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箐村隸屬於寶華鎮白竹村委會。位於寶華鎮西南邊,距離寶華鎮24公里,全村耕地總面積244畝,己實現四通,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
張華箐村隸屬於寶華鎮白竹村委會。位於寶華鎮西南邊,距離寶華鎮24公里,海拔2150米,年平均氣溫17℃,適合種植烤菸、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44畝,林地615畝,人均耕地1.02畝。全村有農戶62戶,共240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240人,勞動力16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39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26元,農民收入來源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華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寶華鎮
- 人口數量:240人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耕地總面積244畝,人均耕地1.02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小麥作物。擁有林地615畝。
基礎設施
張華箐村己實現四通,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全村有所有農戶還在飲用井水,該村還存在飲水困難;6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戶。
該村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土路。全村共有15戶農戶建有沼氣池,己完成"一池三改"的7戶;安裝太陽能農戶有3戶;建有小水窖76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0畝。
農村經濟
2006年村農村經濟總收入7397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450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7.93%;畜牧業收入32950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4.55%;林業收入2690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64%。外出勞務收入25200元。農民人均總收入3082元,人均純收入1626元。張華箐村村民的住房全部是以土木結構住房居住, 2006年底全村擁有機車3輛。
特色產業
張華箐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種植業收入35450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7.93%;畜牧業收入32950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4.55%。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泡核桃。
人口衛生
張華箐村現有農戶62戶,共240人,其中男119人,女121人。農業人口總數為240人,勞動力總數1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110人,外出務工人數2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60人,漢族178人。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06年底全村享受低保人數3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60戶,總計237人,參合率98.7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村委會)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設在距離該村7公里的白竹村委會,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4公里。
文化教育
村務公開
張華箐村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然村。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照國家法律,自主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張華箐村低保人員
陳大明 豐加龍 豐國楊 謝成仁 豐國順 馬學清 曹桂珍 豐加明 馮進芬 張加祥 陳政蘭 馬學旺 馬學香 馬學榮 陳本秀 馬劍芬 馬學成 朱秀清 豐國旺 豐政林 馬朝進 羅秀珍 馬麗華 馬學發 阿花芳 豐國里 張加秀 豐世清 許林珍 豐加興 馬廷清 馬學祥 馬麗波 馬學恩 楊本清 吳政貴
基層組織
張華箐村有黨員3人,男性2人,女性1人,年齡在60歲以下的1人,60歲以上的2人,全村有團員4人。
發展重點
張華箐村存在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產業結構發展單一;
2、村民經濟來源單一、收入較低、發展經濟培植產業步伐緩慢、生產投入後勁不足;
3、村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科技意識不強。