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民事訴訟法學、司法制度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1983年西南政法學院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工作履歷
1974年下鄉插隊,1976年進入單位工作,1979年考入原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1986年研究生畢業留校執教,1993年從講師直接破格晉升為教授,同年赴日本留學,分別在東京大學法學部和一橋大學法學部學習,1996年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 1999年初調清華大學法學院任教至今。曾任《現代法學》《清華法學》雜誌主編
現任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訴訟法學科負責人,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煙臺大學“黃海學者”特聘教授。
學術成果
學術研究
率先提出了我國民事訴訟模式的轉換問題,並提出了以民事訴訟體制轉型為導向的,一整套關於民事訴訟體制、模式的巨觀分析框架以及制度調整的理論與技術,形成了具有個人獨創性的民事訴訟體制及轉型理論。除此之外,在民事訴訟制度基本理論、民事證據理論、訴訟調解理論、非訟程式理論、民事強制執行理論、破產制度理論、公證制度理論等領域中也有其獨到的見解和理論闡述。
主要著作
獨著
1.《程式公正實現中的衝突與衡平》(成都出版社1992);
2.《破產程式導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
3.《訴訟構架與程式》(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4.《探究與構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守望想像的空間》(自選集、法律出版社2003);
6.《轉換的邏輯——民事訴訟體制轉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
7.《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2004);
8.《民事訴訟:關鍵字展開》(2005年人民大學出版社);
9.《推開程式理性之門》(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10.《轉換的邏輯——民事訴訟體制轉型分析》修訂版,法律出版2007年。
11.《民事訴訟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
12.《法學研究與教育方法論》法律出版社,2016年。
13.《民事訴訟法學:分析的力量》(論文集),法律出版社,2016年。
14.《前言後語》(序跋集),廈門大學出版社,2016年。
合著約47種,主要合著
1.《中國審判理論研究》(重慶人民出版社1991);
2.《破產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
3.《民事訴訟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4.《民事訴訟現代化與制度建構》(法律出版社2000);
5.《司法改革:分析與展開》(法律出版社2003)。
6.《新民事訴訟法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
7.《法國民事訴訟法導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8.《新民事訴訟法條文精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9.《民事訴訟法新制度講義》(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10.《民事訴訟法新制度講座》(法制出版社2012)。
11.《新民事訴訟法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12.《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讀解》(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
學術論文
至2016年發表論文173篇,其中一般核心期刊93篇(其中16家法學核心期刊70篇,《法學研究》《中國法學》23篇)主要有:
1、《與民法典的對接與統合——從民事訴訟法看民法典編纂》,《法學研究》2016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訴訟法與司法制度》卷第三期全文轉載;
2、《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法商研究》2016年,第2期;
3、《執行和解制度再認識》,《法學論壇》2016年第4期;
4、《既判力相對性——原則、根據、作用與例外》,《法學研究》,2015年第1期。
5、《重複訴訟規制研究》,《中國法學》,2015年第2期。
6、《民事檢察監督實施策略研究》,《政法論壇》,2015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2015年,訴訟法學·司法制度,第4期。)
7、《案件受理體制——反思與重構》,《法商研究》,2015年第3期。
8、《論筆錄法定化》,《中外法學》,2015年第4期。
9、《對民事訴訟法學貧困化的思索》《清華法學》2014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轉載,“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3年第9期)
10、《陌生人社會與裁判方式》,《法制資訊》2014年第2期
11、《嚴格司法的命題意義》,《中國司法》2014年第6期;
13、《案外第三人權益程式保障體系研究》載《法律科學》2014年第5期(合著)
14、《民事訴訟體制與訴訟正義》,《復旦法律評論》,2014年第2輯。
15、《中國的訴訟調解:演變、制度及近期動態》載《立命館法學》(日本),2013年第5號,總第351號
16、《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制度構成與適用研究》,《中外法學》2013年第1期。
(“2013年中國十大影響力法學理論研究成果”。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檢察日報社承擔的2013年度法治發展綜合評估項目成果之一。2014年2月26日檢察日報專題報導)
(人大複印資料轉載,“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3年第7期)
17、《新民事訴訟修改與司法體制改革》,《人民司法》2013年第9期。
18、《公益訴訟原則的制度化及實施研究》,《清華法學》2013年第4期。
(人大複印資料轉載,“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3年第11期)
19、《法治思維與政治思維》,《浙江社會科學》2013年第12期。
20、《新民事訴訟法之證據制度修正(月旦)》,《月旦民商法雜誌》,2013年第12期。
21、《民事訴訟中的誠實信用原則》,《法律科學》2012年第6期;
22、《民事訴訟法修改與證據制度的完善》,《蘇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3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17期全文轉載;
23、《舉證遲延防止對策分析》,載《法學家》2012年第5期;
24、《第三人撤銷判決制度:功能分析與評估》,《比較法研究》2012年,第5期;
25、《民事訴訟法修改中的若干問題探析》,載《中國商事爭議解決年度觀察—2012》,法律出版社,2012年5月;
26、《公證證明效力研究》,《法學研究》2011年第1期;
27、《民事再審是由規範的再調整》,《中國法學》2011年第3期;
28、《論公證證據保全》,《中外法學》2011年第4期;
29、《論詢問、訊問筆錄的證據效力》,《清華法學》2011年第1期;
30、《民事訴訟法學:進步與滯後》,《法學研究》2011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一期,轉摘);
31、《訴訟公正與效率的雙重提升——泛論‘民事訴訟法’修改中的若干問題》,《國家檢察官學院報》第5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訴訟法分冊2011年第6期轉摘);
32、《民事訴訟法修正案修改意見》(合作),《司法改革論評》第十四輯,2011年12月,廈門大學出版社;
33、《法學教育:反思與改革》,載《民事程式法研究》第六輯,2011年廈門大學出版社;
34、《在有與無之間——法學研究方法論漫談》,《法治研究》,2010年第1期;
35、《起訴難:一個中國問題的思索》,《法學研究》,2009年第6期;
36、《回歸馬錫五的思考》,《現代法學》,2009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2期)(《訴訟法學*司法制度》,人大複印資料2010年第1期);
37、《案外人異議之訴》,《法學研究》,2009年第1期;
38、《無本之木——民事訴訟法學貧困化的思考(一)》,《司法》,2008年;
39、《認識經驗法則》,〈清華法學〉,2008年第6期;
40、《司法公正的法律技術與政策》,〈法學〉(核心),2008年第8期;
41、《民事訴訟法修改中的若干問題》,《中國法律》,2007年第4期;
42、《再審事由構成再探討》,《法學家》(核心),2007年第6期;
43、《判決執行力主體範圍的擴張————以實體權利轉讓與執行權利的獲得為中心》,《現代法學》(核心),第5期;
44、《大陸地區民事訴訟的沿革、改革與民事訴訟法的修正》,台灣中央研究院,2007年;
45、《民事訴訟中的異議制度研究》,《清華法學》,第1期;
46、《訴訟調解:時下態勢的分析與思考》,《法學》(核心),2007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第9期全文轉載;
47、《Reform of lawsuit system and revision of filing conditions》(起訴條件與訴訟要件)《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48、《關於民事執行中的舉證責任》《執行工作指導》(中國審判指導叢書),最高法院執行工作室編,2006年第1期;
49、《民事訴訟法修改之我見》,《法商研究》(核心),2006第5期;
50、《管轄權異議:回歸原點與制度修正》,《法學研究》(核心),2006年第4期;
51、《再審價值:有限糾錯》,《法律適用》(核心),2006年第7期;
52、《民事訴訟法任務的構成與修正》,《法學》(核心),2006年第5期;
53、《民事訴訟“釋明”概念的展開》,《中外法學》(核心),2006年第2期;
54、《民事訴訟法的修正與程式正義的提升(下)》,《中國司法》,2006年第2期;
55、《民事訴訟法的修正與程式正義的提升(上)》,《中國司法》,2006年第1期;
56、《民事訴訟法律審的功能與構造》,《法學研究》,2005年第3期;
57、《法律審研究》(《民事程式法研究》第二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
58、《民事訴訟法律審事由研究》(《訴訟理論與實踐》收錄),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
59、《民事訴訟體制轉型中的〈民事證據規定〉》,《中國司法》2005年第4期;
60、《民事訴訟中的矛盾群及解》,《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61、《糾紛替代性解決機制的構想》,《法律適用》,2005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05年3期轉載)
62、《五位一體教學法》,《教育研究》(清華大學主辦),2004年地4期;
63、《起訴條件與實體判決要件》,《法學研究》,2004年第6期;
64、《體制轉型:民事訴訟法修改的基本作業》,《法學家》,2004年第5期;
65、《民事訴訟中法院的基本職權》,《法學論壇》,2004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05年1期轉載);
66、《論訴訟契約化——完善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作業》,《中國法學》,2004年第3期;
67、《第三人類型及展開》,《民事程式法研究》第一輯,2004年5月;
68、《舉證時限若干問題探討》,《人民司法》,2003年第9期;
69、《既判力的客觀範圍》,《訴訟法研究》,2003年總第5卷;
70、《再審制度:基礎置換與重建》,《中國法學》,2003年第1期;
71、《證明標準建構的烏托邦》,《法學研究》,2003年第4期;
72、《關於“路案”的分析》,《人民司法》,2002年第5期;
73、《中國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框架》,《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2年版;
74、《體制轉型與我國民事訴訟理論的發展》,《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6期;
75、《處分原則重述》,《現代法學》,2001第5期;
76、《事實探知:絕對化傾向及其消解》,《法學研究》,2001第4期;
77、《證明責任倒置的辮析》,《人民司法》,2001年第8期;
78、《民事證據法:建構中的制度移植》,《政法論壇》,2001年第4期;
79、《民事訴訟法的發展與體制性制約分析》,《法律科學》,2001年第4期。(14000);
80、《民事證據法必要性之考量》,《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
81、《交叉詢問制:魅力與異境的尷尬》,《中外法學》2001年第3期;
82、《法庭調查與辯論:分與合之探究》,《法學》,2001年第4期。;
83、《證據責任分配的基本法理》,《證據法論壇》,2000年版《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第5期(DISEST)轉摘;
84、《民事訴訟體制與民事訴訟模式的發展》,《浙江大學法學評論》,2000年7月(15000);
85、《代位訴訟初論》(《訴訟法學新探》),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8月。(8000);
86、《民事訴訟模式的歷史分析》,《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25000;
87、《民事再審事由研究》,《法學研究》,2000年第5期;
88、《證明責任概念解析》,《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89、《論我國法院體制的非行政化》,《法商研究》2000年第3期。(CUPA轉載2000年第4期);
90、《民事再審事由審查程式的法定化》,《法學》2000年2期;
91、《論民事訴訟中失權的正義性》,《法學研究》,1999年第6期;
92、《自認制度及結構分析》,《清華法學評論》,1999年第1期;
93、《民事證據制度改革走向探知》,《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94、《轉換時期我國民事訴訟理論體系的邏輯發展與契合》,湖南出版社,《湘江法律評論》1996年第一卷;
95、《論破產程式的域外效力》,法律出版社,《民商法論叢》,1995年第四卷;
96、《論破產程式的域外效力》,法律出版社,《民商法論叢》,1995年第四卷;
97、《法國民事訴訟中的訴權制度及其理論》,《法學評論》,1997年第4期;
98、《論訴訟法標的及識別標準》,《法學研究》,1997年7月第19卷第4期;
99、《中國民事訴訟運行的問題點——以證據制度為中心》 (日文) ,《一橋論叢》,1997年1月號;
100、《我國民事訴訟辯論原則重述》,《法學研究》 1996年第6期;
101、《大陸法系民事訴訟與英美法系民事訴訟——兩種訴訟的比較分析》,《法學評論》,1996年第5期(下);
102、《大陸法系民事訴訟與英美法系民事訴訟——兩種訴訟的比較分析》,《法學評論》,1996年第4期(上);
103、《民事訴訟基本模式:轉換與選擇之根據》,《現代法學》,1996年第6期;
104、《絕對職權主義的理性認知---原蘇聯民事訴訟基本模式評析》,《現代法學》,1996年第4期
105、《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理論與實務》(日本),《法學家》,1995年9月總1075期;
106、《日本失業救濟的法律規制---日本(僱傭保險法)考查》,《現代法學》,1995年第1期;
107、《轉制與應變---論我國傳統民事訴訟體制的結構性變革》(獲法務部直屬院校“八五”期間優秀論文獎),《學習與探索》,1994年第4期;
108、《日本著名民事訴訟法學家簡介》(下),《外國法學研究》,1994年第2期;
109、《日本著名民事訴訟法學家簡介》(上),《外國法學研究》,1994年第1期;
110、《職權主義與當事主義---兩種民事訴訟基本模式的比較研究》,《外國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
111、《從行政訴訟視角論行政權與司法權的關係》,《學習與探索》,1992年第5期;
112、《論督促程式》,《中國法學》,1991年第5期;
113、、《論行政不作為違法的司法救濟》,《社會科學》,1991年第8期;
114、《論行政法規竟合與行政處罰竟合》,《政治與法律》,1991年第6期;
115、《多數人訴訟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法學》,1990年第6期;
116、《集團訴訟理論探討與模式構想》《法學碩士論文選》(獨),民眾出版社,1989年2月;
117、《當前股票、債券發行若干法律問題探討》,《法學雜誌》,1989年第五期;
118、《訴訟標的理論的發展與變革》,《外國法學研究》,1989年第2期;
119、《選定當事人制度的理論討論》,《法學與實踐》,1989年第3期;
120、《集團訴訟適用中若干問題》,《中國法學》,1989年第4期(獲法務部直屬院校“七五”期間優秀論文獎);
121、《破產法實施的心理---文化環境》,《學習與探索》,1988年第6期;
122、《論破產原因》,《政治與法律》,1988年第5期;
123、《蘇聯東歐各國檢察長對民事訴訟的參與》,《外國法學研究》,1988年第3期;
124、《試論產品責任訴訟》,《廣東法學》,1988年第1期;
125、《橫向經濟聯合中的複合契約關係》,《國內外經濟管理》,1987年第15期;
126、《楊沫初戀一文糾紛涉及的法律問題》,《法制月刊》,1987年第10期;
127、《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新課題》(下),《中國法學》,1987年第6期;
128、《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新課題》(上),《中國法學》,1987年第5期;
129、《集團訴訟的歷史發展與現狀》,《外國法學研究》,1987年第2期;
130、《對租賃經營的法學思考》,《學習與探索》,1987年第3期;
131、《人民調解制度與中國傳統文化》,《法學》,1987年第5期;
132、《日本行政訴訟制度》,《法學雜誌》,1987年第1期;
133、《選定當事人制度初探》,《法學季刊》,1987年第1期;
134、《日本法院對外國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外國法學研究》,1986年第3期;
135、《關於破產制度中的幾個問題》,《寧夏社會科學》,1986年第2期;
136、《費爾巴哈早期刑法思想剖析》,《外國法學研究》,1986年第1期;
137、《論技術商品與技術轉讓契約》,《學習與探索》,1985年第5期;
138、《當前股票、債券發行中若干法律問題探討》,《法學雜誌》,1985年第6期;
139、《日本學者對經濟法概念的看法》,《政治與法律》,1985年第1期;
140、《日本刑事犯罪的新動向》,《中國法學》,1984年第2期;
141、《一門新興的學科---被害者學》,《法學季刊》,1984年第4期。
辭典、工具書
1.《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年,部分詞條;
2.《訴訟法大詞典》,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部分詞條;
3.《行政法詞典》,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年,部分詞條;
所獲榮譽
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碩士學位獲得者;
1996年被法務部、勞動人事部授予英雄模範稱號;
199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政府津貼獲得者;
1996年國家級“百、千、萬工程人才”(“人發(1996)98號檔案);
199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
2010年被評為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