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興(1946——)四川成都人,現居北京。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論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附中書法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美術史論兼書法教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邦興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成都
- 出生日期:1946年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會員
生平簡介,主要成就,友人評價,作品賞析,
生平簡介
1978年報考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研究生,
1980年畢業留院任教,
1990年在北京當代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出版《張幫興畫集》,
1995年赴日本藝術交流三個月,國畫作品《紅蓮》曾作為國禮贈送埃及文化部長國畫作品曾參加在日本京都吉象堂舉辦的《北京水墨名家展》赴日本展出三個月,在日本東京東洋美術學校舉辦“中國美術品鑑賞”講座,受到該校師生歡迎。國畫作品《灕江煙雨》和《長城帶天來》分別被日本國立國際美術館和東京高木盆栽美術館收藏。
1996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畫廊舉辦個人畫展
1997年為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出版《青少年美術書法培訓教程》。
曾在中國美術館畫廊舉辦兩次畫展。
藝術簡歷載入《世界華人名人大辭典》。
199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畫廊和王府井北京畫店舉辦兩次個人畫展。
2005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張邦興教授專著《中外美術簡史》。
由張邦興著的《中外美術簡史》已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該書是國內首次出版的適用於全國中等美術專業學校使用的中外美術史教學用書。
作者張邦興副教授是中央美術學院附中教師,有從事20餘年美術史和書法教學的資深經歷,他結合當代培養二十一世紀開拓型美術人才的實際需要,融入西方現代工藝設計的新流派、新觀點和新理念,編寫出這部內容系統全面、形式圖文並茂、收入古今名作400幅的中外美術史教材。介紹文章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高度提煉概括了世界美術史的發展進程。
該教材不僅適於全國各地的中等美術專業學校進行課堂教學使用,也適於作為各類藝術院校的美術考生參加口試和筆試的必備參考,同時還適於廣大青少年美術愛好者普及提高美術修養的需要。
張邦興副教授還是一位頗有造詣的書法家和畫家,曾在中國美術館等地多次舉辦畫展,出版有《張邦興畫集》和理論專著《藝術欣賞》及大型畫冊《畫苑遺珍》部分文字,所作文章、詩詞、散文被多家報紙發表。
2006年為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錄製《梅.蘭.竹.菊》技法光碟。
2012年出版《大匠之門——張邦興中國畫精品》。
主要成就
編著有《中外美術簡史》、《藝術鑑賞》、《青少年書法》、《名師教你畫寫意》、《張邦興畫集》等;
出版有《張邦興畫集》和理論專著《藝術鑑賞》及大型畫冊部分文字,其理論文章、詩詞、散文發表於《中國文化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日本《留學生新聞》等報刊雜誌。
友人評價
以下為張邦興教授的友人鄧乃斌先生2006年在其部落格上發表的有關的回憶錄。
(鄧乃斌,1963年生於四川成都,安徽安慶人。亦署乃彬,自號不羈巢主人。畢業於四川大學書法篆刻專業。藝術教育研究員,高級美術教師,美術學科帶頭人,成都市政協委員。)
1977年,張邦興以優異成績被剛剛恢復高考的中央美術學院錄取為首屆美術研究生,當時全大西南只有兩名,他是其中之一。
在此之前,他在成都被稱為"岑三峽"的山水畫大師岑學恭先生門下學繪畫,在我祖父門下學習英語,而我則在他的指導下學習中國畫。
記得大概是70年代初期,我10歲左右,我第一次到他居住在成都奎星樓街的家。他的父親早亡,他在兒時的一次事故中損壞了一條腿,算是殘疾青年。數年以前,我家與他家同在一個院落,是很好的鄰居。
他家當時在一閣樓上,只有十來平方米,靠牆的床上堆放著大量的書籍和紙張,牆上貼滿了他臨寫的《爨寶子》和《爨龍顏》;房子中間的小飯桌上是他未曾畫完的《虎嘯圖》,一盞大概只有25瓦的白熾電燈吊得很低,照在畫面之上,泛著黃色的光。這個印象給我很深,以至我現 在依然十分清楚的記得。
我叫他張哥,其實他要大我十來歲,第一次他送給我一些繪畫入門書籍與字帖,主要是50年代出版的美術初級技法叢書,其中包括吳作人、王琦、艾中信、李瑞年、郭維墨編寫的怎樣畫油畫、靜物、速寫、風景、透視等,憑著這些書籍,我開始走上繪畫之路。
在美院,張邦興攻讀美術史論,師從賈又福先生畫山水,後留校任教。初時,每隔一段時間我會收到他寄來的書信,往往是激勵與問候的話,後來漸漸少了,隨著他在北京安家,把他母親也接了去,我們的聯繫也隨之失去了。
但我永遠記得是他指引我走上繪畫之路,特別是後來我在藝術有所成就的時候。
1998年冬,我在北京學習,專程在中央美院宿舍打聽到他的住址。我這不速之客的到訪使他非常驚喜,畢竟自從他到北京我們已有20多年未曾見面,他說起久違的四川話也有些生疏。我們在一起回憶了許多過去的往事,感慨萬千。我說,張哥,你是我的藝術啟蒙者,我今天所有的成績,都與你緊密相關。你曾經送我的那幾本美術啟蒙書籍,我至今依然珍藏。我今天就是特意來向你表達這一深深的敬意。末了,我看見了張哥臉上充滿激動的神情,他說,乃斌,我真的為你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