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張雨僧
- 別稱:名澍
- 所處時代:清光緒14年——民國12年
- 出生地:甘肅省武山縣韋家莊人
- 出生時間:1888年(清光緒14年,戊子)陰曆五月三日
- 去世時間:1923年3月3日子夜
- 主要作品:《張雨僧獄中遺詩考》(作者——蘭州教育學院退休教授張爾進)
- 主要成就:參加十月辛亥起義、曾任參謀長
人物生平,1915年,1917年,1918年,1920年,1922年春,1923年,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個人作品,軼事典故,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1915年
張雨僧與甘肅籍保定軍校同學胡登雲(隴西人),焦桐琴(青海樂都人)等在督軍張廣建新軍振武軍(陸洪濤部)做見習軍官,張雨僧在1915年做見習軍官時正在陸洪濤振武軍中,與陸有上下級關係。陸與皖系頭目段祺瑞系天津武備學堂同學。
1917年
為回響南方護法革命,在臨洮人師仲吾領導下,以保定同學為核心組織臨洮起義,因泄密事敗,逃亡陝西,打算投奔郭堅。前行的胡、焦等人在兩當被捕。張雨僧因途經武山時在家小住而免禍,隻身到陝。適逢陝督陳樹藩派郭堅部討袁過河入晉,意在消滅這支受同盟會影響較深,實力較強的地方勢力。張雨僧投奔落空,流亡北京。
1918年
經同學介紹他參加了段祺瑞所建的“參戰軍”。1918年歐戰結束,“參戰軍”改名西北邊防軍,徐樹錚為總司令。張雨僧在西北邊防混成旅第一團任團長,駐靈寶、洛陽一線。在此期間,張雨僧與活動在關中東部的楊虎城取得聯繫(楊當時任靖國軍第三中軍第一支隊司令),並與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先生詩書交往。張雨僧心向革命,早就崇拜和追隨孫中山、于右任的革命思想,擁護靖國軍的革命宗旨,他在自己部署中進行革命宣傳,揭露軍閥罪行,他的隊伍實際成了靖國軍在潼關外的別動隊,守護著關中大門,並在反圍剿鬥爭中深得于右任賞識。
1920年
直系軍閥奪了段祺瑞北洋執政權。直皖矛盾表面化。似乎可以促陸反直。其次,張兆鉀是甘肅渭源縣人,一直是陸洪濤部下主將。張雨僧的同學好友崔賦鶴(甘肅武山人)是張兆鉀的重要干將。根據這些關係和當時軍閥內部矛盾,爭取甘肅有一點新局面,似有可能。張雨僧受命來甘,奔走遊說,歷盡艱苦,竟沒有顧上回家省親。但是,陸洪濤一貫仇視革命,抱有反動野心,張雨僧沒有說服他,他卻看中了張雨僧的才智,想拉攏張雨僧為他所用,以玩“甘人治甘”的權術,雙方各懷異志,心計周旋,形成一種複雜微妙的接觸。就在這種微妙的關係中張雨僧獲悉一個機密訊息:北洋軍閥為拉攏陸洪濤牽制陝西革命力量,鞏固對大西北的統治,撥發給陸洪濤一千多支瀋陽造新式槍械,六十萬發子彈。陸派人去北京辦理交接,計畫用火車運往河南觀音堂(當時隴海線止此),然後改用馬車運送,過陝入甘。他在確證了這一機密訊息後,當即立斷,毅然離蘭赴陝,與楊虎城謀劃在關中截奪這批槍械彈藥,用以武裝堅持革命的楊部軍隊。他怕有意外糾纏,沒有向陸洪濤當面辭別,只留一信,托人在他離蘭後次日交陸。陸見信後,當然不知張去的內心意圖,為表示挽留誠意,派人送一千銀元追贈路費。東下途中,張雨僧本來可以順路探親,但因軍情急迫,他竟過門不入。當時他的父母貧病交加,妻兒挨餓。
1922年春
張雨僧奉楊虎城命由陝北去北京潛伏活動,準備東山再起,有人將張在京行蹤向陸洪濤駐京辦事處告密,張雨僧在北京西河沿旅社遭秘密逮捕,並搜出張與楊虎城電函密稿。陸洪濤命令他的第一旅旅長李長清立即將張押解蘭州,組成軍事法庭,嚴刑審訊,以“邀約外軍,劫奪軍火,危害地方”的罪名給張雨僧判了死刑。在獄中,張雨僧不向軍閥妥協,以詩歌為武器,用高昂鬥志和樂觀主義精神,總結革命激勵後進。張雨僧入獄訊息傳出後,在北京和省內不少名流多方營救,蘭州學界抗議,要求釋張,陸洪濤等恐遲疑生變,遂搶先行動,在
1923年
3月3日子夜,將張雨僧秘密殺害在臬蘭山下雷壇河(今蘭州文化宮一帶),年僅35歲。
主要成就
1922年春,靖國軍三原總司令部難以立足,于右任被迫避居三原東里堡。楊虎城把于右任迎接在武功駐地,重建靖國總部。楊被任命為靖國軍第三路司令,張雨僧任參謀長。張雨僧密切注意陸洪濤所運槍械彈藥。正在於右任到武功不久,該槍械已從觀音堂改用32輛馬車起運,過關中時由在陝直軍武裝護送,陸洪濤派他的親信副官陳德奎率一個騎兵加強連東下接應。張雨僧運籌帷幄,在法門寺(《甘肅解放前五十年大事記》說在禮泉縣鐵佛寺,這裡依據《楊虎城將軍傳》)一帶伏設奪槍,在永壽縣監軍鎮截殲來自甘肅的接應騎兵,經過一番苦戰,打了一個漂亮戰,悉數截奪這批槍械彈藥。這就是關中人民至今傳誦的“法門寺借槍”。
人物評價
高度的愛國情懷,高昂的鬥志及樂觀主義精神值得後輩人學習與發揚。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貢獻
個人作品
《張雨僧獄中遺詩考》(作者——蘭州教育學院退休教授張爾進)
軼事典故
暫無
藝術形象
樂觀,積極,愛國的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