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宣統三年(1911),張覺人隻身一人,跋涉千山萬水,向廖復陽求教。當時廖氏已年逾九旬,早已不收徒弟,因感張覺人千里尋師之誠,破例收其為關門弟子。張覺人潛心苦學,終於得廖氏真傳——玄門四大丹。在此後70年歲月里,張覺人使用這些珍貴秘方,救治許多外科危重疑難病人。
1912,張覺人回到重慶,在四川陸軍第五師(師長熊克武)當醫兵。其時軍閥混戰,兵戈擾攘,而他受佛、道思想影響頗深,不堪目睹戰場上殺戮掠奪慘狀,遂萌出家避世之念。翌年,入峨眉山剃度為僧。張覺人在峨眉山研讀了大量佛、道經籍,尤其對道教巨著《道藏》中
煉丹術部分,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反覆實踐。
1914,張覺人決心以丹醫濟世,乃還俗下山,先後在重慶、上海等地懸壺行醫,以善治肺癆和瘰癧聞名,時人謂之“虛勞專家”。
1922,張覺人先後到杭州葛嶺、廣東羅浮山、四川彭縣(今彭州市)葛仙山、丹景山,合川銅梁洞(唐閭丘道士煉丹處)等處實地考察古代煉丹遺址。
1929,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衛生委員會通過了《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引起了全國中醫藥界的強烈反對。當時張覺人38歲,他與醫界同人一起奮力抗爭。3月,他被推選為四川省代表,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向國民政府提出抗議,要求保存和發展祖國傳統醫學。
1931,張覺人由上海回到成都開業行醫,並繼續進行丹藥的研究。張覺人為擴大中醫藥的影響不遺餘力,他是國內多種中醫藥刊物的支持者和發行人。
1946,四月十五日,著名中醫學家任應秋、周復生等人在重慶創辦《華西醫藥雜誌》,得到張覺人的大力支持。五月,他又與余律笙、文琢之在成都創辦《醫聲通訊》。八月,他長期研究與實踐的結晶——《
外科十三方考》在《華西醫藥雜誌》上連載,引起中醫外科同人的極大重視。
《外科十三方》是中醫外科的著名方劑,但歷代醫家對這些方劑秘而不宣,社會上只有抄本流傳。而且抄本各異,真假難辨,使人不易掌握。有鑒於此,張覺人花費10年心血,蒐集各種抄本,結合自己長期臨床實踐的經驗,加以驗證整理,然後確定公布。如《外科十三方》里的“中九丸”,是長期流傳於我國西南地區民間醫生中的一個秘方,對治療骨關節結核、瘰癧、梅毒等難治之症有特效。張覺人先後拜訪了7位使用“中九丸”醫師,方法各不相同。均自認為是真傳秘授,莫衷一是。張覺人通過多方考證和無數次實踐,終於獲得療效滿意的“中九丸”配方(目前有人正嘗試用此藥治療癌症)。《外科十三方考》對中醫外科方劑學作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研究中醫外科療法的重要文獻”,1949年,由《華西醫藥雜誌》社印行專冊,1955年經過修訂,由上海千頃堂書局正式出版發行。
1956年,張覺人調成都市衛生局中醫科工作。翌年調成都市中醫院,擔任外科臨床工作。1959年調成都中醫學校任教,負責講授外科學、中藥學、方劑學等課程。他興趣廣泛,對道家氣功、中草藥及現代化學都有深入研究。從1956年至1966年,他先後在《中醫雜誌》、《上海中醫雜誌》、《廣東中醫》等刊物上發表了《玉真散對破傷風的療效》、《蟾酥丸的研究》、《白玉丹治瘰癧》等論文。並為成都中醫學校主編了《外科學講義》、《方劑學講義》、《本草學講義》等內部教材。
1972年,張覺人82歲,他從成都中醫學校退休。但壯心未已,以驚人之決心和毅力從事畢生經驗之總結。他除繼續在國內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外,還不分寒暑,用10年之功,精心撰寫其代表作《中國煉丹術與丹藥》。該書近10萬字,分上、下兩篇。上篇概述了中國煉丹術從創立到發展的歷史,列舉古代文獻特別是《道藏》中有關煉丹術之珍貴內容,系統講解了煉丹臨爐之基本知識和技術要領,說明中國醫用丹藥是從古代煉丹家“金丹術”衍化而來。下篇是全書重點,他無私地公開了大半生蒐集而來的丹藥中最有效切用的30首秘方、驗方,並詳細地說明了這些丹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這些方劑,有的是師傳,有的是友授,有的是自己研製發明的,有的是錄自經典文獻,還有的是張覺人自己耗費金錢花高價從別人手中來的,經過臨床實踐證明療效顯著。張覺人道德高尚,在書的“前言”里坦露心聲:“我要象蠶一樣,把最後一根絲都吐出來獻給人民。”他早年費盡千辛萬苦得來的“玄門四大丹”,也在這本書里全部貢獻了出來,聞者無不感動!
主要著作
《外科十三方考》
《外科十三方考》一書為張覺人先生輯校。本書為一部外科著作,同時也是丹道醫學的一部重要著作。“外科十三方”約起自明代,但此十三方多為鈴醫不傳之秘,師傳徒受,各有隱藏,世人甚至歷代諸多醫家都不能窺其全貌。張覺人先生歷數十餘年,廣為搜求諸方,將所蒐集的各種抄本,結合自己長期臨床經驗輯成《外科十三方考》一書。本書內容翔實,將十三方的藥味組成、丹藥配置方法、功用主治、用藥禁忌等丹家不傳之秘及家藏和所搜求的相關文獻資料均一一披露。本書所載各方對於今天臨床仍然具有較高實用價值,同時對於我們學習中醫外科及了解丹道醫學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煉丹術與丹藥》
本書組成分上、下篇及附篇三部分。上篇總論:包括有中國煉丹術的發生與發展、中國古代煉丹家的目的、古代煉丹場合的內容一斑、古代文獻中最早見的丹藥記載、中國古代煉丹術的文獻試探、中國煉丹術的術語、臨爐前的準備工作等八個章節,把中國煉丹術的發生、發展情況和主要內容作了扼要介紹。下篇各論:分別敘述了氯化汞、硫化汞、氧化汞三個獨特內型中的典型丹藥,同時敘述了升丹、降丹、燒丹,對丹四個類型中的丹藥方劑140餘個,把師傳、友授及各有關文獻中比較實際而有意義的丹藥方劑分門別類地歸納起來,並在每一類型丹藥方後附以簡表以資參考。附篇“編後瑣言”:把以前各章未談到或已談見詳而又必須提出再談的一些瑣碎問題均在這一篇中逐條做出交代,使讀者閱讀之後可以體會到丹藥的製法和運用。
本書所載丹藥製備等內容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而其中丹藥方劑對於今天臨床仍然具有較高實用價值,本書對於我們學習中醫外科及了解丹道醫學具有重要意義。
《丹藥本草》是我國著名的丹道醫家張覺人先生整理編訂的一部丹藥學專著。是專門記載煉丹藥物的讀物。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載有崔昉的《外丹本草》一書,可惜書早已亡佚,無從知道其內容,但顧名思義知道它是偏重外丹方面的本草類書。本書則外丹、醫藥並重,故名《丹藥本草》,內容為:元素、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硫酸鹽、炭酸鹽、矽酸鹽、砷化物、其他化合物,及非金屬類等十個項目,包括無機藥60種,把能夠煉製丹藥的無機藥物儘量收入,每一藥物又分異名,來源,性味、成分、功能、主治等六個小節。讀者可以通過系統地閱讀,以了解有關煉丹藥物的知識。
《紅蓼山館醫集》 張覺人先生歷數十餘年,廣為拜師學藝,搜求諸方,將所蒐集的各種抄本,並將所得套用於自己的臨床實踐,不斷輯有所成。本書所錄為先生生前發表在雜誌期刊的臨床治驗及用藥心得等也有未曾發表的多部遺稿。
《紅蓼山館醫集》一書內容豐富翔實,為丹醫及中醫外科臨床的一部重要之專著 。
武漢知名中醫 張覺人 (與四川名老中醫,道醫、丹醫 張覺人同名) 張覺人,男,主任醫師,擅長腦病、腸胃病、咳喘、老年病,湖北省、武漢市知名中醫;中國中醫藥學會武漢分會 常務理事。湖北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疑難專業委員會 委員,武漢市非傳染性疾病專業委員會 委員。
湖北中醫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為“湖北省知名中醫”。行醫31年,擅長治療腦病(頭痛、失眠、眩暈、中風)、老年病(咳喘、胃腸病等)。學術思想立足於腦,提出“諸陽之會陽易亢”;“清陽之府邪易蒙”;“精明之府神易病”;“精髓之海髓易空”的學術主張,臨床治療以潛陽、通竅、調神、填髓為大法。在老年病的治療上遵循《內經》“年長則求之於府”,提出“扶本顧標”及“反治”的學術觀點,認為治老年病“欲解時邪、務必注重正氣,善治雜病,貴在著眼脾腎,不論攻補,均應顧護中”。出版《中醫腦病治法》、《老年病中醫防治學術思想》、《調神論》等專著8部,發表“從髓空竅瘀探討阿爾采默性痴呆的早期防治”等學術論文百餘篇。
主持“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方法研究”獲武漢市衛生局科技成果三等獎。目前參與“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畫“基於信息挖掘技術的名老中醫臨床診療經驗及傳承方法研究”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