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尋,男,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29歲的張達尋出生於哈爾濱的一個音樂世家。三歲開始學鋼琴,四歲學小提琴,七歲拉大提琴,九歲開始學習低音提琴。家族中共有七個成員從事低音提琴專業。
十歲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後考入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攻讀藝術家文憑,師從勞倫斯·赫斯特教授。2001年6月,參加國際低音提琴比賽,獲成人組第一名,贏得國際低音提琴協會的獨奏獎,他是該獎項歷屆獲獎者中最年輕的選手。2002年1月,奪取了在美國明尼蘇達舉辦的青年演奏家比賽的特等獎,並囊括相關的全部5個獎項,他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低音提琴演奏家。2002年5月,經過同1500名選手的角逐後,獲得全美弦樂比賽冠軍。2003年1月,在美國紐約舉辦的國際青年藝術家器樂比賽中,榮獲第一名,成為獲得“青年音樂家獎”的首位低音提琴演奏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達尋
- 國籍:中國
- 職業:低音提琴演奏家
- 性別:男
個人經歷,人物評價,
個人經歷
2005年5月,他在甘迺迪中心舉辦了獨奏音樂會並被芝加哥大學音樂學院聘為低音提琴教師。2006年,獲得中國金鐘獎,被列入中國人物年鑑,2007年,獲得著名的美國拉舍爾職業大獎。在該聲譽卓著獎項的歷史中,他是第二個以低音提琴獲獎的音樂家。同年,他被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音樂學院聘為低音提琴副教授。美國舊金山《古典音樂報》把張達尋譽為“低音提琴界中的馬友友”,美國《華盛頓郵報》把張達尋稱為“低音提琴的領航先鋒”。近年來,張達尋除繼續成為林肯中心的室內樂協會的一員、經常與美國各地樂團合作演出,並受邀於博物館、大使館、大學中演出。他同時也是馬友友一系列絲路演出計畫中的一員,隨著馬友友於中國大陸舉行音樂會與文化交流,並同為著日本電視台NHK八十周年的一套十集絲綢之路節目作配樂。現任教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並被馬友友“絲綢之路”樂團聘為貝斯手,是享譽世界的青年華人低音提琴演奏大師。
人物評價
——記張達尋低音提琴室內樂音樂會
2010年11月22日至12月7日,中央音樂學院第十屆音樂節正式拉開帷幕。十幾天的時間裡,音樂節組委會在學院、北京音樂廳、國家大劇院舉行了二十餘場音樂盛會,可謂精品薈萃、異彩紛呈。其中,12月2日晚在中央音樂學院院演奏廳舉行的“低音魅力”——張達尋低音提琴室內樂音樂會給人印象深刻。
本場音樂會是張達尋回到母校——中央音樂學院所開的首場獨奏音樂會。來自中國低音提琴界的名家、名人,中央音樂學院院各專業系的教師和學生,聞訊而來的校外低音提琴發燒友將我院演奏廳擠得水泄不通。中央音樂學院葉小綱副院長也應邀出席了本場室內樂音樂會。
當晚的音樂會不同凡響。張達尋與其妻子柏木知子(鋼琴伴奏)一起為來賓獻上了多首美妙的音樂作品。如陳鋼的《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乾》、“探戈之父”皮亞左拉的《咖啡1930》和《自由探戈》、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的《天堂電影院》主題曲、喬治·格什溫為美國歌唱家Ethel Merman所創的歌曲《I Got Rhythm》、拉赫瑪尼諾夫的《練聲曲》和由其改編的比才歌劇《卡門》中的《流浪者之歌》。夫妻二人配合默契,將不同國度的經典音樂以低音提琴特有的音色魅力展現給了聽眾。表演當中,張達尋除演奏技術無懈可擊外,令聽眾傾倒的是他那對於音樂語言的用心表述和對於音樂意境的動人刻畫。如濃郁的新疆民族音樂;深沉婉轉、富於靈動的探戈旋律;瑰麗多彩輕鬆詼諧的美國爵士色調;如泣如訴、激越昂揚的《流浪者之歌》音樂主題等等。每演奏完一首作品,聽眾們獻上的都是熱烈的掌聲和束束的鮮花。
音樂會上,張達尋還分別與我院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以及著名青年琵琶演奏家蘭薇維合作,聯袂演奏了羅西尼的《大提琴與低音提琴二重奏》和姚晨為低音提琴與琵琶而作的《駿》兩首重奏作品。
雖然只在當天中午短暫的時間裡走了一次台,但張達尋與朱亦兵兩位弦樂大師對羅西尼作品的理解可謂精準到位。音樂會上,兩人之間關於樂器角色的把握與彼此之間內在靈魂的傾訴卻是那么地天衣無縫,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世界裡,展示給聽眾的是兩件弦樂自如、生動的對話與交流。而低音提琴與琵琶重奏作品《駿》則更趨於民族化。以蘭薇維琵琶演奏的各種技法來刻畫駿馬典型生動的音樂形象,加之張達尋低音提琴模擬出來的中國馬頭琴和古琴的風格特點,使得《駿》這個作品從創作手段到表演意境都達到了絲絲入扣、引人入勝的境地。
音樂會間隙,張達尋對來賓所賦予的熱烈掌聲表示感謝。他對於音樂節韓曉明先生的盛情邀請和中央音樂學院所提供的演出場所,以及朱亦兵先生和蘭薇維女士共同的傾情參演表示由衷地感謝。他說:“作為十幾年前學院附中的學生,本次回母校遇到了以前許多熟悉的面孔,再次拾起了昔日溫暖的記憶,甚是愉悅。在母校期間的學習經歷是自己人生重要的歷程,為自己從此走上世界的舞台插上了翅膀。希望以今天的音樂會作為獻給母校的生日禮物,並以此表達對母校的培養和在此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的老師們的感謝之情。衷心希望中央音樂學院這個音樂家的搖籃能夠不斷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音樂人才。”
音樂會在聽眾持續、熱烈的掌聲中先後返場兩次。最終,張達尋又為大家加演了馬斯奈的《沉思》和中國作品《賽馬》。
張達尋以其美妙的音樂征服了現場的聽眾,音樂會給聽眾們帶來了各類不同風格的經典音樂作品,其中許多作品給人以耳目一新的內心震撼與享受,展示了世界著名青年華人低音提琴演奏大師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