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炳

張虎炳,(1860—1908)又名昌仁,更名斤五,別號真吾,生於今祁東糧市鄉大興村,世代務農,家境貧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張虎炳
  • 別名:昌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祁東糧市鄉大興村
  • 出生日期:1860
  • 逝世日期:1908
  • 職業:務農
人物生平,為政舉措,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張虎炳兒時敏慧,喜讀書,五歲時即能背誦六七十首詩。稍長,因無錢買書,即到朋友處借讀,刻苦學習,寒暑不息,文思大進。

為政舉措

清光緒十五年(1889),張虎炳以第一名入縣癢。第二年補稟,繼續求學於苹州、嶽麓兩書院。沅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張虎炳投筆從?,著《剪倭十言》,懇陳抗倭之策。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戰爭中失敗,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張虎炳與唐元甫待入京參加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以求變法圖強。清政府曾決定派張虎炳赴英、法學習洋務,後因故未果。同年,張虎炳隨唐元甫軍出關駐奉天,歷任頒布軍律參贊、全軍發審總局會辦、瀋陽轉運總局會辦、瀋陽軍械總局委員等職。

軼事典故

馬關條約訂立後,時勢艱危,國是日非,張虎炳憤世憂國,離職歸鄉,在家以教私塾為生,俱議修建石埠祠堂對門山塔,自獻生銅96斤鑄塔頂,別人安裝不上,他用頭頂了上去,並親手安裝。
張虎炳在家鄉好打不平,石埠有主豪紳張某某父子,富甲鄉里,為富不仁。每逢荒年,虎炳則帶領窮人,到張家“吃大戶”,與張家結下不共戴天之仇。一次,張家父子為了報復,組織打手將虎炳之妻金氏殺死並剝了皮,且欲殺害其子少泉,因遍尋未獲,遂得倖免。
光緒三十一年(1905),衡永郴桂兵備道尹譚啟瑞夥同縣令王祖蔭強賣役田。役田實為民田,民多怨恨,但無可奈何。張虎炳與唐承謨等準備赴京控告,尚未成行,張虎炳因喉噎?骨,遽然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