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顏山

張顏山

富甲寧海 字號卓著的商人張顏山(1862-1941)字忠桂,號繼廣,祖籍養馬島張家莊,後遷至寧海鎮邵家塂村定居。幼年家貧,十五歲時打赤腳到煙臺泰生東學生意,甚的東家所賞識,逐年提升,成為該商號之得力人員。之後東家賴芳圃見市場不景氣,怕擔風險,將泰生東折歸張經營,代銷德國獅馬牌顏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顏山
  • 出生日期:1862年
  • 逝世日期:1941年
  • :忠桂
  • :繼廣
個人經歷,張顏山故居,

個人經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國內的顏料奇缺,因德商斯密特歸國不回,該商號獲得獅馬牌顏料的專售權,成為獨家經營商業,在此期間,淨獲利200萬銀元,並在青島,濟南,上海等地增開商號,幾年間上海即存有5000萬元,濟南有300萬元,並在故里邵家塂建瓦房四幢,置田產(包括山巒)2000餘畝,一躍成為牟平首富。後來於1938年張赴天津,1941年逝於上海。
張顏山生前曾作了些有益地方的事情,如1933年建牟平恤養院,一次捐款15萬元,又資助煙臺張裕公司50萬元,擴充釀酒廠,還在村里辦國小,捐款1萬4千元,興建牟平縣中宿舍等。

張顏山故居

張顏山故居始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共建有房屋110間,占地3280平方米。故居建築規模宏偉,設計巧妙,做工精細,用料考究。故居保護規劃面積為2.5公頃,將對現有主體建築進行修繕保護,並根據史料記載,將部分故居進行復建,對其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建成後,張顏山故居將成為市民研究當時膠東人民民俗的好去處。
義商張顏山張顏山,煙臺牟平養馬島張家莊人,1862年出生。原名張宗桂,號燕山,後因經營染料發跡,改號顏山。張氏經營的“泰生東”染料店專營德國獅子牌染料,在濟南、上海、哈爾濱等地均有分號,並開有棉布莊、綢緞莊、錢莊、纊絲坊等,號稱中國北方的“染料大王”。發家後,張顏山在家鄉買地1000餘畝,山嵐1000餘畝,蓋房300多間。至抗戰前,張氏家族實業發展達到了頂峰。事業的頂峰,名聲的顯赫,並未泯滅這位膠東之子身上的閃光精神,其中尤以其善良、正直、仗義,為世人稱道。
張顏山舊宅,位於今天的牟平邵家塂,始建於1920年前後,上下兩個大院,共有房屋110間,占地近4000平方米。整個建築莊重大方,單石料,就整齊劃一,鑿痕如絲,接縫如發。其中尤以“三雕”———石雕、磚雕、木雕最為精緻。據說,當時地方上不景氣,民不聊生。已經從張氏家族中受益頗多的人們,不忍再無功相擾。體察鄉鄰心情的張顏山,便以建築家宅為由,廣招工匠,大興土木,包吃包住包工錢,並特意叮囑:工程求慢求細求好,其實他是想拖延時日,好使大家捱過這段艱難的時光。他的善義之舉,鄉鄰們心領神會,只能以一絲不苟的精工細活作為報答。於是,近百年後的今天,我們見到的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張家大宅院,代表了那一時期膠東民居建築的最高水平。這毋寧說是張顏山義舉的回報。
一戰後,德人返華,張顏山將德國人轉讓的染料貨款如數退還給德國人,德人大為感動,在張60歲生日時,送了一輛本茨轎車作禮物。但同樣是德國人,卻又遭到了張顏山狠狠的懲戒。1929年,一德國馬戲團在青島演出,竟捅死一個買不起票在外面偷看的市民。張顏山痛恨德人的殘暴和自己政府的無能,一怒之下,包下青島的所有劇院,免費讓廣大市民看戲,致使德馬戲團成為被看了笑話的小丑。德老闆只好賠禮賠錢。張顏山以肝膽相照的正義之氣,打敗了德國殖民者的囂張氣焰。
面對同胞的勢利之舉,張顏山的眼裡同樣揉不進沙子。1932年,濟南商會宴請各大銀行行長。張因粗衣布履談吐憨直的農民做派,被榮大新任行長鄙視。事後,張突然向該行要求提出全部存款。該行長無力支付,束手無策,明白真相後,只得厚著臉皮賠禮道歉。
1919年大旱,張顏山令人開倉賑濟全村600餘人,同時,又在村西擴建客店16間,每天早晚各賑粥一次,供過往行人吃住。抗戰初期,民不聊生,張顏山告誡家人,除最大限度地減免應收地租外,每年春天,都要發放一定的度荒糧賑濟饑民,許多人因此得以果腹,保全了性命。
1930年,張顏山捐款15000元,將煙臺東口子(現金溝寨上塂)一段道路修築成石條大道。1928年,他在本村辦義學一所,建校舍20餘間,廣收本村兒童入學,延師施教。1931年,捐款14000元,在城東關彌勒寺附近原牟平師範舊址上,擴建校舍154間,使牟平學子得以就讀。此外,張顏山還多次向牟平、煙臺、青島、濟南、上海等地的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捐款,累計達數十萬元。
1938年後,因戰火焚燒,用人不當,張氏實業開始走向衰敗,一代義商張顏山1941年在上海去世,享年7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