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銅彥

張銅彥

張銅彥,1958年10月生,河北高陽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硬筆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銅彥
  • 出生日期:1958年10月生
  • 職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硬筆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 籍貫:河北高陽
人物經歷,成就榮譽,人物評論,

人物經歷

張銅彥潛心翰墨三十餘年,能寫多種書體,傳統功力深厚,作品雅俗共賞。楷書唐、魏兼擅,對《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刻石、《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等反覆揣摩,尤對《鄭文公下碑》用功最深。魏茫、渾厚、自然、遒勁的美感。唐楷宗法顏真卿,先臨《顏勤禮碑》、後摩《自書告身帖》,碑帖相互糅合,作品結構嚴謹開張,中鋒運筆,線條圓勁,筆力內含,有骨、有筋、有血、有肉,渾穆凝重,大氣端莊。隸書以帛書、漢隸為基礎,進而轉攻伊秉綬,尤其摻用篆、楷受法書寫,作呂筆勢穩健含蓄,渾圓憨直,方嚴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韻致,拙中寓巧,實中見雅,顯現出渾最端莊、高古博大的美學追求。行楷書以魏楷、唐楷和趙孟 為基礎,並從篆、隸、章草諸體及沙孟海書法中汲取營養,初步形成了結構嚴謹、筆力雄健、溫潤妍雅,結體開張,個性鮮明的書風。
張銅彥張銅彥
篆書先學吳讓之,後攻吳昌碩,其結體錯落有致,用筆博取的基礎上,集中精力專攻魏楷、行楷和隸書。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書法大賽及大展並獲獎。

成就榮譽

1986年書法家張銅彥楷書作品獲“全國臨帖競賽”一等獎。
1989年書法家張銅彥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專業並獲優秀學員證書。
1990年書法家張銅彥因自學書法成績突出,被評為“全國自學成才者”;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內蒙古分會。
1991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獲“空軍書畫攝影比賽”二等獎。
1992年書法家張銅彥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
1997年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獲“全國金融系統書畫攝影大賽”銀獎。
2002年書法家張銅彥楷書作品入展中國書協中直分會舉辦的“迎十六大全國書法名家作品展”;組織策劃成立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並當選為首屆主席。
2004年書法家張銅彥擔任“全國書畫藝術分科展”評審。
2005年書法家張銅彥楷書作品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首屆公務員書法大展”。
書法家張銅彥應書法報之邀舉辦個人“書法報上展”;
書法家張銅彥應邀出席第21屆中國蘭亭書法節;
書法家張銅彥隨中國書畫代表團參加中越書畫交流會;
書法家張銅彥作為行業特邀代表出席中國書協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6年書法家張銅彥當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發展委員會委員。
書法家張銅彥擔任“第三屆全國規範漢字書寫大賽”評審;
書法家張銅彥被中國產業文聯評為“全國產業(企業)先進文藝工作者”;
被中國書法家協會評為“中國書法進萬家活動”先進個人;
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參加“第二屆北京國際書法雙年展”。
2008年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榮獲“第三屆中國榜書大展”一等獎。
書法家張銅彥擔任“第三屆全國書畫藝術分科展暨名家邀請展”評審;
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入展“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大展”;
書法家張銅彥所領導的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接收為團體會員;
書法家張銅彥應中華慈善總會邀請參加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的“重建家園 點燃希望 明天會更好——大型抗震救災慈善愛心行動”開幕式和筆會,並捐贈書法作品8幅;
書法家張銅彥丈二橫幅隸書作品《蘇軾詞 赤壁懷古》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2009年書法家張銅彥作為書法工作者被中國書協評為“中國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
書法家張銅彥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邀請,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高級研修班”學員講授“隸書學習與創作” ;
書法家張銅彥在中國書協五屆五次理事會上增補為中國書協理事;
書法家張銅彥當選為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第二屆主席;
書法家張銅彥應邀參加“中國文聯著名書畫家、音樂家走進科學發展示範區感受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感受曹妃甸工業區”採風創作活動;
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入編《全國百位書法名家作品集》;
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入編《共和國書法大系》(1949-2009);
書法家張銅彥應邀參加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頒獎晚會暨展覽開幕式。
2010年書法家張銅彥開通“張銅彥書法”個人網站。
書法家張銅彥應書法導報之邀舉辦當代書家個人報上展 ;
書法家張銅彥應邀參加中國文聯“送歡樂,下基層”赴北京順義後沙峪鎮慰問演出活動;
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三農新政策,萬戶喜開顏”大紅對聯入展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情境書法大展”,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央國家機關分會主辦的“紀念炳森暢談書法藝術發展”座談會並作重點發言;
書法家張銅彥應邀出席中國文聯組織的“參加中國文聯‘送歡樂下基層’活動文藝家聯誼會”;
書法家張銅彥應邀赴南京參加由中國文聯組織的“砥柱中流——中國文聯藝術家採風活動”;
書法家張銅彥應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的邀請,作為隨團書法家參加李肇星為團長的訪韓代表團;
書法家張銅彥參加中國文聯組織的藝術家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13師慰問採風活動;
書法家張銅彥出席“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首屆(海南)國際書畫雙年展”開幕式,並接受國際旅遊島之聲廣播電台記者專訪;
書法家張銅彥率團赴台灣進行文化交流;
書法家張銅彥被中國友聯畫院聘為書法家;
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入刻山東臨沂書法廣場碑林。
2011年書法家張銅彥當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六屆理事。
書法家張銅彥入展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雅集“蘭亭書法雙年展”;
書法家張銅彥參加中國書協組織的“中國書法進萬家——走進雷鋒發祥地撫順”系列活動;
書法家張銅彥參加中國書協組織的“中國書法進萬家——百名書家走進阜陽王家壩”活動;
書法家張銅彥參加中國文聯組織的“情系沂蒙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中國文聯文藝家採風慰問沂蒙革命老區沂南行”活動;
書法家張銅彥出席紀念中國書協成立30周年座談會;
書法家張銅彥應邀參加中國書協主辦的“書法創作座談會”並發言;
書法家張銅彥參加中國書協組織的採風團赴藏進行採風交流活動,並為西藏文在線上關講授“書法學習與欣賞”;
書法家張銅彥出任第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入刻紀念辛亥革命百年首義碑林,並被辛亥革命紀念館收藏;
書法家張銅彥行楷作品入展“慶祝建黨90周年暨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央國家機關分會成立20周年——全國著名書法家作品邀請展”;
書法家張銅彥書法長聯參加“紀念建黨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名家書畫邀請展”並被西藏文聯永久收藏;
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入編《解放軍畫報創刊60周年珍藏書法作品集》(1951-2011);
書法家張銅彥率金融書協代表團出席全國石油、金融、鐵路、電力、煤礦行業書法聯展開幕式;
書法家張銅彥擔任“首屆中國女性書畫攝影大賽”評審;
書法家張銅彥參加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新疆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新疆軍區政治部、新疆自治區文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聯主辦,新疆自治區書法家協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書法家協會共同承辦的“送歡樂下基層中國書法邊疆行——走進新疆”採風慰問活動;
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入刻河南開封翰苑碑林;
書法家張銅彥隸書作品特邀參加“全國產業(行業)書法美術攝影精品展”;
書法家張銅彥應邀參加“書頌海南國際旅遊島——中國當代書法名家作品展”開幕式;
書法家張銅彥作為中國書協代表團代表光榮出席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2012年書法家張銅彥隸書對聯“龍騰盛世千家樂,虎躍神州萬戶歡”參加由中央數字書畫頻道舉辦的“百聯迎春——中國書法名家百幅春聯展”。
張銅彥書法藝術入編中央網路電視(CNTV藝術台)藝術家庫;
書法家張銅彥應邀參加2012·北蘭亭上巳雅集書法電視晚會;
《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專輯系列——張銅彥作品集》由《中華書畫家》雜誌社出版發行;
書法家張銅彥章草作品入編《當代書法名家手札》;
書法家張銅彥隨中國書法家協會代表團出訪日本;
書法家張銅彥當選為中國金融文聯副主席;
書法家張銅彥應邀出席“萬套《中國書法》捐贈西部萬名大學生”活動啟動儀式;
書法家張銅彥參加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活動啟動儀式;
書法家張銅彥應邀參加“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暨中國書法進萬家——走進革命聖地延安”活動。

人物評論

張銅彥隸書管窺:方正圓勁沉雄厚重
張銅彥先生現任中國金融書法家協會主席,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書法家,其書法造詣之深、功底之厚,早已蜚聲於書壇。他諸體兼善,尤以隸書為人所稱道。
張銅彥先生的隸書主要取法古代經典碑刻和墨跡,他博採眾家之長,先後臨習過秦漢簡牘、帛書、《張遷碑》、《鮮于璜碑》、《乙瑛碑》、《石門頌》、《好大王碑》等,尤其偏愛清代伊秉綬的隸書,對伊氏隸書心摹手追,受益頗深。同時,在隸書中大量吸收運用行書、篆書,特別是顏真卿楷書的結體和筆法,故其隸書既有《張遷碑》的方整、《石鼓文》的古樸,又有《乙瑛碑》的古雅、《膽巴碑》的靈秀;不但有《石門頌》的飄逸、《好大王碑》的遒勁,而且有伊秉綬隸書和顏真卿楷書的沉雄、厚重。銅彥先生的隸書是古樸的,它來自漢篆、漢簡、帛書和漢碑,在更高的層次上再現了秦漢古風;而又是新奇的,因為他深得伊氏隸書的精髓,具有超前的審美自覺。因此他的隸書內涵豐富,風格獨特,不但圓勁、敦厚、中和,而且具有大氣、靜氣和廟堂之氣,深得同道好評和深受民眾喜愛。
在字型的演變上,在從篆書到隸書的隸變過程中,渾圓勁健的圓筆逐漸為方整勁利的筆法所替代。儘管成熟的隸書在筆法上方圓兼備,但方筆則成為了隸書筆畫最典型的特徵。而張銅彥先生的隸書在筆法上方圓並用,但以厚重古樸的圓筆為主導。在他的隸書中有時甚至刻意避開隸書的波磔這類筆畫,而純用中鋒書寫隸書。中鋒行筆,藏頭護尾,法度森嚴,筆畫的粗細比較均勻,隸書的代表性筆畫“蠶頭燕尾”比較弱化,橫平豎直,收筆含蓄,即便有此類筆畫,它與別的筆畫反差也不明顯,另外在他的隸書中橫向的筆畫往往略細於縱向的筆畫,左豎的筆畫多細於右豎的筆畫,這些突出的特點主要源於他十幾年來對顏真卿楷書的研習。其採用圓勁的中鋒篆法寫出的筆畫渾厚剛勁、圓潤率直,給人以古雅、厚重、雄渾、剛勁之感。
他的隸書在筆法上雖以中鋒為主,但險峻、勁利的方筆和放逸、渾厚的圓筆的同時運用是其線條的基本特徵。從其隸書基本點畫的形體看,變連線為分散,其筆法在篆書用筆婉轉的基礎上,也有明顯的提按、藏露、轉折等,這樣就使得點畫更加多姿多彩。其隸書的點畫無論是渾圓厚重,還是簡潔暢爽,都同樣表現出了凝練遒勁的藝術特色。為了豐富隸書的筆法,張銅彥先生曾經對《石鼓文》、以及吳讓之、鄧石如、吳昌碩等人的篆書下過很大的功夫進行臨摹,因此他的隸書用筆深得篆書線條的圓厚之理,十分講究線條的圓渾結實,進一步強化了其隸書線條的質感。
隸書字型從起源到形成,大體經歷了戰國至秦的初創階段,至西漢時期完成了隸書字型的正體化,成為當時的通行字型。其中西漢中晚期至東漢時期是隸書的成熟期,也是隸書字型和書體的共融時期。漢代以後,其它字型取代了隸書的正體地位,隸書字型雖然還不時地被套用,但其實用價值逐漸減弱,藝術價值也被人們所忽視。至明末清初,隨著金石學的興起,隸書的藝術特性重新被文人學者所認識。隸書在沉睡了千餘年後,又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開始復興。伊秉綬是清代隸書復興期的典型代表。張銅彥先生的隸書,尤其是在結體構形方面受伊秉綬的影響很大。張銅彥先生對字的構形極為敏感,如橫畫多的字順其自然,使其高大,筆畫少的字,適當壓縮,使其方扁。在堅持因字立形這一基本結體原則下,對字的結構加以大膽變形,其隸書風格的基本特點體現在方正圓勁、沉雄厚重,但又不乏靈秀之氣。為了使其隸書在保持方正圓勁、雄渾厚重風格的基礎上增加靈動和神采,張先生獨具匠心,把趙孟頫行楷書中的牽絲映帶和行筆的節奏變化,顏真卿楷書結體中筆畫的粗細對比,以及篆書的修長結體等都巧妙和諧地融入隸書之中。其隸書構架的巧妙,表現出他所具有的現代構成審美意識,因此讓人感覺新奇,甚至令人不可思議。\r
伊秉綬在其所著的《默庵集錦》中談到隸書時曾這樣說:“方正、奇肆、姿縱、更易、簡省、虛實、肥瘦、毫端變換,出乎腕下;應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這個“拙”字是伊氏對漢碑深研、臨摹之後的經典總結。張銅彥先生深得伊氏隸書之“拙”的奧妙,他隸書的“拙”體現在結體的方整和線條的平直與平實。其隸書結體雖不以姿媚取勝,在整體風格古拙厚重的前提下,偶以跳蕩的筆畫來破解整幅作品的沉悶,達到寓巧於拙、平中見奇的“大巧若拙”的和諧境界。揚雄曰:“書為心畫”。我認為張先生的隸書之所以能達到這種境界,與其忠厚誠實、隨和樸素、嚴謹穩重的為人處事風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隸書的結構多是橫向取勢,意態宏深,長撇大捺,左右開合。而張銅彥先生的隸書不但深諳傳統經典隸書結體的橫向取勢之理,而且著意於字型結構的屈伸變化。他有時根據章法要求或防止字形雷同,常運用伸縮辦法來打破隸書扁寬取勢的習慣定勢,其隸書整體取縱勢較多,不乏篆書的韻致。他的結體以縱向取勢為基調,篆隸結合,古趣盎然;其隸書一般強調結字的方正與飽滿,但又根據上下左右的字與字之間的關係,以及單個字筆畫的多少,隨機應變地處理字形,使其隸書結體打破了一般隸書均勻扁平的形體,而是有長、有短,有方、有圓,自然生動。章法上橫有行,豎有列,總體而言字距大於行距,給人以疏朗清新之感。
張銅彥先生的隸書大量吸取了簡帛書、漢篆和楷書的結體,通過開合的巧妙變化,不但避免了筆畫與筆畫的平行、這一部分結構與另一部分結構的平行,而且充分展示了隸書的動態美感。其點畫組合的方式、字形的方扁、偏旁部首的迎讓關係以及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也是形成他隸書與眾不同風格的一個重要原因。
唐代書法大家歐陽詢在談到用墨時說:“墨淡則傷神采,絕濃必滯鋒毫。”墨過淡,易傷神韻、風采;墨太濃,易滯澀筆鋒,難以揮灑自如。銅彥先生作隸書,喜用濃墨,因為其行筆比較沉穩,加之書寫時懸肘懸腕,中鋒鋪毫,並使全身之力達於筆端,再使筆尖與紙產生摩擦,甚至還藉助身體的呼吸調整,運用提氣、提筆、輕功的技法。故能使墨色烏亮、虛實相間,厚重而不失柔潤。筆畫儘管光潔,但勢之勁利,韻之虛和,力透紙背,神完氣足,渾然如一體。
如果從各種字型的書寫節奏和筆畫之間的關係方面來說,隸書則是一種偏於“靜態”的字型,其書寫速度、節奏相對比較緩慢一些,張銅彥先生的隸書重在表現靜態的構築意趣,字形方滿,而章法又常使其充滿,這尤其能表現、突出其隸書厚重的線條構形,所以我本人認為他的隸書尤其適合寫對聯、匾額、橫幅以及大字榜書。其隸書用筆實在、沉穩,與結構的方整共同造就了端方莊嚴的書法形象。而行書、草書則是偏於“動態”的字型,書寫的速度和節奏則快一些,另外筆畫與筆畫之間更加注重彼此的呼應。在張銅彥先生的隸書中,頗具匠心而又不會給人矯揉造作之感,藏巧於拙,於工穩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令人回味無窮。在他的隸書中體現了博大與精巧,秦漢古風與現代意識的巧妙結合,隨意出格與法度規範等方面的對立統一。張銅彥先生30餘年的書學道路,廣涉博取,故其隸書雖然很“工穩”,但不會給人“匠氣”之感,而是比較靈動、富有生機,具有行草書的韻致。
張銅彥先生在隸書的創作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這固然與他的天分和悟性有關,但主要在於他的勤奮和修養。他的隸書上溯先秦、窮究兩漢,故能渾厚凝重;他的隸書又能廣泛借鑑現當代諸位大家,所以其隸書又不乏現代意蘊。另外由於張銅彥先生良好的人格修養、善於學習、取法乎上,又廣交朋友,所以其視野開闊而能取精用宏、食古能化而致數體合一。
張銅彥先生在隸書的研究和創作上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藝無止境、學海無涯,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於一個酷愛書法藝術的人來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山陰道上沒有終點,需不懈地上下求索!
(作者孟雲飛系清華大學藝術學博士後,書法學博士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