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鏡吾(1882—1956),小名彥德,字永鑒,號笑我,又作肖我。陝西省澄城縣韋莊鎮堡垐村人。
民國初年,經商上海、蘇州等地,結交社會名流,頗負聲譽。民圖18年(1929)大旱災中,多方奔走,通過報紙披露訊息,呼籲為澄城賑濟。民國21年(1932)瘟疫流行,從南方購買藥物多種,為鄉親治病。後回鄉與李季陶,黨成斌、崔明軒、黨肅齋等籌辦韋莊儲蓄所,以收入補充韋莊國小經費。韋小附設有幼稚園,為學生制校服,教師待遇亦較豐厚。又出資建立韋莊鎮圖書館,于右任為其題寫匾額。館藏《萬有文庫》、《二十四史》、《水滸》、《三國演義》、《故事一百種》等。
基本介紹
- 本名:張鏡吾
- 字號:字永鑒,號笑我
- 所處時代:民國
- 出生時間:1882
- 去世時間:1956
- 性別:男
生平事跡,附文,
生平事跡
民國初年前後,張鏡吾先生在上海經商,在上海居留將近二十年。前辛亥革命元老陝西同鄉于右任先生,就是這個時期和張鏡吾先生因同鄉之情認識的。於先生在南京從政做官,經常到蘇州、上海來,常去永生瑞西菸行等陝西商號里敘談鄉情。于右任先生對他的家鄉三原縣辦過很多社會公益事業,又在武功興辦國立武功農學院。這些活動對張鏡吾先生很有影響,他因而也努力為故鄉韋莊鎮一帶舉辦社會公益事業。
1928—1930年陝西大旱,三年六料未收,民間窮困艱難異常,張鏡吾先生在上海與于右任先生募款賑濟陝西災荒,並開書畫展覽進行義賣。當時在上海法租界新開河的陝西菸行,尚有《一林豐西菸行》、《義源厚西菸行》等皆曾參加。此外尚有大荔漢村的蒙壽芝先生也參加賑災義賣,壽芝先生為有名的書畫家,張鏡吾先生書法也頗為人稱道,以及于右任的草書,都參加了義賣。因為賑災的關係,以及鏡吾先生在商界的推動,成績頗為可觀。
1932年( 民國二十一年)前後,陝西大旱,虎列拉(霍亂)瘟疫流行,張鏡吾先生從上海、蘇州一帶購買大批防止瘟疫的藥品捎回來,免費給家鄉一代的民眾發放。
1932年前後,張鏡吾先生在上海為韋莊學校捐購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的《萬有文庫叢書》、《二十四史》等。另外還有一些教學儀器如放大鏡、地球儀、腳踏式風琴...
《萬有文庫》等圖書從上海運回學校後,韋莊鎮上知名人士以及董事會研究決定,在崔家巷韋莊國小西側建造圖書館,分兩層,下層是磚拱窯洞,洞前建廈房,窯頂上建平樓,作為藏書及閱覽室之用,圖書館外面懸掛著前南京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先生書寫的館名橫匾:“韋莊鎮萬有圖書館”。在下面窯前房內,豎有石碑,詳細記述了韋莊國小及萬有文庫圖書館興建經過,並有捐款人姓名。
當時澄城縣長衛邦輔贈送了一塊大匾,黑底金字,衛縣長手書“惠及國小”四個大字。韋莊鄉紳敲鑼打鼓也送了一塊上書“功崇教育”的四字大匾。
在此期間,由張鏡吾先生髮起倡議,在韋莊各界知名人士參加下,籌建“韋莊鎮儲蓄處”將資助的學校經費作為基金,並吸收捐款和民眾儲蓄,以較低利率向農民及小本經營者貸款,從中提取利息,作為學校的發展經費之用。
當時鏡吾長子張國權先生任韋莊學校校長,尤能振刷精神,聘請崔明軒、東輔臣、李季陶、黨肅齋等管理儲蓄處經營業務,這對韋莊國小的發展壯大作用很大。使韋莊國小成為當時名重一時的培育人才的名校。
附文
《澄城縣韋莊鎮育英學校原始記》碑文
清季絀於邦交,憂國者知非變更學制、發明科學不足以抵抗列強,而根本計畫則國小尤為育才之基。鎭紳黨質生、黨成伯君等有見於此,籌底款購校具,先後成立初等國小校兩處。爾時風氣未開,不免憎茲多口。既而成績卓著,得人信仰。正擬擴充,適當改革時期,雈苻四起,蓄志未伸者數載。民國八年胡知事足剛來宰吾邑,時治城為某軍割據,在鎮設立行政公署耳。成伯名延聘佐治,君為之悉心策劃,不數月,溝南地面完全廓清。君以時機可乘,即以擬辦高級意旨言於胡,胡極表同情。卜得今校址,度材得西白之佛殿、馬莊之神廟、鎮城外巽方之歌台與收取民某所欠官款之房廈,委黨成伯、張誠齋、崔學義、高鳳翔、閻雨人董其事。建置門房三楹,左右廈房各三楹,樓教室七楹,教室之西偏砌圓門一通,內營造兩院總計廈房念六間,又西偏建房三楹為廚舍。隨由省交涉民六地方公債三千兩備作本校基金。經營逾年,規模觕立。工未告竣而胡解組,成伯亦出外。此生育未建全之學校,自是遂常為軍隊駐紮,幾乎全行破壞。十一年春,黨質生、梁亦任、黨肅齋等繼續籌辦,秋間高小成立,雛形略具。自時厥後,軍事倥傯、土匪猖獗。長斯校者,阨於環境,困於經費,抱悲觀者歷有年所。成伯、肅齋慮斯校從此消歇也,擬定從事募捐維繫命脈。有今校長張國權之父鏡吾君者賈於滬上,見聞廣擴,熱心教育,計先後捐洋四百五十圓,又募洋一千二百六十二圓,繼念吾鄉風氣閉塞、文化落後,有志之士苦無良好書籍瀏覽,蓄志在本鎮設立圖書館,特購訂萬有文庫全部暨新聞紙與東方婦女兒童雜誌以惠學子,義舉高風誠為一般人所不及。國權亦能振刷精神,在奇荒中辦理儲蓄;不辭勞怨,並於校西購置莊基一所,內廈房六楹暫作女生校舍。自是校務日有起色,可謂能繼父志追美締造諸君者矣!他如捐田暨量力捐資諸君要皆具樂善之誠,合併勒石。俾吾鄉學子講誦弦歌於其中者,藉悉諸君經營之苦衷而相勉為有用之成材則幸甚也。是為記。
邑人 李季陶書
校董會仝人等立石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二月中澣
本鎮張輔辰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