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翰 (1885—1958),字西林。雲南鎮雄人,著名的建築大師,政治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邦翰
- 別名:字西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人物生平,代表作品,
人物生平
1905年入省城高等學堂,肄業後被選送越南南巴維學堂。
1906年4月在河內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奔走於南洋群島及香港、澳門間。曾先後主編新加坡《中興報》與香港《中國報》,宣揚革命,與保皇黨報刊論戰激烈。參加1907年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及1908年河口起義,失敗後復與胡漢民在越南河內收容同志。
1911年冬,奉孫中山命回滇,任雲南軍政府外交司長。就任數月,再次赴歐續學,在比利時獲電化工程師證書。
1928年1月,任雲南省府委員兼外交部特派交涉員,後曾兼建設廳長、民政廳長。抗日戰爭時,復兼任軍事委員會運輸統制局昆明辦事處長、雲南省驛運處長。抗戰勝利後,任立法委員。在國民黨內,曾任雲南省黨部執行委員、監察委員、代理主任委員,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
1947年由前立法院解職回滇。
1949年,由香港赴歐,後赴美長子處。
1958年10月病逝於舊金山。
代表作品
中山邦翰樓以孫中山先生和雲南大學創始人之一張邦翰先生的名字命名。大樓總投資2209.05萬元人民幣,其中,張邦翰先生的長子、美籍華人張家恭先生及其夫人、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華先生捐資120萬美元。大樓自2005年8月動工興建,總建築面積18479.7平方米。
會澤院巍峨壯觀,堪稱當時西南的建築傑作。關於設計構思,張邦翰先生說:“其建築采中西法式,存古而不泥於古,尚新而不專鶩於新”。樓前95級台階,寓意《易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
會澤院滲入歐美建築元素,借鑑美哥倫比亞大學校貌構築風範,除外貌挺拔宏偉威嚴外,其內部古樸大方,整個建築歷經多年,仍堅固如初。“會澤”源於“唐會澤” 雲南大學的前身是省立雲南大學,省立雲南大學的前身是私立東陸大學——這是唐繼堯出資創辦的。唐繼堯號稱東大陸主人,故學校命名“東陸”,而唐繼堯是曲靖市會澤縣人,外號“唐會澤”,對於自己創辦的大學建的第一棟建築,唐繼堯選擇了用“會澤”兩個字來命名。會澤院於1923年4月20日奠基,1924年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