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鑒(宋朝官員)

張鑒,字德名,瀛洲團練使張藏英的孫子。父親張裔,靠恩蔭補供奉官。張鑒出身將軍之家,幼時能夠愛好學習,進入衛州霖落山修習學業,總共十多年。太平興國三年,進士及第。升為朝官,任為太子右贊善大夫、婺州知州,就地升著作郎。回朝為監察御史。奉詔判決江左的刑案,昭雪冤屈積案很多。歷官為殿中侍御史。

王明、李惟清推薦他的才能,任用為江南轉運使。本地區有世家大族成為老百姓的禍患,張鑒把他們的名字上報皇帝。太宗命令當地全部押送其家族首領和他們的妻子兒女趕赴朝廷,以三班的名義拘禁他們,江左震驚肅靜。淳化年間,盜賊在西蜀起事,王繼恩討伐平定他們,然而管理軍隊沒有政令,他的下屬仗著功勞而凶暴強橫。益州張詠秘密上奏,請求命令大臣分駐軍隊,就派張鑒與西京作坊使馮守規一同前往。召他們在後苑門應對,皇上當面授給方針策略。張鑒說:“益部剛收復,軍隊不和,如果聽到使命突然到來,替換他們的軍隊,擔心有的猜疑畏懼,發生難以預料的變故。請讓我假借安撫之名。”太宗稱好。張鑒到了蜀,王繼恩仍然傲慢,不把朝廷已知道他放縱恣肆的事放在心上。張鑒到蜀時,給他空名任命書並任命朝臣幾人,張鑒與張詠就率領戍守的士兵出境,王繼恩部下的使臣也大多被向東調遣回去,監督王繼恩等人分路討捕殘餘的盜匪,而張鑒等人招撫不安分隊伍。事情平息後回朝,還未到京,就被任為左諫議大夫、戶部使。
當時朝廷分兵五路進軍攻打西夏時,朝廷命令張鑒乘驛車前往環州,與李繼隆商議護送糧草進靈州。張鑒回來後,上書說:“關輔的老百姓,幾年以來,全都有苛稅勞役,家畜產業盪盡,住房全空。加上浦洛之行,曾經遭遇搶劫。原州之戰,又造成搬遷拖延,不是不聽從命令,實在是能力達不到(力不從心)。何況現今又追加徵稅,本地戶口的賦稅田租,互動派遣到別的州送交,往返千里,費用損耗十倍。現在如果再有徵收,更加造成逃亡,縱使驅趕逼迫,必定擾亂逃散。希望陛下特別賜以詔書,不要加重勞役,趁著孟春,讓老百姓致力於春耕。
事情應當深加考慮,先做預防。如果等河決口以後才去防止,火勢盛了後才滅火,那么焚毀和淹沒的禍患已深重了,即使想拯救,難道還來得及嗎?
不久皇上下詔讓張鑒專門督查軍糧,以軍中法令行事,運送很見成效。鹹平初年,改任工部侍郎,出朝做廣州知州。任職二年,百姓把他的政績分列列舉上報請求刻碑。
起初,張鑒在南海,李夷庚任通判,謝德權任巡檢,都跟他不和。二人秘密奏報張鑒把錢財交給海外商人,做生意,所以被調往小州任職。到了這時,張鑒自已陳述有親戚故舊被貶謫到瓊州,經常把自己的俸祿米托商船帶去供養他們,又報告了李夷庚、謝德全小人貪財兇狠的情況。皇上的成見稍稍解除。朝廷召回他,因為生病調任相州知州。有芝草生在州官的房間,張鑒上奏說吉祥奇異,認為是河朔停止戰爭而歸附的徵兆。下詔嘉獎他。景德初年,去世,時年五十八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