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體銳,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體銳
- 主要成就: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持或主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0餘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 職稱:副教授
- 工作單位: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
- 主要榮譽:西南政法大學優秀教師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出版圖書,
人物經歷
張體銳,山東濟寧人,智慧財產權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2012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智慧財產權法學》、《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網路智慧財產權法》及《智慧財產權疑難案例分析》等課程。2016年被評為“西南政法大學優秀教師”。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持或主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0餘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主要貢獻
代表性成果:
1.《商標法上混淆可能性研究》,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4年版;
2.“紋身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智慧財產權》2016年第7期;
3.“專利海盜投機訴訟的司法對策”,《人民司法》2014年第17期;
4.“商業尋租與專利制度:經濟社會規劃策略研究”,《學術界》2014年第6期;
5.“雲計算時代臨時複製的著作權屬性”,《中國著作權》2014年第2期;
6.“美國專利主題適格性之兩步檢驗法”,《人民司法》2015年第19期;
7.“商標淡化性近似認定”,《智慧財產權》2014年第5期;
8.西南政法大學校級青年項目“商標法上的商標近似研究”;
9.重慶市社科規劃博士項目“智慧財產權蟑螂問題研究”;
1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智慧財產權非實施行為研究”。
出版圖書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4年6月1日
第一,以“經濟社會規劃論”為商標法哲學基礎,重新界定我國商標法立法宗旨;第二,混淆可能性是商標侵權判定標準,認定混淆可能性採用多因素檢測方法;第三,在混淆可能性具體適用過程中,應首先注意區分混淆與淡化之間的內在差異,不能雜糅並用或直接以混淆可能性認定方法來認定淡化可能性;第四,雖然我國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