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溢

生於1969年,山西高義煤化有限司董事長,分別被市、縣評為“十大企業家”、“優秀人大代表”。2008年12月8日,入選“第三屆中國民營企業十大新聞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高溢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9年
  • 職業:山西高義煤化有限司董事長
人物介紹,憑激情勵志奮起,用科學引領企業,讓和諧永駐人間,強化技術創新戰略,第三屆中國民營企業十大新聞人物,

人物介紹

山西高義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高溢,正是走了這樣一條科學發展之路,分別被市、縣評為“十大企業家”、“優秀人大代表”,並擔任“山西省綠色環保協會副理事長”等職。他創辦的山西高義煤化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以煤焦化為主導的省級民營企業,是全省煤化行業50強。2004年順利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多次被市、縣確立為“龍頭企業”、“重契約守信用單位”、“民企納稅狀元”、“模範集體”等稱號。
張高溢張高溢

憑激情勵志奮起

張高溢生於1969年,兩歲時隨爺爺奶奶遠赴新疆。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受兵團戰士不怕苦不怕死、勇於改變生活、改變環境、改變命運精神的感染,張高溢形成了勇於創新、敢於打拚的個人特質。正如他所言“新疆塑造了我的性格,寧可活得豪邁粗獷,甚至有點簡單。我爺爺有晉商遺風,早年在外闖蕩。大風雪之夜,他在被窩裡對我說今道古,並告訴我如何邁出人生第一步。”這些經歷和話語多年之後,仍然激勵著張高溢。
18歲時,張高溢回到了新絳。那時,他的父親已經帶領狄莊村人織襪,成了遠近聞名的專業戶,而他成為了父親的助手。1990年,他接手父親的18台襪機,開始自創家業。後來在投資紙廠時,又把家底賠了個底朝天。1997年,父親的煉鐵廠為自行解決焦炭問題,收購了一家焦化廠,由張高溢獨立經營。從此,他踏上了艱辛的自我創業之路。
張高溢接手時,廠里用土窩子煉焦。他接手後,果斷地改成了當時較為先進的萍鄉爐。1998年,又在新絳一帶的土窩子、萍鄉爐中率先用上了被稱為“紅旗爐”的小機焦。當時許多人包括他的父親對他大刀闊斧的改進難以理解。而他卻預見,環境問題是一個社會的公共問題,如果煤化企業不顧及環境惡化而只顧自身發展,遲早要被國家不斷嚴格的產業政策所淘汰。
那時的張高溢才30歲,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三番五次向領導請示,千方百計尋求資金支持。跑累了就地歇,跑餓了吃點速食麵,硬是用自己的真誠和執著感動了親戚朋友,贏得了父親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上級領導和銀行的信任和支持。在此後的四五年時間裡,張高溢的煉焦爐從年產20萬噸擴至40萬噸直至60萬噸,爐膛高度由2.8米增至現代煉焦認為最合理的4.3米,爐型、規模、爐高等指標不斷提高。高義煤化的各項指標始終處於行業領跑的優勢地位。
2003年,張高溢將工廠遷至新絳煤化工業園區內,組建了高義煤化有限公司,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歷程。

用科學引領企業

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瞬息萬變。如何帶領企業持續發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張高溢陷入了深思:高義煤化公司是一個新生企業,而且比起緊鄰煤礦和鐵路的同行,又不具備運輸和成本優勢。最終,他確立了兩個思路:大力提升設備的技術水平和不斷延伸煤焦生產的產業鏈。與此同時,通過引進一流的環保設施和實行嚴格的安全措施來保證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張高溢雷厲風行,按照既定思路來實施自己的興企戰略。首先,他從“搗固”這一生產環節入手。傳統的煉焦爐都是頂裝方式,打開每個孔爐的爐頂,把煤傾滿就成。“搗固”則先把煤在模具中搗成略小於爐腔的一整塊煤磚,再從側爐推進去。優點是裝得多,產品品質好而且焦體又小,成本也不變。
在煉焦行業,延伸產業鏈有利於資源的綜合利用,也有利於解決空氣污染。張高溢用科學的發展理念推動著高義煤化的產業鏈不斷延伸。自2004年起,高義煤化公司的焦爐邊上立起了粗苯發生塔,煤氣化為粗苯後,再經流程變為精苯。3萬噸工業苯、10萬噸煤焦油加工的循環鏈將達到年產焦油3.5萬噸、順酐5萬噸、純苯6萬噸、克力夫酸400噸的生產水平。經化工提取後的煤氣又被投入6000千瓦時的發電機組,除公司少數自用外,還可將富餘電能併網。
在項目建設中,高義煤化則吸取過去被動治理的深刻教訓,立足高起點、高標準的建設思路,採用先進的設備、工藝化生產設施、自動控制程式以及完善的輸送系統,顯著提高了廢氣、廢水、廢煙的回收率,使企業形成了多元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高義煤化每走到關鍵環節,張高溢總能遵循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的大勢,堅持科學論證,敢於先行,敢於承擔風險,將企業不斷推向新的發展高度。目前,該公司正按照“不讓一縷煙塵飄入空中,不許一滴污水流出廠外,不準一聲噪音干擾周圍民眾”的原則,朝著“環保高義,綠色高義”的建設目標前進,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張高溢倡導用團隊精神留住人,用優厚的待遇吸引人,用良好的作風轉化人,用政治工作最佳化人,用精細制度管理人的理念。公司堅持以崗定薪,易崗易薪,高級人才津貼補貼,突出貢獻特殊獎勵等薪酬管理。為了激發和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在電力事業部、質控部等單位,定時間定地點由專人負責實施技術比武、小發明創造和崗位技能培訓等活動。
高義煤化對員工的關愛,充分體現了其“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為給員工營造一個寬鬆的工作氛圍,公司的現代化設施配套齊全。在緊張有序的工作之外,公司還舉行文藝活動和體育活動,以此來促進企業人才的發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

讓和諧永駐人間

“他以堅強的臂膀長期支撐著一個縣的主要財政……”2005年山西省煤化行業50強的頒獎詞給了張高溢及高義煤化這樣一個評價。這一評價十分恰當,高義煤化公司每年上繳的稅金就占了新絳財政收入的1/4還多。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高義煤化離不開新絳這片熱土的哺育,張高溢及他的高義煤化也在不斷地回報著這片熱土。從2003年到2006年,高義煤化連續四年成為新絳縣納稅第一大戶,公司直接或間接吸納了周邊鄉村百分之六七十的勞動力,也激活了新絳縣第三產業的發展。目前,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互幫互助共濟貧困的良好風氣。
張高溢時時以愛職工、愛鄉親自律。員工張彥榮家境困難,他拿出2000元給予幫助,狄莊建學校急需資金,他毫不猶豫拿出10萬元資助。新工人王俊傑沒來得及上保險出了工傷,他帶頭出錢,發動大家捐款,湊足了醫藥費。當狄莊村學校在新建辦公樓資金遇到困難時,高義煤化捐資13萬餘元解決燃眉之急。尚書村有史以來從未唱過戲,老百姓渴望有一台戲活躍文化生活。張高溢知道後,拿出8000元資助費圓了百姓看戲的夢,2006年又捐資3萬餘元解決了村內道路硬化的問題。為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公司在短短几年裡先後給義泉村、北社村等村捐資捐款40餘萬元,為困難員工資助8萬餘元。2006年又為新絳慈善機構捐資10萬元,為公共事業捐款36萬元。

強化技術創新戰略

延伸產業鏈條,強化技術創新戰略是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高義煤化公司強化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工藝、設備。2007年投資1億元,引進國內先進設備和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在項目建設中,公司依靠科技,立足高起點、高標準的建設思路,突出建設順酐生產線一條。增加了對廢氣、廢水、廢煙的回收率,相繼建成6000千瓦發電機組和苯加工生產線,年外送煤氣兩億立方米。在全縣率先形成煤、電、氣、化產業鏈模式,徹底解決了只“焦”不“化”的生產模式,為高義煤化做大做強,打造中國冶金焦新品牌和化工新品牌夯實了基礎。

第三屆中國民營企業十大新聞人物

2008年12月8日,由中國現代企業報發起、中央新聞媒體共同參與的“鄉鎮企業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座談會暨全國鄉鎮企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十大新聞人物、第三屆中國民營企業十大新聞人物揭曉儀式”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張高溢同山西柳林富安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車安奎、遼寧高科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金祥、江蘇中聖高科技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宏新等人入選“第三屆中國民營企業十大新聞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