的學識去征服學生,真正使我們的課堂進入一個情感交融的世界吧!曾經無限欣慰地體味過,孩子們向我們回眸一笑時的燦爛感覺。是呀,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