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順

張貴順

張貴順,1914年1月生於河北省遵化縣娘娘莊,後落戶到沙石峪。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長期擔任沙石峪村黨支部書記。

1957年,張貴順帶領全村黨員幹部民眾“移山造田,劈山填澗”。自此,“愚公精神”正式在沙石峪開花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貴順
  • 出生地:河北省遵化縣娘娘莊
  • 出生日期:1914年1月
  • 性別:男
基本資料,生平經歷,個人事跡,個人榮譽,

基本資料

張貴順,曾長期擔任沙石峪村黨支部書記。1950年,饒陽縣耿長鎖互助組的經驗推廣後,他決定帶領鄉親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1年春,他帶領7戶貧農創辦起全村第一個互助組。當年糧食畝產增加了60%。1952年9月,他帶領村里36戶貧下中農,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創辦起初級農業合作社。1954年,全村農民全部加入了農業生產合作社,不久,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升為高級農業合作社、人民公社。1957年,張貴順帶領全村黨員幹部民眾“移山造田,劈山填澗”。他組織男女青壯年60多人用了整整90個夜晚,削平了兩個山頭,從別處取土墊成了沙石峪歷史上第一塊3畝2分大的良田。
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張貴順同志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張貴順同志

生平經歷

個人事跡

1966年春,張貴順組織女民兵們選擇北山坡上一塊最難開發的青石板地,以義務勞動的辦法取土造良田。經過20多個晝夜奮戰,共挖去600多方石塊,終於造成了1畝高標準梯田。這塊地被譽為“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 在開鑿荒山、解決水源的同時,張貴順又帶領大家開始綠化荒山,奮戰在狼窪一冬一春,在山窪上打了5700個一尺見方的石坑,而後又從遠處石縫中搜土填滿,全部栽上果樹。因為所栽果樹叫“白龍”,因此“狼窪”從次改名叫“白龍窪”。
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張貴順帶領沙石峪人民擔土砌石,治山治水,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靠著自己的雙手,經二十多年的努力,在只有石頭沒有耕地的荒山上創造出了一個個奇蹟,在山石坡上建成600畝水澆地,並發展林、牧、副業生產,三次重新安排九嶺山水,把原來貧瘠落後的窮山溝改造成了處處花果山、道道米糧川,改變了沙石峪的落後面貌,使沙石峪成為全國農業戰線上的先進典型,也先後迎來了世界上150多個國家的代表團的參觀訪問。

個人榮譽

張貴順曾先後隨中國代表團出訪過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巴基斯坦等國。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曾兩次親臨沙石峪視察,稱讚張貴順為“活愚公”。
周總理參觀遵化縣沙石峪村周總理參觀遵化縣沙石峪村
黨和政府也給予張貴順極高的榮譽,1979年他被評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被選為河北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十大、十一大、十二大代表;歷任遵化縣建華農業生產合作社主任、東風人民公社主任,中共遵化縣委副書記,遵化縣科協副主席和遵化縣岳各莊鄉黨委書記等職。
1999年3月4日,85歲的張貴順因病去世。
他生前留下了遺囑:“死後將骨灰埋在村北山坡,我要看著沙石峪日新月異的變化,我要看著鄉親們富裕昌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