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生遺稿

張雲生遺稿

《張雲生遺稿》是200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雲生。

基本介紹

  • 書名:張雲生遺稿
  • 作者:張雲生
  • 頁數:317頁
  •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
書籍簡介:,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精彩賞析:,

書籍簡介:

書名:張雲生遺稿
作者:張雲生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
字 數:191千字
頁 數:317頁
版 次:2009年7月第1版
開 本:850×1168 1/32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定 價:35元

作者簡介:

張雲生,青少年時就愛好文字寫作,在報紙上發表過小說類作品。後來從事商、工事業。到了退休以後的晚年,他又燃起了寫作的激情,在直至離世的二十多年中,他幾乎每日筆耕不輟,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於回憶記述他平生的經歷和見聞。他八十五歲逝世,留下了多篇長短不一的遺稿:有的已經成型定稿;有的是未經修訂的初稿;有的則尚未完成或只寫下片斷殘文資料。

內容簡介:

這裡印的是張先生已進行過修訂的稿子中的兩件,又從另一稿本中摘選了部分作為附錄。這兩篇所述的是他自幼兒時到二十五歲的故事。他寫自己的事,也寫我們這個家,記下了七八十年前的那個年代我們家的境況、變化和各個人的一些大小故事。他也記述了我們外祖家的諸多事跡。
三哥寫的是普通人的普通事。這是二十世紀前期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事,是那個年代的大歷史大故事中不足道的小故事。
現在把這些凝聚了三哥辛勞和心血的文字印出來留給自己的家人、親人和後人。讀到這些故事,後來人可能會滿足一些對先輩人生活經歷的好奇心,也有可能會獲得一些對生活的啟迪和愉悅。這可能也符合三哥付出那么多辛勞的初衷。
印製完全按手稿,在文字上不作任何改動。包括個別一些手誤的錯字和漏字,以至有的不夠標準的標點符號,都原封不動。也以此作為對一個八十多歲老人艱辛勞作的一種紀念。

精彩賞析:

……
有人說,我命大,有福氣,我也自認為,一生過著神仙式生活。尤其晚年,我和老伴,現在每月共拿著三百五十元退休費,每日瞧瞧電視,下幾盤圍棋,一天三頓飯,頓頓是白面,香油,有饃,有飯。有時候,還吃肉,吃雞,雞蛋每日早晨,我吃兩個,還打“九九”拳。在院子裡,在大門口散步。這不是活神仙是什麼?
我決不相信命運,什麼陰陽八卦,那是胡說八道。我不相信宿命論,但我一生走過的道路,的確令人羨慕。我常常說,全中國,全世界的人,能都同我一樣,便好了。
我不是政治家,更不是軍事家,我不在八大家之內,我是一個百姓人家。我的姓,在百家姓上有,便是那個弓長的張字。
我的祖先,有很多出名的人物,如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封神榜演義上的張奎,曹操手下的大將張遼,都是我的同姓,但是不是我的祖先,是不是我的本家,那還得仔細考證,方能確定。
據我所知,我家的祖先,在距今五百年前,在元朝末年,明朝建國初期,我的祖先,一對二十多歲的小兩口,擔著行李和鍋碗、糧食,由山西省洪同縣大槐樹下,一步一步走出了太行山,來到我所在的地方落戶。
這對老祖先,先居住在西大姓村,後來派一個孩子,移居我現在所居住的湖頂山村。這個孩子,在五百年後,他的子子孫孫,發展到五六百人,近六十戶人家。我家便是這五六十戶人家中的一戶。
五百年時間不算久長,但也不算太促短。在這個小村內,便發生巨大變化。我在這個地球上,出生時,我家有六十畝山崗坡田地,我上有爺爺張會仙,和伯父、伯母,爹:張麥只,娘:霍杏姑;還有大哥秋保,二哥重喜。
我的奶奶,我沒有見過,她在我出生前,便病故了。她是一個名門之女,舉人老爺的親妹妹。舉人姓胡。胡舉人未中舉前,家內很窮,他的娘,實在餓得過不去了,便帶著大肚子,改嫁到申家洞申家。到了申家,她生了一個女孩,那女孩便是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有兩個娘家,一個是她生身親娘,所在的申家;一個便是她哥哥胡舉人的胡家了。
當我奶奶的第二個男孩,即我爹爹張麥只出生後,胡家方中了舉。胡秀才,變成了胡舉人。常言說:窮秀才,富舉人。胡家中舉後,城內的士紳都來巴吉他,拜訪他,有的贈他銀子,衣服;有的贈他房子,使女,丫環,胡家馬上闊起來。在慶祝中舉的這一天前,胡舉人特地親自跑到申家洞認娘,到湖頂山認妹。
他的娘,因已改嫁,成了申家的人,她未到城內胡家赴宴。他的妹妹,即我的奶奶,那一日,抱著我的爹麥只,騎著小毛驢,頭戴大紅花,身披吉服,腰系紅裙,進了城。
來到城內胡家新家門口,便有人高喊:“姑娘到了!”
吹手們立即吹響喇叭,我的奶奶在一陣細吹細打的樂聲中,踏入了胡家大門。滿院子賓客,都齊聲向這位胡姑娘道喜致賀。
胡舉人夫婦,在大門口,親自迎接。胡舉人媳婦,三日前,還是一位窮得破破爛爛補丁衣服的窮婦,現在滿身綢緞,手上、頭上,都是黃澄澄的,耀眼明亮的金首飾,握住我奶奶的手,親熱地說:“妹妹你來了。”
胡家慶賀中舉大宴,整整吃了三日三夜,方才中止。胡家得了多少賀禮,已無法統計。我奶奶和我爹,在胡家吃了三天美食好東西,當時我爹兩歲了,剛記事,我爹後來回憶,胡家門前立有旗桿,還有一班鑼鼓班子,還有戲班子和說書的,其他的,他便記不清楚了。
我伯父張尚法,那一年,他已十歲,他比我爹大八歲,但他未去,未參加那場賀中舉喜宴。
我得知胡家中舉喜宴的熱鬧情況,是來自我伯父張尚法的口。我三十三歲時,在河南省會開封,和我伯父在一起居住兩個多月。有一天,他給我講往事時,說了我奶奶,赴胡家中舉喜宴時情況,他是聽我奶奶由城內回家後,向我爺爺張會仙講述時,他聽到的。
我伯父張尚法,活了八十歲,他在一九六〇年,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病故的。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