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科研人員)

張遠(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科研人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遠,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科研人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遠
  • 出生日期:1984年4月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人物經歷,個人作品,出版圖書,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2002.9—2006.7 北京大學英語系,本科。
2003.9—2006.7 北京大學藝術學系,雙學位。
2006.9—2009.7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碩士。
2009.9—2013.7 北京大學南亞系,博士。
2011.8—2012.9 美國哈佛大學南亞系,國家公派訪學。
2013.7—今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科研人員。
2015.4—2015.6 美國新校大學印中研究所和哈佛大學南亞系,國際會議和學術訪問。
2015.6—2015.7 泰國曼谷,國際會議。
2015.12—2016.12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沙州鎮,掛職幹部。

個人作品

[學術專著]
[1] 《戒日王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北京。
[學術論文]
[1] 《安妮塔·德賽筆下的鮑姆加登——從記憶到死亡》,《新文學視野》2012年第11期(總第210期),2012年11月,第63-71頁。
[2] 《安妮塔·德賽筆下的鮑姆伽登——從分裂到索居》,《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總第119期),2013年2月,第60-65頁。
[3] 《佛陀三十二相與聖人異相》,《文史知識》2013年第3期(總第381期),2013年3月,第27-34頁。
[4] 《〈秦王破陣樂〉是否傳入印度及其他——兼與寧梵夫教授商榷》,《南亞研究》2013年第2期(總第104期),2013年6月,第140-156頁。
[5] 《戒日王與中國:一位印度名王的故事》,《文史知識》2013年第11期(總第389期),2013年11月,中華書局,第16-21頁。
[6] 《曲女城法會中的寶台失火與幻戲》,《文史知識》2014年第9期(總第399期),2014年9月,中華書局,第114-119頁。
[7] 《印度曲女城傳說源流考辨》,載:穆宏燕 主編,《東方學刊》,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河南鄭州,第235-252頁。
[8] 《印度設賞迦王生平考述——<大唐西域記>批判研究的一個實例》,《佛學研究》(年刊)2014年第1期(總第23期),2014年12月,第1-11頁。
[9] "Harṣa and China: The Six Diplomatic Missions in the Early 7th Century". The Delhi University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 the Social Sciences. Vol. 2, 2015, pp. 1-24.
[10] 《梵劇<龍喜記>的宗教傾向——佛陀、濕婆和蛇崇拜的雜糅》,《外國文學研究》2015年第3期(總第37期),2015年6月,第143-151頁。
[11] 《論吉祥萬字的右旋和左旋》,《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2期,2016年4月15日,第118-121頁。
[12] 《梵語文學研究現狀及前景展望》,《外國文學動態研究》2016年第2期,2016年4月17日,第101-112頁。
[13] 《唐初印中遣使若干細節考辨——取熬糖法、獻菩提樹、破阿羅那順和翻老子為梵言》,《中國典籍與文化》2016年第2期,2016年4月,第61-66頁。
[14] 《梵語、巴利語、犍陀羅語佛典研究現狀及前景展望》,《佛學研究》(年刊)2015年第1期(總第24期),2015年12月,第213-227頁。
[15] 《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中印交流——以唐初六次遣使時間及唐使官階為重心的回顧》,《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第5期,2016年9月,第140-144頁。《新華文摘·網刊》2017年第9期(總第21期)全文轉載,第343-350頁。
[16] 《戒日王三部梵劇的套式結構——產生及消解距離之審美特徵解讀》,《外國文學》2016年第6期,2016年11月,第82-92頁。
[17] 《唐初六次印中遣使及相關問題考述》,載:李利安 主編,《玄奘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北大學出版社,2017年11月,第353-367頁。
[18] 《新時代絲路文化研究與文化自信》,《紅旗文稿》2017年第24期,2017年12月25日,第21-22頁。
[19] 《愛神頌詩:極度世俗與極度神性的融合——印度古典艷情詩的雙重解讀》,《國外文學》2018第 3 期,2018年8月,第51-56頁。
[20] 《佛陀相好莊嚴與上古神獸——基於〈神通遊戲〉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的梵漢對勘及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19第 5 期,2019年10月15日,第72-81頁。
[21] 《敦煌遺書<法句經>(<寶明菩薩>)略考》,《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5期,2020年10月15日,第152-159頁。
[學術譯文]
[1] 麥可·維茨爾 著,《十九、二十世紀的西方文獻學——以印度學為重心的回顧》(Philology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ndology),《古今論衡》(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26期,2014年6月,第115-150頁。
[2] (英)蘇珊·巴斯奈特、(印度)哈里什·特里維地 著,《<後殖民翻譯:理論與實踐>導論——關於殖民地、食人族和本土語言》,載:穆宏燕 主編,《東方學刊2015》,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河南鄭州,第127-142頁。
[3] (古印度)日稱 著,《艾荷落銘文》,《世界文學》2019年第3期,2019年5月25日,第305-316頁。
[學術隨筆]
[1] 《失明、無明與恐怖——話劇〈失明的城市〉觀後》,《中國文藝家》,2012年12月,第130-131頁。
[2] 《煤一樣的男人、冰一樣的女人和美麗的謊言——<白日焰火>影評》,《長江叢刊》,2014年7月,第42-46頁。
[3] 《華典與梵言——評<梵語佛經讀本>》,《中國宗教》,2014年10月(總第179期),第82頁。
[4] 《佛典與梵言》,《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12月1日第B2版。
[5] 《黃寶生研究員獲印度蓮花獎》,《中華讀書報》2015年2月4日第01版。
[6] 《走近巴利三藏》,《中華讀書報》2015年2月11日第10版(書評周刊·社科)。
[7] 《黃寶生研究員獲印度蓮花獎》,《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2月13日《社科院專刊》。
[8] 《三次遣使中國的印度戒日王》,《光明日報》2015年2月16日第16版(國學版)。
[9] 《黃寶生獲印度蓮花獎》,《世界文學》2015年第3期(總第360期),第316-317頁。
[10] “Bookreview: Huang Baosheng 黃寶生 ed. Fanyu fojing duben 梵語佛經讀本 (Sanskrit Buddhist Texts Reader). Beijing: Zhongguo shehui kexue chubanshe, 2014”.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5, 10(3), pp. 515-519.
[11] 《我與敦煌的冬春夏》,《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12月9日《社科院專刊》總第370期。
[12] 《<阿摩盧百詠>在京首發》,《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3月10日《社科院專刊》總第381期。
[13] 《傳一盞梵學智慧之燈》,《中華讀書報》2017年11月1日第10版。
[其 他]
[1] 章媛(筆名) 編著,《畢卡索的創造與毀滅》,東方出版社,2010年7月,北京。
[2] 黃寶生 編著,《梵語文學讀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8月,北京。參與《時令之環》第二章和《牧童歌》的編寫與整理。
[3] 中印聯合編審委員會,《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年6月,北京,第295、315-316、352-353、442-445、452-453頁。參與撰寫百科全書詞條。
[4] 黃寶生 譯,《實用巴利語語法》,中西書局,2014年8月,上海。擔任特邀編輯。
[5] 麥文彪、張遠,《梵語巴利語專家黃寶生老師專訪(上)》,2015年2月4日《明覺》雜誌第358期。
[6] 麥文彪、張遠,《梵語巴利語專家黃寶生老師專訪(下)》,2015年2月18日《明覺》雜誌第360期。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張遠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8年4月
《戒日王研究》是2018年4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遠。

獲獎記錄

[1] 2007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研究生。
[2] 2009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學生幹部。
[3] 2011年5月,論文《曲女城研究初探》獲2011年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論壇二等獎。
[4] 2011年5月,獲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高水平”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獎學金赴美國哈佛大學留學一年。
[5] 2013年7月,博士論文《戒日王研究》被評為北京大學2013年度優秀博士論文。
[6] 2014年7月,論文《印度設賞迦王生平考述》被評為“佛教與東亞文化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優秀論文。
[7] 論文《梵劇<龍喜記>的宗教傾向——佛陀、濕婆和蛇崇拜的雜糅》(《外國文學研究》2015年第3期,第143-151頁),獲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