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蘭閣
- 代表作品:戲劇范型
張蘭閣先生著《戲劇范型》一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皇皇三卷本,50萬字,是一項系統的戲劇理論工程。它熔戲劇史、語義學、詩學、美學、文化研究於一爐,其體例之宏大,視野之開闊,立論之新穎,觀點之犀利,均為當代中國戲劇理論之僅見。它對中國戲劇、特別是基礎理論的貢獻甚大,我以為,其意義有三:
首開范型研究的先河
之前我們對范型的概念還不是很熟,是張蘭閣把此前的類型與流派研究予以理論化,給了范型一個清晰的界定。馬丁·埃斯林等人(著有《論荒誕派戲劇》)也都做過流派研究,但他們的研究不系統(只研究一種流派),更沒有構建范型理論。真正開始專門范型研究並將其理論化的是張蘭閣。范型研究對於傳統理論的突破性在於——此前的戲劇學框架基本是概論研究,即研究戲劇區別於其它藝術的共同規律;而范型研究則是“差異性研究”,即把特定范型作為對象,研究其特殊性。張蘭閣認為共性研究與范型研究的區別就像百貨商店和品牌專賣,後者是當代理論的特徵。在他看來,以標新立異為旗幟的20世紀戲劇的基本特點就是范型化,使斯坦尼和布萊希特成為體系的是他們的范型個性而非共性。當年我在中戲就讀的時候,戲劇理論這塊基本還是阿契爾、貝克、勞遜等人的天下。我的先生譚霈生在《論戲劇性》中首倡“情境說”,也基本以現實主義為主體。而張蘭閣先生的范型研究則以現代、後現代為主體,從而使中國的基礎理論研究處於與世界對話的前沿。范型理論為中國戲劇研究開闢了新路。對此,譚霈生先生有高屋建瓴的評價,他說,“范型研究與此前的流派研究相比,更有整體性和系統性……也有利於經典的演出和戲劇教育”;北大王岳川教授說他“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上戲榮廣潤教授說他“理論上自成一體”,意義不可謂不大。不僅如此,范型研究還與中戲研究傳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張蘭閣承認范型理論以“情境說”為基礎(范型的詩學核心就是不同的情境系統)。范型說實際延續和發展了中央戲劇學院學派基礎研究的命脈。
首次提出了戲劇範式的框架
據張蘭閣講,起初他並沒有任何創建理論框架的企圖,但當具體的范型研究累計到一定量的時候,一種“圖式化的理論圖景”逐漸清晰起來,“一種被庫恩(科學哲學學者)稱作範式的東西,在戲劇創作中同樣存在”。戲劇範式的發現意味著,雖然范型眾多且創新永無止境,但基本的戲劇範式卻是有限的(只有四種)。範式的出現給眾多范型劃分了“譜系”,就像文化圈的概念能對地球上國家和地區作出劃分一樣,相同文化圈內的人類在思維方式、價值信仰方面的相同,好比同一範式的范型在藝術思維上的相類。無疑,範式使范型研究獲得更高層的理論把握,也為藝術史此起彼伏的爭端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兩個大師的觀點針鋒相對,並不影響兩個人的權威地位,因為從屬於不同的藝術範式。比如斯坦尼和布萊希特,前者是模仿範式的典範,後者是寓意範式的典範,斯坦尼不會因為布萊希特的詆毀而喪失重要性,反之亦然。不同的戲劇範式沒有共同的評價標準,也不存在誰對誰錯和高與低的問題,對這種匪夷所思的現象,張蘭閣叫做“範式不可通約”。
不管張蘭閣的這種新論能獲得多少認可,範式理論所呈現出來的直接後果則是多元主義批評,即真正意義上的“百家爭鳴”。各種風格流派和諧共處,卻不使用齊一的評價標準,對於現實主義,你可以講典型(環境、人物),講“細節真實”,但對於象徵範式(如神話和童話),就不能再拿“細節真實”作批評依據,因為它們連情節都是虛構的。在張蘭閣看來, “沒有一種理論可以包打天下”,但這不等於沒有價值判斷和評價標準了,只是這些被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就如奧運會,都是體育運動,但跳水有跳水的標準,踢球有踢球的標準,不可以把踢球的標準用於跳水一樣。範式研究取消了戲劇評價中的普遍標準,提倡用範式的眼光來看待不同藝術現象,當你覺得“看不懂”、“說不好”的時候,張蘭閣告訴你不要輕易否定,你可能遭遇到了新的範式。不用說,這種寬容的學術態度肯定有助於戲劇舞台的“百花齊放”。
首創五維總體詩學研究方法
五維方法是在艾勃拉姆斯文學研究四個板塊的基礎加上舞台板塊而建構的。戲劇學研究經歷了以文學、作者、表導演和觀眾中心的各個階段,每個新的階段都聲稱是對前人的超越,但每個超越都以忽略非中心的部分為代價。那些新方法好像黑瞎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而五維方法針對以上顧此失彼的弊端,好像用一張大網把戲劇工程的各個部分全部包羅。這種資料庫式的方法整合了語義學、結構主義、表導演藝術、文化批評、劇場性等諸多因素,其五個維度間有幾十個研究項目,因此作者管它叫“總體詩學”。這個方法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創造。調動十八般兵器一定比用一種兵器能有更多斬獲。假如用它來研究民族戲劇——拿他研究參軍戲、宋金院本、元雜劇、明傳奇以及京劇等戲劇范型,必定會因範疇的更新而開拓出理論新天。此外,我認為,這個方法的幾十個項目還具有“結構”特徵,它擁有一個可以涵蓋任何複雜范型的戲劇學框架,框架是恆定的,但其中項目的內涵卻因具體範型而變,這就是戲劇創新的空間。因此,正如作者所說,把這個框架展開了,就是一部嶄新的戲劇學——范型戲劇學。對於基礎理論,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誘人的前景,它意味著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中國的戲劇學體系。
據書中作者道,范型工程由范型研究、範式研究和范型戲劇學三部分構成,目前還有《後現代戲劇詩學》《戲劇的三種範式》《范型戲劇學》三部書尚未完成。工程的規模令人浩嘆。在條件和視野都受到限制的地方,作者自費看戲、考察、訪學,板凳坐冷達八年之久,實屬不易。但范型總體工程要在百萬字以上,現在只完成一半,據了解,後面情況並不樂觀。因此我呼籲有關部門給予他更大的支持,由他所系的戲劇學工程不屬於他自己;現在像他這樣的用生命作學問的已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