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逢鏗

張逢鏗

張逢鏗,歙縣岔口鎮大坑源十八讜村人。湖南大學礦冶系畢業。1952年12月1日由香港乘船赴美留學,相繼在新墨西哥採礦理工學院和聖路易大學地球物理及物理勘探專業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58年11月17日清晨6時15分,時年36歲的張逢鏗博士,雙腳離開飛機的舷梯,踏上南極羅斯灣機場的大地,成為第一位踏上南極大陸的炎黃子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逢鏗
  • 出生地:歙縣岔口鎮大坑源十八讜村
  • 畢業院校湖南大學、新墨西哥採礦理工學院
  • 主要成就:“黃山之友”榮譽稱號
人物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58年11月17日清晨6時15分,時年36歲的張逢鏗博士,雙腳離開飛機的舷梯,踏上南極羅斯灣機場的大地時,世界便聚焦在這雙腳印上。最先報導這一華人壯舉的,是菲律賓航空版《新聞天地》周刊,它以封面圖片和巨大標題,報導了“第一個在南極探險的中國人張逢鏗”;隨後,《人民日報》、《文匯報》等報刊紛紛以《第一位踏上南極大陸的炎黃子孫》、《第一個到南極探險的華人》等標題
張逢鏗是從黃山市歙縣岔口鎮大坑源十八讜村的鄉間小道走向南極大陸的,他一路走過山村國小、徽州中學、南京皖中、湖南大學、玉門油田等人生風景線之後,又於1952年12月1日由香港乘船赴美留學,相繼完成了新墨西哥採礦理工學院和聖路易大學地球物理及物理勘探專業的學業,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當“國際地球物理年”探凍第四號計畫的信息傳到聖路易大學的時候,他敏感地捕捉到了。導師麥卡文鼎力推薦了他,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了他,使他幸運地加入到這一來之不易的南極研究計畫之中。
從1958年11月到1960年3月,張逢鏗在素有“世界冰極、風極、冷極”之稱的南極大陸度過了一段最美好的時光,期間他曾穿越南極腹地,一直到達西南極海濱,行程達1000多公里,獲取到十分珍貴的科考資料。在南極邦德站的漫漫長夜,他經常唱著那首《青海歌》。這首歌的詞作者是他從小就喜愛的羅家倫先生,而曲子是他自己1946年在玉門油田工作時譜寫的。“高舉振興中華的火把,放出世界的光芒”,這歌聲一直燃熾著張逢鏗的赤子之情。幾十年後的1998年6月,張逢鏗夫婦遊覽絲綢之路時,再次放聲唱起這首歌曲,終於實現了他“在青海湖邊高唱《青海歌》”的半個世紀的夙願。
2002年2月12日,適值張逢鏗的80歲生日,他收到了一份他兒子張景然獻給他的特殊壽禮——一幅剛從電腦上下載的南極大陸地圖。整張地圖上圖文並茂地標示出“張氏峰”的地名。1963年2月8日,美國政府為了表彰張逢鏗博士對南極大陸探險科考的突出貢獻,特將南緯70°44′、西經126°38′的一座南極山峰,命名為“張氏峰”,並頒發政府金質獎章和獎狀。從此,南極第一次有了以中國人名命名的山峰。兒子以地圖作壽禮,這件趣事在他們居住的維克斯堡市一時傳為美談。

人物評價

張逢鏗博士長期旅居海外,但他對祖國的情愫尤其是對故鄉的思念,就像一壇醇香的美酒,時間愈久,芬芳愈濃。他的家鄉人民也特別理解這位海外遊子的心情,1997年3月20日,黃山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黃山之友”榮譽稱號;隨後又遵從他的意願,將他出生地的大坑源山腳下的完全國小,改名為“南極張氏峰國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