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谷英古建築群

張谷英古建築群

張谷英古建築群以其明洪武年間遷居至此的始祖名字而定,繁衍至今已到了第26代,村中現在仍然有2000多人居 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谷英古建築群
  • 外文名:Zhangguying ancient buildings
  • 類型:建築群
  • 地點:張谷英
張谷英古建築群,雕樑畫棟,張谷英簡介,

張谷英古建築群

古村坐落在三座連綿小山丘的懷抱當中,村前有一塊直徑約3米的天然巨石,形成“龍戲珠”的格局  ,四季都清澈見底的渭溪河在村中穿過。名為村,卻實際是1700多間明朝和清朝修建而成的民居全部連成  一片,在“村”里走家串戶,“晴不曝日,雨不濕鞋”———這是張谷英村最大的妙處。  古村裡有60條巷道,這些光線幽暗,一米多寬的巷道既將多戶人家分隔成獨立的院落,又將各家連線在一  起———巷道兩面是各家的高牆,頂上覆蓋著瓦片,村里人走家串戶,憑藉著四通八達的巷道,雨天不用  撐傘,夏天則免去遭曝曬之苦。張谷英村里最長的巷道長達74米,巷道隔開的每戶人家,都有著科學布局  的一套套堂屋、廂房、廚房、廁所和臥室。  與穿村而過的渭溪河、大門口兩側的煙火塘相結合,總長1000多米的巷道幾百年來還保證了古村沒有受到  火災的重大侵害。偶有火災發生時,村里人可以依*雙臂與雙腿撐在狹窄巷道的兩壁上,爬到巷道頂,掀  去瓦片,平時連成一體的房子中間即刻有了一條隔火帶,火路被截斷,火災損失就被控制在很小的範圍內  。
23日閉幕的2012第二屆中國文物保護年會傳來喜訊,岳陽張谷英古民居群“當大門”修繕工程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評為2011年度全國十大文物維修工程獎。

雕樑畫棟

古村裡的建築有很多都是明朝時用磚頭壘成,所謂“明磚漢瓦”,這些距今已有幾百年歷史的青磚,現在  看起來依然異常堅固,磚與磚之間灰縫飽滿,當地人說,用鐵釘都釘不進去。古村的牆壁一律用的是厚三  寸、寬六寸、長九寸的磚,堂屋地面則鋪滿“六寸六”的大方青磚,美觀而整潔。  雖是古樸的村子,但其中建築細處卻也無處不透著雅致———繁複雕花的木窗、樑柱轉接處的動物雕刻、  天井鼓壁上的松竹梅圖案、屋樑下栩栩如生的“八駿圖”、這些移步換景、於細微處顯精美的木石雕刻歷  經百年風霜,依然完好無損。  洞庭銀魚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18年在巴拿馬國際名產會上被列為世界名產之一。據清《巴陵縣誌》記載  :“銀魚產洞庭湖岳陽君山水域,中外名產矣”。其體態呈圓條狀,長約1至3寸,眼露黑點,沒有鱗片,  銀白透明,堪稱淡水魚中的上品。銀魚的來歷,有一個美妙而神奇的傳說。相傳王母娘娘因孫悟空偷了她  的蟠桃,氣得兩眼冒金花。成天無精打采,披頭散髮,不幸將頭上兩根銀簪掉落在洞庭湖裡,化成一對銀  魚,潔如水晶白如銀,體形細小而透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銀魚的始祖。銀魚不但肉質細嫩,而且含蛋白  質豐富,並具有滋陰補腎之功能。食時,一般將鮮銀魚取熟豬油煎炒或以素肉、雞蛋烹湯,或用銀魚煮粉  絲,是味道鮮美的佳肴。銀魚曬乾後,摻湯和煎炒也各有特色。唐代白居易有感於此,作詩以贊:“庭前  供白子,天然三寸長”,他所說的“白子”就是銀魚。從而可見小小的銀魚從唐代起就成為了席上珍品。  傳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多次品嘗銀魚。銀魚一般喜歡在水淺草多的湖水裡生活,岳陽為主產區之  一。在君山、城陵磯一帶湖中,湖洲平坦,水草豐美,很適宜銀魚的生長。銀魚的繁殖過程很奇特。它產卵在數九寒冬的湖面冰雪之上、卵子隨冰雪融化呈現出涼粉狀,晶瑩透明,浮於水面、到次年開春氣溫回 升,它才開始孵化,直到五月份才尾成魚。由於生長緩慢,所以產量不高,價格也很昂貴。

張谷英簡介

張谷英村位於岳陽縣以東的渭洞筆架山下,專家認為,張谷英村建築規模之大,建築風格之奇,建築藝術之美,堪稱“天下第一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  500多年前,風水先生張谷英為了謀生,攜一家老小從江西一路西行來到這裡,看到這個地方四面環山、層巒疊嶂、茂林修竹、流水潺潺,是一個適宜居住的樂土,便在這裡興建住宅安了家。後來子孫繁衍生息,便形成了這樣一片樓閣參差、路道縱橫、屋脊連著屋脊、天井接著天井的大屋場。張家的後世子孫便以其始遷祖的名字命名他們的住地為張谷英村。  上海同濟大學王紹周教授說:張谷英村可以作為漢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它集中國 傳統文化、平民意識、 建築藝術、審美情趣之精華於一體,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都有重大價值。  張谷英,在湘北地區也小有名氣,像用古井水做的油豆腐,張谷英豆腐乳,農家小乾筍,農家土豬臘肉等都是當地非常有特色的食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