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智,男,教授,韓國人,學者,主要從事聚合物和有機固體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超智
- 國籍:韓國
- 職業:教授
- 性別:男
- 研究方向:聚合物和有機固體研究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2009.3.1-2011.2.28 韓國,建國大學,第二代光伏電池研究中心,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在韓期間,2009.11-2010.11 前往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聚合物和有機固體研究中心(CPOS)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主要貢獻
近五年,本人已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IF = 6.40)、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多篇高質量學術論文,報導研究成果。五年來共發表SCI論文2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署名SCI論文10餘篇,6篇SCI論文是第一作者兼通訊聯繫人。獲得授權專利1項,三項專利處於申請中。
主持完成項目5項,總經費折合人民幣120多萬元。正在主持項目2項。其中:與鹽城冬陽生物製品公司聯合開發含氟化合物橫向項目經費人民幣200萬元。
本人在含氟太陽能電池材料,含氟光電材料和材料合成新方法新工藝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第一、高遷移率的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
1、第一次合成主鏈含有C2N4S2八員環的導電聚合物。諾貝爾獎獲得者Alan J. Heeger高度評價了該聚合物認為“該太陽能電池材料的設計理念是一個重要創新。”
2、太陽光下性質穩定的含氟聚噻吩類太陽能電池光敏材料的研發。初步估算使用含氟聚噻吩材料製作的太陽能電池的壽命比聚噻吩材料的太陽能電池的壽命增加一倍以上。
第二、性能優異的含氟有機/聚合物非線性光電材料
1、提出並聯型發色團的設計理論,設計出H型發色團,解決光電材料設計中非線性和透明性之間矛盾。
2、提出發色團間聯接橋對聚合物光電性質影響的創新理論。聚合物主鏈通過協同(或拮抗)提高(或降低)聚合物的光電性質。
3、性質優良的含氟主鏈/側鏈聚醯亞胺的設計和其巨觀光學性質的影響因素的研究。
第三、材料製備的新方法、新工藝。
1、開發環境友好的還原方法,部分替代Wolff, L.-Kishner, N.-黃鳴龍反應和Clemmensen還原反應。
2、研發有機氟化物合成新工藝,成功避開杜邦等公司的專利,氟化物產品的生產成本小於跨國公司相應商品銷售價格的二分之一。
獲獎記錄
獲得2009年度建國大學國際交流學者獎研金和2010年度三菱先進材料中心獎研金,獎勵本人在新能源材料研發中的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