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然

張錫然,女,1941年生,山東威海人。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生物系,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工作。“文革”期間參與國防科研項目——核輻射對動物的近遠期效應研究。特別是以細胞遺傳學指標(微核,染色體畸變,SCE等)研究電離輻射對動物的遺傳影響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和雲南省科技進步獎。1979年晉升助理研究員。八十年代主要從事動物細胞株的建立和生物學特性研究。在國內首次建立了赤麂、毛冠鹿等珍稀動物細胞株。特別是模式動物赤麂細胞株的建立為遺傳毒理學、染色體進化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細胞模型。1982年、1986年分別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

1984年調入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從事科研與教學。建立了細胞培養室,並建立了初具規模的細胞庫。自建和引進了以珍稀動物、人、各種腫瘤及遺傳缺欠型的細胞株80餘種,為基因資源的保護和研究打下基礎。1990年晉升副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錫然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41年
  • 畢業院校山東大學
  • 出生地:山東威海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97年晉升研究員,1998年聘為博士生導師。曾任江蘇省遺傳學會理事,江蘇省細胞生物學重點學科帶頭人,現任“中華新醫學”,“中華醫學研究雜誌”編委。200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貢獻

九十年代初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螢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在動物遺傳學和臨床疾病的套用系列研究。通過人和獼猴屬動物染色體同源性比較分析,提出了人類染色體進化的4種途徑;通過螢光原位雜交技術探討了腫瘤及遺傳疾病的產生機理。為臨床疾病的基因診斷提供實驗依據。
30餘年發表研究論文一百餘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國家級、省級研究課題10餘項。
目前正在承擔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獲獎記錄

1998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